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回到厂里,先去后勤处给张处长还吉普钥匙。刚进门,张处长就笑着说:“陈阳,正好你来了,给你介绍下——这位是刚调过来的后勤副处长,李怀德同志。”
陈阳连忙上前,伸手道:“李副处长好!”
李怀德也笑着回握:“陈阳同志你好!”
两人握过手,张处长又简单介绍了李怀德的工作经历,随后喊来自己的助理:“你带李怀德同志去厂里各处转转,熟悉下环境。”
李怀德先跟张处长告辞,又朝陈阳点头示意,才跟着助理离开。陈阳把钥匙递给张处长,两人又闲聊了几句,他才转身回了食堂主任办公室。
陈阳在办公室处理了一个多小时工作,敲门声突然响起。“请进。”他抬头一看,是刘助理领着李怀德走了进来。
“李副处长,快请坐!”陈阳连忙起身招呼,转身去倒茶水。李怀德对着刘助理说:“小刘,你先回去吧,我跟陈主任聊几句。”刘助理应声告辞,屋里只剩两人。
陈阳把茶水递到李怀德面前:“李副处长,您慢用。”李怀德接过杯子,没急着喝,先拉着陈阳东拉西扯拉近关系,一口一个“陈老弟”。陈阳顺势改口,喊他“李老哥”。李怀德见他识趣,心里更乐了,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白盒香烟——那是专供领导的特供烟,寻常人根本见不到。
他抽出一支递给陈阳,陈阳接过一看,立马笑着恭维:“李老哥,您这实力可不一般啊!这特供烟可不是谁都能拿到的,您这人脉厉害!”
李怀德听得舒坦,摆了摆手,带着点得意说:“哪里哪里,这是从岳父那儿偷偷顺了几包,他在工业部当副部长,家里这种烟多。”
陈阳心里早清楚他的底细,面上却装作刚知晓的模样,又顺着话头捧了几句,明着表了态:“以后厂里的事,我都听李老哥的安排,跟着您的方向走!”
李怀德彻底满意,又聊了几句便起身告辞:“我先回办公室了,改天空了再跟你细唠。”陈阳连忙起身相送,一直送出了食堂门口。
陈阳送走李怀德,回到办公室坐下,指尖轻轻敲着桌面,心里忍不住把杨厂长和李怀德做对比。
杨厂长这人,正直是真正直,但也没少走关系、用人情——就像剧中常让傻柱给大领导做川菜,还能随手安排许大茂去放映室,看得出来懂钻营,只是人情世故上远不如李怀德圆滑。而且他管厂子的能力也不算强,不懂经济,空有正直心,却没太多实打实的治理法子。
再看李怀德,虽有小人的算计劲儿,可钻营的本事、拉关系的手段确实厉害,更关键的是他懂经济,知道怎么让厂子往好里发展。陈阳想着,要是这两人能放下成见好好合作,红星轧钢厂说不定真能走向辉煌,可两人的性子根本凑不到一块儿,这事也只能是想想。
他又想起李怀德后期能安稳熬过那十年动荡,心里更清楚,这人能在风口浪尖上稳住,绝对有两把刷子。
至于以后怎么跟李怀德相处,陈阳叹了口气——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世事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眼下先把自己的事做好才是正经。
没过多久,红星轧钢厂开始扩建,不仅招了大量新工人,第二食堂也正式成立。陈阳的工作一下子繁重起来,要同时管着两个食堂,人员调配、物资采购、日常运营,还要时不时向领导汇报进度,整天忙得脚不沾地。
李怀德在厂里站稳脚跟后,隔三差五就会安排宴请,有时也会找陈阳,让他帮忙寻摸些稀罕东西。陈阳每次都应下,转头就安排食堂的采购员下乡,去老乡家里收些土鸡蛋、富余的鸡鸭鱼肉,还有腊肉、野味,或是木耳、干菇这类干货。
这会儿还没到困难时期,物资不算紧缺,采购员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李怀德见自己交代的事,陈阳总能及时办妥,从没出过岔子,对他越发满意,平日里也更愿意跟陈阳多走动。
陈阳也给秦根生、秦守业的媳妇安排进了厂,就在后勤处做些打杂的活儿,不累还轻松。
考虑到两个嫂子不识字,陈阳特意给她们找了两位稳重的老员工当师傅,还私下叮嘱师傅们多费心带带她们。转头又跟两个嫂子说:“平时多跟师傅们处好关系,带点小零食、小吃食常走动,嘴甜些,能多学就多学。等以后师傅们调走了,这岗位就得你们自己扛起来,可不能出岔子。”
他顿了顿,又强调:“回去也别闲着,得学着读书识字。不识字只能一直干苦力,学出点本事,以后日子才更稳当。”两个嫂子听得连连点头,高兴地答应下来,保证会抓紧时间好好学。
厂子扩建招工,陈阳手上分到几个名额。他特意写了封信,把名额装进去,叮嘱食堂采购员:“下乡采购时拐道去趟秦家村,把这个交给老村长。”
