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殷承稷封为靖亲王后,朝堂格局悄然变化。萧贵妃与萧家势力水涨船高,气焰更盛。然而,在这看似稳固的荣光之下,一丝危机,正悄然在玉芙宫滋生。
尽管德妃柳清绮在静室召见陈清砚时,已明确敲打,要求他“循序渐进”、“以养性培元为主”,陈清砚也表面应承,放缓了课业进度,不再刻意引导二皇子在御前表现。然而,二皇子殷承瑞的天赋,如同璞玉藏于石中,其光华岂是轻易能掩?
尚未满八岁的殷承瑞,其聪慧敏锐,远超常人想象。他识字如饥似渴,一本《千字文》,陈清砚只教过一遍,他便能倒背如流。对于经史子集,他虽不能尽解其深意,却常有令人惊异的独到见解。一次,陈清砚讲解《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时,殷承瑞并未立刻说话,而是微微蹙起小眉头,沉思片刻,方才抬起清澈的眼眸,认真地问道:
“师傅,孟子此言,可是在论说为政之次第与根本?”
他稍作停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清晰地说道:
“依徒儿浅见,民为邦本,本固方能邦宁。故此,使百姓安居乐业,衣食丰足,乃是稳固社稷之根基。”
接着,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敏锐洞察:
“那么,相较于耗费民力以筑高台琼室——追求君王个人享乐,将资财用于赈济灾荒、劝课农桑——保障民生根本,是否更契合圣人之训,亦更利于江山永固?”
这番追问,虽仍带童音,却已初具心系苍生的格局。其思维之清晰、立意之高远,让陈清砚震惊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仿佛看到了一块未经雕琢便已光华内蕴的璞玉!
德妃忧心如焚。她深知锋芒太露的危险,尤其是瑞儿如此年幼。她将儿子唤至身边,屏退左右,柔声劝诫:“瑞儿,你天资聪颖,母妃心中欢喜。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还小,需知藏拙守愚,方是长久之计。那些……过于深奥的道理,暂且不必深究,可好?”
殷承瑞却眨着清澈的大眼睛,困惑地望着母亲,小脸上满是真诚与不解:
“母妃,瑞儿愚钝,实在不解其意。皇兄待我亲厚,常以新奇玩物相赠,更时常关切问询。师傅亦常教导,身为皇子,熟读经史、明辨事理,将来方能竭尽所能,辅佐君上,共安社稷,使百姓安居乐业。此乃瑞儿本分,亦是心中所愿。”
他微微偏头,眼中闪过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审慎与思索,轻声问道:
“母妃让瑞儿藏拙,可是瑞儿言行有何不妥,会令皇兄或父皇心生不快?若瑞儿愚钝不堪,岂非更辜负皇兄期许与师傅教诲?再者……母妃近日是否忧思过甚?母妃……是不是您让师傅教慢的?”
德妃闻言,心头剧震!看着儿子纯真无邪、充满信任的眼神,她喉头哽咽,竟一时说不出话来!她无法向一个七岁的孩子解释这深宫中的尔虞我诈、权力倾轧!她更无法告诉他,他敬爱的皇兄背后,其母族正虎视眈眈!这份赤子之心,这份对兄长的敬爱与辅佐之志,此刻却成了最危险的引线!
“瑞儿……”德妃强忍心酸,将儿子搂入怀中,声音微颤,“母妃……是为你好。这深宫……人心难测。你只需平安长大,母妃便心满意足了……”然而,她心中那份无力感,却如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瑞儿的天赋,如同明珠,即使蒙尘,也终难掩其光华。她该如何才能护住他?
德妃的担忧,很快便成了现实。一日午后,昭明帝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忽想起二皇子殷承瑞聪慧之名,便命内侍召其前来,考校功课。
殷承瑞在陈清砚的陪同下,来到御书房。他小小年纪,面对威严的父皇,却并无惧色,规规矩矩地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昭明帝放下朱笔,目光温和地看着幼子:“瑞儿平身。近日在学些什么?”
“回父皇,师傅在教儿臣读《论语》和《孟子》。”殷承瑞声音清脆。
“哦?”昭明帝来了兴致,“《论语》有云:‘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瑞儿可知其意?”
殷承瑞略作思索,稚气未脱的童声却条理清晰地回答:“回父皇,师傅说,这是讲治理一个大国,要勤勉政事、讲求信用、节省用度、爱护百姓,还要在农闲时征用民力,不耽误农时。”
“嗯,不错。”昭明帝颔首,又问道:“那……为何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又为何重要?”
殷承瑞小脸认真,沉吟片刻,目光清亮地答道:
“父皇,儿臣以为,‘节用’与‘爱人’,实为一体两面,犹如根与叶。官府若不知节俭,耗费无度,则必加重赋敛,犹如竭泽而渔。百姓负担过重,则生计艰难,无力耕织,田地荒芜,最终税源枯竭,国力衰微。反之,省自身之用,轻百姓之赋,藏富于民,民富则国自丰。此乃‘节用’方能真正‘爱人’之理。”
他顿了顿,继续清晰地说道:
“至于‘使民以时’,其理相通。农时,乃百姓衣食之所系,国家仓廪之所出。若徭役征发不顾农时,与杀鸡取卵何异?必使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皆不误,待农隙之时,再以余力营公家之事。如此,则不夺民利,不伤农本,官民两便,上下俱安。这便如同母妃宫中的花匠,深知物候节气,方能育出繁花。”
这番回答,既引用了“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等典故,又精准地道出了“藏富于民”、“民富国丰”、“不夺民利”、“不伤农本”等治国核心要义。虽仍以“花匠”作比收尾,显其童心未泯,但其思维的深度、逻辑的严密以及对民生经济关系的理解,已远超同龄孩童,甚至令许多朝臣汗颜!
昭明帝眼中的惊讶之色愈来愈浓,他停顿了片刻,抚须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惊喜与赞赏:“哈哈!好!好一个‘根与叶’,好一个‘竭泽而渔’!瑞儿,你竟能由小见大,将节俭爱民与国力兴衰看得如此透彻,更深知不违农时乃固本之要!见解深刻,切中要害!难得!实在难得!陈卿教导有方!”
就在这时,内侍通传:“贵妃娘娘驾到!”萧贵妃一身华服,仪态万方地步入御书房,巧笑嫣然:“臣妾听闻陛下在考校瑞儿功课,特来瞧瞧热闹。瑞儿天资聪颖,真是可喜可贺!”她脸上带着雍容的笑意,目光落在殷承瑞身上,眼底深处却骤然结冰!
此子……方才那番“根叶之喻”、“竭泽而渔”之论,竟能将“节用爱人”、“使民以时”的治国大道阐述得如此鞭辟入里!那份对民生经济与国力兴衰关联的洞察,那份引经据典、逻辑严密的思辨能力……这哪里像一个七龄稚童?!这份悟性,这份早慧,简直骇人听闻!假以时日,必成大患!
一股冰冷的杀意,在她的眼底悄然划过!
德妃虽未在场,但消息很快传回玉芙宫。当她得知儿子在御书房那番引用了“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典故,并道出“藏富于民”、“民富国丰”核心要义的惊人表现,以及萧贵妃恰巧在场后,脸色瞬间苍白如纸!
她瘫坐在椅上,浑身冰凉!完了……瑞儿的天赋,终究还是以最耀眼的方式展露在昭明帝面前!
更可怕的是,还落在了萧贵妃眼中!
那看似赞许的笑容背后,隐藏的必是滔天杀机!她仿佛已经看到,那无形的屠刀,正悬在她和瑞儿的头顶!
喜欢长生血咒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长生血咒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