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澄江河畔,最后一台采矿设备正在被吊装运走。陈谨站在新建的观景台上,望着眼前这片正在恢复生机的土地。河水虽然还不甚清澈,但已经不见了往日的浑浊,岸边的芦苇丛中,几只白鹭在悠闲地觅食。
陈组长!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陈谨回头,看见李娟提着个竹篮走过来。她的气色比之前好了很多,眼角虽然还带着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重新有了光彩。
这是我刚蒸的桂花糕,李娟笑着揭开篮子上盖的布,用的是今年新开的桂花,您尝尝。
陈谨接过还温热的糕点,想起半年前在街角小吃摊初见时,李娟那充满戒备和绝望的眼神。如今,她的丈夫大有的赔偿金已经到位,孩子的呼吸道疾病也在好转,生活终于露出了曙光。
新房子还住得惯吗?陈谨问。
比老房子亮堂多了,李娟指着河对岸新建的安置小区,最重要的是,晚上再也闻不到那股刺鼻的味道了。
远处,几个工人在安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宣传牌。陈谨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更远方——那是通往滨海新区的高速公路方向。
回到县纪委临时办公室,孙阳正在整理最后的案卷材料。
澄江煤矿彻底关停,三个矿长被立案调查,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已经到位。孙阳汇报着工作进展,语气中带着完成任务后的轻松。
陈谨却没有丝毫放松。他拿起桌上那份被烧毁的《免责协议》碎片,眉头紧锁:吴亦天那里有什么动静?
表面上很老实,天天在家养花种草。孙阳调出监控画面,但我们发现他上周悄悄去了一趟新区,见了石水波。
画面中,吴亦天戴着鸭舌帽和口罩,闪进新区一栋高档写字楼。虽然伪装得很好,但他走路的姿态还是暴露了身份。
看来,新区见不是一句空话。陈谨轻声说。
第二天,陈谨特意约林晓在澄江河边见面。他选了当年矿场排污口的位置,如今这里已经改造成一个小公园。
林晓准时到来,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装,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但陈谨注意到,她的眼神在回避那个曾经的排污口。
新区的工作还顺利吗?陈谨问。
很好,林晓的回答流利得像背诵稿子,新区领导很重视我,让我分管生态产业园项目。
生态产业园...陈谨重复着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个好项目。
是的,林晓的语气突然活跃起来,总投资一百亿,要打造成全省的环保产业标杆。
陈谨注视着她的眼睛:还记得澄江的教训吗?再好的项目,也要守住底线。
林晓的笑容僵了一下:老师,我明白。
这时,一阵风吹过,河面泛起涟漪。陈谨看见林晓下意识地紧了紧外套,这个细微的动作暴露了她内心的不安。
吴亦天找过你吗?陈谨突然问。
林晓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没、没有。
如果他找你,陈谨的声音很平静,记得你曾经在国旗下宣过的誓。
林晓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这个习惯性动作,让陈谨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青涩的徒弟。
临走时,林晓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老师,这是新区生态产业园的规划书,想听听您的意见。
陈谨接过文件,目光在石水波集团几个字上停留了片刻。
我会仔细看的。
看着林晓离去的背影,陈谨的心头笼罩着一层阴云。这个徒弟学会了掩饰,学会了官腔,却唯独忘记了最初的那份真诚。
回到住处,孙阳带来一个更令人担忧的消息:陈组,我们发现林晓在离开澄江前,去银行保险箱取走了一些东西。监控显示,其中有一份文件,外观很像吴亦天之前给她的《免责协议》。
陈谨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沉的夕阳。天边的云彩被染成血色,预示着明天可能是个大风天。
准备一下,他对孙阳说,澄江的案子可以结了,但新区的灯火,恐怕会比这里更加迷离。
夜色渐深,陈谨独自翻看着那本边角已经磨损的《民生监督手册》。在不忘初心四个字下面,林晓曾经用娟秀的字迹写着一行小字:要做一盏灯,照亮黑暗。
而今,这盏灯正在驶向更深的黑暗。
陈谨合上手册,拨通了郑书记的电话:老领导,我请求继续关注新区的动态。有些隐患,还没有消除。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郑书记沉稳的声音:好。但要记住,灯再亮,也照不亮装睡的人。
喜欢反腐深渊回响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反腐深渊回响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