老村长接到信,看到里面的三个名额,当即高兴地在村里宣布。最终选了三个年轻后生——虽学历不高,两个小学毕业,一个没读完小学,但至少都识字。随后老村长亲自带着三人来厂里找陈阳,陈阳把他们分别安排进电工班、维修班和车间当学徒,还一一给他们找好了带教师傅。
老村长看安排得妥帖,拉着陈阳连连道谢。陈阳笑着摆手:“都是应该的,您别客气。以后厂里再扩建、有新名额,我还交给您来办,有好事肯定想着咱秦家村。”
中午,陈阳留老村长在食堂吃饭,饭后拿出一个布包:“这里面是烟酒点心,您带回去。”又从口袋里掏出20块钱递过去,“这钱您拿着,村里孤寡老人、过不下去的穷苦人家,您看着帮衬帮衬。以后有困难随时说,我尽最大能力帮大家。”
老村长感动得眼圈发红,又连声道谢。陈阳送他到公交站,看着老村长上了车,才转身返回厂里。
时间过得快,转眼就到了1956年底,1957年上半年,红星轧钢厂再次扩建,又开始大量招工,食堂也从两个扩建成了三个。陈阳的工作更忙了,不过也迎来了提升——他被提拔成了正科级干部。
这次招工,陈阳手上有5个名额,迎来像上次一样,交给秦家村的老村长安排。没多久,老村长就带着5个年轻后生过来,陈阳把他们都分到车间,一一找好老师傅带他们学徒。
这期间,陈阳和李怀德的关系也越发亲近。后来张处长调走高升,李怀德顺理成章接任了后勤处处长一职。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很快便到了1958年6月。
陈阳心里清楚,大Y进、大L钢、吃d锅饭的风潮很快就要来了,想着得赶紧去趟乡下,好好叮嘱老村长。他从李怀德那儿借了吉普车,开车直奔秦家村,先去了老村长家。
一见面,陈阳就开门见山:“叔,接下来外面要搞大炼钢、吃大锅饭,村里该配合的得配合,但您心里得有谱,凡事留余地,别真把家底都折腾进去。”他又压低声音,侧面提了句,“我听说不少地方今夏粮食产量不行,估摸着明年可能有灾,这话您千万别往外说,传出去后果太严重。您得暗中囤点粮食,真到了灾年,也好给村里人保个底。”
老村长知道这事重大,立马点头:“你放心,我明白该怎么做,绝不让村里人吃亏。”
陈阳从口袋里掏出一百多块钱递过去:“这钱您拿着应急,囤粮也好,帮衬困难户也罢,都能用得上。”老村长看着钱,眼圈一下红了,握着陈阳的手连声道谢。
跟老村长告辞后,陈阳又去了岳父岳母家,提着礼物看望二老,把囤粮、留余地的叮嘱又细细说了一遍,直到确认二老记牢,才开车返回城里。
两天后,何雨柱成婚,新娘是秦家村的秦玉茹——这是之前陈阳拜托老村长帮忙介绍的。
上午,陈阳特意请了假,从李怀德那儿借了吉普车,蔡全无开着货车装着礼物,载着何雨柱去秦家村接新娘。到了秦玉茹家,陈阳先掏出喜糖和烟,给围过来的村民们分了一圈;何雨柱这次也嘴甜,见了长辈就喊“叔叔”“婶子”“大爷”“大娘”,惹得老乡们都笑着夸他懂礼。热热闹闹一阵,接了秦玉茹,一行人便往城里回。
何雨柱的婚宴没在95号院办,而是放在了陈阳住的77号院。院里摆了好几桌,街坊邻里、厂里相熟的同事都来捧场,把婚礼办得格外热闹。拜堂时,因何雨柱的父亲何大清早就跑了,没在跟前,最后是蔡全武和徐慧真这对叔叔婶子坐上了主位,受了何雨柱和秦玉茹的拜礼。
秦玉茹的父母看着女儿成家,笑得合不拢嘴——女婿何雨柱如今已是红星轧钢厂第二食堂的班长,有这样踏实稳定的工作,老两口打心眼里满意。
这场婚宴没让何雨柱自己操心,操持宴席的师傅更是大有来头——是何雨柱当年在丰泽园学徒时的师父。胡师父特意带着徒弟赶过来,要给何雨柱这个徒弟撑场面。师傅手艺精湛,做出来的菜比何雨柱的手艺还要地道,糖醋里脊酸甜适口,红烧肘子油润不腻,每一道都引得宾客连连称赞。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满院都是说笑碰杯的声音,何雨柱和秦玉茹穿着喜庆的衣裳,挨桌给宾客敬酒,整个77号院都浸在热闹的喜气相里。
何雨柱总算成了婚,蔡全无和徐慧真夫妇这桩心病也彻底放下了。
这几年,他俩为了何雨柱的婚事操碎了心,托人介绍的相亲对象没有十个也有八个,可何雨柱太过挑剔,婚事总没个着落。还好陈阳有办法,从秦家村寻来了秦玉茹——秦家村的姑娘本就个个水灵,性子又踏实本分,跟实在的何雨柱再合适不过。
蔡全无性子沉稳,不善言辞,却打心底为这桩婚事高兴,看着忙前忙后的何雨柱,难得多说了两句:“以后成了家,就得有个男人的样子,好好对玉茹。”徐慧真则更热络,拉着秦玉茹的手细细叮嘱,又给小两口塞了份厚实的贺礼,笑得眉眼弯弯:“这下好了,雨柱总算有个知冷知热的人了,我们也能踏实了。”
喜欢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