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为任何螳臂当车者停留。当“未来动力”项目势不可挡地成为驱动青云镇乃至清源县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时,曾经那些试图阻挠、诋毁它的声音,便不可避免地沦为了刺耳且不合时宜的杂音。
青云镇年底的全体干部大会,气氛与一年前已是天壤之别。会场内座无虚席,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收获的喜悦。主席台上,李双林居中而坐,沉稳大气,不怒自威。他的左手边,镇长马文斌虽然依旧坐在那个位置上,但整个人仿佛缩水了一圈,往日圆润的脸上失去了光泽,眼神黯淡,总是习惯性眯起的眼睛此刻有些无神地耷拉着,刻意避开与台下任何人的目光接触。
会议的各项议程顺利进行,每一项成果汇报,都引来台下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实干者的勋章,也像一记记无形的耳光,抽在马文斌等人的脸上。
当会议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由马文斌代表镇政府做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时,会场出现了一种微妙的寂静。
马文斌拿起那份由党政办起草、他几乎没做多少修改的报告,清了清有些干涩的嗓子,开始照本宣科。他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圆滑与底气,显得有些干瘪和空洞。报告中,大量篇幅不得不提及“未来动力”项目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辉煌政绩。
“……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镇抢抓机遇,成功引进并快速推进‘未来动力’重大产业项目,带动全镇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这些原本应该是浓墨重彩的功绩,从马文斌嘴里念出来,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尴尬和苦涩。他每念一句,都仿佛是在为自己的过往做着无声的忏悔和否定。台下不少干部看着他窘迫的样子,眼神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鄙夷和快意。
想想一年前,正是这个人,在各种场合质疑项目风险,散布消极言论,甚至在党委会上公开阻挠。如今,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他所有的担忧都变成了可笑的杞人忧天,他所有的阻挠都成了阻碍青云镇发展的罪证。
会议结束后,人群熙熙攘攘地散去,相熟的干部们兴奋地讨论着年底的奖金和未来的规划,没有人再多看落寞地坐在主席台上的马文斌一眼。
他试图叫住两个以前关系不错的中层干部,想聊几句,对方却只是客气而疏远地笑了笑,借口有事,匆匆离开了。那种被所有人无形孤立的感觉,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彻底淹没。
更让他感到刺骨寒意的是来自县里的态度。年前,县长刘国栋来青云镇调研,在听完李双林充满自信的汇报后,脸上笑开了花,紧紧握着李双林的手,说了许多勉励的话。而当马文斌凑上前,想要汇报几句时,刘国栋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不咸不淡地说了句:“文斌啊,要积极配合双林同志的工作,维护好班子团结。”随即便转身与其他干部交谈,将他晾在了一边。
那一刻,马文斌明白,自己在刘县长这棵大树下的乘凉日子,已经到头了。在绝对的成绩面前,任何派系斗争和私人关系都显得苍白无力。刘国栋不可能,也不会再为了一个已经失去价值、甚至可能成为负资产的马文斌,去得罪如日中天的李双林。
接下来的日子里,马文斌在镇政府里变得更加沉默。他分管的领域,一些重要决策开始绕过他,直接向李双林汇报。他召集的会议,响应者寥寥。他仿佛成了一个透明的、被遗忘的存在。偶尔在楼道里遇到李双林,对方会平静地对他点点头,那目光中既没有胜利者的得意,也没有刻意的怜悯,只是一种看待普通同事的平淡,而这种平淡,恰恰比任何羞辱都更让马文斌感到无地自容。
他知道,自己在青云镇的政治生命,已经事实上结束了。剩下的,只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被体面地调离,或者去一个无关紧要的闲职上养老。
看着对手从志得意满到位高权重,到如今众叛亲离、黯然收场,这种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的爽快感,在每一个曾受过马文斌打压的干部心中激荡。而这一切的逆转,都源于那个坐在党委书记办公室里,用实绩碾碎一切阴谋阳谋的年轻人。
喜欢三日惊雷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日惊雷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