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玉片玄机与朝堂暗箭
(起)
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暮色如同墨汁般浸染了汴京城。“发改委”衙署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范仲淹凝重如铁的面容。无名义士的血迹未干,“潜渊”的迷雾又添新愁,而怀中那枚龙尾玉片,更如同一个沉默的谜题,拷问着他的智慧。
他屏退左右,只留下那本用生命换来的账册和那枚玉片。账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指向“潜渊”的罪证罗盘。但这玉片……太后纸条所言“玉在匣中”,如今“玉”(玉片)已得,“匣”(地图?抑或他物?)亦现,可这玉片本身,除了证明龙佩曾被切割外,还有何用?
他将其对着烛光反复观察,玉质温润,龙尾雕工神乎其技,除此之外,并无任何文字或特殊符号。他又尝试着用玉片的边缘去刮擦地图、账册的封面,甚至桌案,皆无反应。
难道这玉片,真的仅仅是一个信物,一个需要与龙佩主体或其他部分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的……钥匙碎片?
(承)
正当范仲淹对着玉片苦思冥想,几乎要陷入僵局时,一阵轻微的腹鸣打断了他的思绪。他这才想起,自己已是一整天水米未进。他唤来亲随,命其准备些简单的饭食,并特意叮嘱:“泡一壶浓茶来,要提神。”
亲随领命而去。等待的间隙,范仲淹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目光无意间扫过桌上那本摊开的、记录着“潜渊”交易的账册。烛光下,账册上潦草的数字仿佛在跳动。
茶水很快送来,滚烫的茶水注入粗陶茶碗,蒸腾起带着苦涩气息的白雾。范仲淹端起茶碗,正要就着灯光再细看账册,许是心神太过疲惫,手腕一颤,几滴滚烫的茶水不慎溅出,正好落在了那枚被他随手放在账册旁的龙尾玉片上!
“嗤……”
一声极轻微的异响,伴随着一缕几乎看不见的淡青色烟雾,从玉片上升起!
范仲淹心中猛地一跳,立刻放下茶碗,凑近仔细观察。只见被茶水溅到的玉片表面,那原本光滑无痕的龙尾鳞片缝隙之间,在热力的作用下,竟隐隐浮现出一些极其细微的、比发丝还要纤细的暗红色纹路!这些纹路并非雕刻,更像是玉质内部天然形成的脉络,此刻在茶水的浸润和烛光的映照下,显露出一种奇异的光泽!
他立刻意识到什么,强压住心中的激动,用干净的毛笔蘸取少量温水,小心翼翼地涂抹在整个玉片表面。
奇迹发生了!
随着水分的均匀浸润,玉片内部那些暗红色的天然纹路愈发清晰地显现出来,它们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隐隐构成了一幅……地图的轮廓!一幅比羊皮纸上更加精细、更加隐晦的微观地图!地图的核心,同样指向汴河下游,但在“潜渊”标记的旁边,那些暗红纹路勾勒出了一个更加具体、更加隐蔽的入口标记,旁边同样有两个微不可察的篆字——“龙龈”!
(转)
“龙龈”!
范仲淹的呼吸骤然急促!龙之牙龈,藏于最深、最隐秘之处!这恐怕才是“潜渊”秘窟真正的、不为人知的入口!雷允恭切割龙佩,将这部分藏有真正入口地图的玉片分离出来,其用意之深,布局之狡诈,令人心惊!
羊皮地图上的“潜渊”是幌子,是诱饵,是陷阱!而这玉片指引的“龙龈”,才是通往核心的密径!
