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院子,林晓棠把最后一针毛线收线打结,拎着藏青色毛衣抖了抖——平整的衣襟、精致的桂花纹领口,连袖口的螺纹都织得均匀紧实,比她预想中还要好看。
“织完啦!”林晓梅凑过来,伸手摸了摸毛衣的质地,惊喜地说,“好软啊!张婶穿上肯定暖和又好看!”
林晓棠笑着点头,正准备把毛衣叠好送过去,院门口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她抬头一看,是住在隔壁的王婶,还有家属院的李嫂和赵大娘,三人手里都拿着菜篮子,显然是刚从供销社回来,路过时被院子里的动静吸引了。
“晓棠,这是给张婶织的毛衣吧?”王婶率先走进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毛衣,语气里满是羡慕,“这花纹也太精致了!比县城商店里卖的还好看!”
李嫂也跟着凑过来,伸手轻轻捏了捏毛衣的针脚:“针脚这么密,一看就暖和。晓棠,你这手艺真是绝了!我家丫头明年要出嫁,我正愁没件像样的毛衣给她当嫁妆呢。”
赵大娘也笑着说:“是啊晓棠,你看能不能也给我织一件?我家老头子冬天怕冷,我想用两斤半粮票跟你换,你看行不行?”
林晓棠愣了一下,没想到刚织完一件毛衣,就有这么多邻居想跟她换。她心里又惊又喜——这意味着她的手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以后靠织毛衣换物资的路子肯定能走通。
“赵大娘,谢谢您看得上我的手艺。”林晓棠连忙说,“不过我接下来要给李婶织嫁妆毛衣,得等织完才能给您织。您要是不着急,我大概一周就能织好。”
“不着急不着急!”赵大娘连忙点头,生怕林晓棠反悔,“我先把粮票给你,你慢慢织,我等着!”说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两斤半粮票,塞到林晓棠手里。
林晓棠接过粮票,心里满是欢喜——这是她靠织毛衣做成的第一笔“交易”,虽然不是换钱,却比赚钱更让她开心。她认真地说:“赵大娘,您放心,我肯定给您织件最好看的,保证暖和又耐穿。”
王婶看着赵大娘成功换到毛衣,也着急地说:“晓棠,我也想跟你换!我用三匹布票跟你换件枣红色的毛衣,给我家闺女穿,你看行吗?”
“行!”林晓棠爽快地答应,“不过枣红色毛线得等我去县城买,可能要多等几天。”
“没事,我等你!”王婶笑着说,也把布票递了过来。
李嫂见两人都换了,也急着说:“晓棠,我也跟你订一件!我用一斤鸡蛋跟你换件米白色的,给我家丫头当嫁妆,行不行?”
“当然行!”林晓棠一一记下大家的需求,心里满是成就感——她没想到,自己的手工居然这么受欢迎,短短一会儿就接到了三笔“订单”。
送走三位邻居后,林晓棠拿着粮票和布票走进屋,兴奋地对母亲说:“妈,您看!赵大娘、王婶和李嫂都跟我订了毛衣,换了粮票和布票!以后咱们再也不用愁没票证了!”
刘桂兰接过粮票和布票,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晓棠,你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咱们家的日子终于有盼头了!”
林晓梅也凑过来说:“姐,你太厉害了!以后咱们就能换更多粮票和布票,就能天天吃白面馒头,还能做新衣服了!”
看着家人开心的样子,林晓棠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自己的手工生意已经正式起步,只要好好干,一定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下午,林晓棠把织好的毛衣送到张婶家。张婶看到毛衣,高兴得直拍手:“哎哟!晓棠,你织得也太好看了!这花纹、这针脚,比我想象中还好!”她穿上毛衣试了试,大小正好合身,转身对着镜子照了又照,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晓棠,太谢谢你了!”张婶拉着林晓棠的手,又从橱柜里拿出一袋玉米面和几个鸡蛋,塞到她手里,“这是给你的,补补身子。你要是需要毛线,跟婶子说,婶子家里还有半袋旧毛线,你拿去用。”
林晓棠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谢谢张婶,您太客气了。”
回到家,林晓棠把张婶给的玉米面和鸡蛋交给母亲,又开始准备给李婶织嫁妆毛衣。她拿出枣红色毛线,熟练地起针,手指翻飞间,毛衣的轮廓渐渐成形。
刘桂兰坐在旁边帮她绕毛线,笑着说:“晓棠,你现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以前妈总担心你太老实,被人欺负,现在妈放心了。”
“妈,我长大了,能保护您和晓梅了。”林晓棠抬头笑了笑,眼神坚定。
而赵莉莉从张副厂长那里得知林晓棠靠织毛衣换了不少粮票和布票,气得直跺脚:“张叔,林晓棠现在越来越得意了!不仅考试考得好,还靠织毛衣换了这么多物资!咱们得赶紧想办法阻止她!”
张副厂长皱了皱眉,想了想说:“别急,面试马上就要到了,咱们先让她面试落榜。等她没考上长期工,心情肯定不好,到时候再举报她‘投机倒把’,让她连临时工都做不成!”
赵莉莉眼睛一亮:“好!张叔,这次一定要让她输得彻底!”
面试的日子越来越近,林晓棠一边准备面试,一边织毛衣。她知道,面试是她考上长期工的关键,只有通过面试,才能在厂里站稳脚跟,保护好家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她的手工生意,也像一颗种子,在家人的支持和邻居的认可下,慢慢生根发芽。
喜欢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