他立刻将这一惊人发现,连同那本新得的账册、街头义士殉难之事,以及调整后的探查计划,一并写入密奏,命人以最快速度、最隐秘的渠道,直送御前。
做完这一切,窗外已是月上中天。范仲淹毫无睡意,巨大的发现带来的兴奋与明日行动的担忧交织在一起。他知道,明日凌晨,派往“潜渊”(实为“龙龈”)的皇城司小队,将执行一项九死一生的任务。
然而,他并未料到,朝堂之上的明枪暗箭,比他想象中来得更快。
次日清晨,范仲淹因“静养”并未上朝,但司马光却匆匆从朝会上带回了一个坏消息。
“范相,不好了!”司马光脸色难看,“今日朝会,御史台数名御史联名上奏,弹劾您……借查案之名,行揽权之实,纵容属下当街行凶,滥杀无辜,致使京城人心惶惶!他们还……还影射您与皇城司过往甚密,有窥探禁中之嫌!言辞极为激烈!”
范仲淹闻言,眼中寒光一闪。对方果然开始反扑了!而且手段如此卑劣,竟将昨日街头义士被灭口之事,颠倒黑白,栽赃到他的头上!甚至还试图挑拨他与皇帝、与内廷的关系!
“陛下如何反应?”范仲淹沉声问。
“陛下当时并未表态,只将弹劾奏章留中不发。但退朝后,吕夷简一党的几位官员,却围住几位中立派大臣,大肆渲染您‘权柄过重’、‘破坏祖制’,言语间,似乎……似乎有意将漕运案与您推行《考成法》联系起来,暗示您是在借机清除异己!”司马光忧心忡忡。
(合)
范仲淹缓缓坐下,手指敲击着桌面。对方的反击在他的预料之中,但如此迅速且狠毒,还是让他感到了压力。这不仅仅是针对他个人,更是针对整个新政,针对皇帝支持的改革!
他们想通过舆论和朝堂压力,迫使皇帝让步,至少……限制他范仲淹的权力,甚至将他调离此案!
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他必须立刻做出回应,但不是通过争吵,而是通过更有力的行动和证据。只要皇城司的小队能在“龙龈”有所斩获,拿到铁证,所有的污蔑和攻击都将不攻自破!
“君实,”范仲淹看向司马光,“你立刻去联络我们在御史台、在清流中可信的朋友,将昨日街头惨案的真实情况,以及义士多次匿名示警、最终慷慨殉国之事,以适当的方式透露出去!我们要抢占舆论,不能让小人混淆视听!”
“晚生明白!”司马光精神一振,领命而去。
范仲淹独自留在书房,目光再次落在那枚已经恢复原状、光滑如初的龙尾玉片上。朝堂的风雨,他必须顶住。而“龙龈”之下的真相,他必须揭开!
(悬念)
然而,就在他凝神思索如何应对朝堂风波时,一名本应随队前往“潜渊”方向进行佯动、吸引注意力的皇城司探子,竟浑身湿透、带着一身河水的腥气,踉跄着闯入了衙署,脸上带着惊魂未定的神色!
“范……范相!”那探子扑倒在地,声音颤抖,“我们……我们按照计划,前往城北佯动,途经汴河一段偏僻河道时,发现……发现河面上漂浮着几具尸体!看衣着打扮,还有他们身上残留的……红色布条,像是……像是‘金龙社’的人!”
范仲淹猛地站起身:“‘金龙社’的人?死了?”
“是……是的!而且死状极惨,像是……像是被灭口!”探子咽了口唾沫,眼中闪过一丝恐惧,“更奇怪的是,我们在其中一具尸体的怀里,发现了一个用油布包裹的……小木偶,木偶的背上,刻着一个……一个‘漩—涡—之—眼’!”
范仲淹如遭雷击,浑身冰凉。
“金龙社”的人被灭口?尸体出现在佯动路线上?还带着“漩涡之眼”的木偶?
这绝非巧合!
是对方内部清洗?还是……这根本就是冲着他来的又一个圈套?目的就是为了将他的注意力,甚至是皇城司的力量,重新引向错误的方向?
他感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从四面八方收拢,而网线的另一端,仿佛有一只洞察一切的、冰冷的眼睛,在黑暗中注视着一切。
喜欢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