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征伐级”巡洋舰的服役和“鲲鹏级”母舰的开工,帝国海军的顶层力量得到了质的飞跃。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日益凸显:顶级战舰的建造周期漫长,资源消耗巨大,数量始终有限。在广袤的战场上,尤其是在应对敌人数量占优或进行大规模区域控制时,仅靠少量主力舰,难免会陷入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的困境。“龙鳞-II”护卫舰虽然数量较多,但其建造和维护同样需要可观的资源。
为了解决大型战舰数量不足与战术灵活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并充分利用“质量创造”技术带来的新的可能性,帝国军方与工程院联合启动了一项名为“蝗灾”的战术开发计划。其核心产物,便是“蜂群”无人战机系统。
“蜂群”战机的设计理念极尽简洁与功利。它们体积小巧,仅相当于旧时代的重型战斗机,没有复杂的维生系统,没有厚重的装甲,其结构为模块化设计,便于快速生产和维修。动力系统采用高效的能量喷射引擎,赋予其极高的机动性和加速度。武器系统则精简到极致,通常只装备一门小功率的脉冲能量枪或携带一枚小型聚变弹头,其设计目标并非摧毁大型目标,而是骚扰、干扰、饱和攻击。
“蜂群”系统的革命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近乎无穷的数量。 这是“质量创造”技术首次在军事装备的大规模生产上得到应用。在“鲲鹏级”母舰或大型后方基地中,设有专门的“蜂群生产模块”,其核心是一座专注于高效、快速创造基础金属与陶瓷材料的“质量创造”阵列。结合自动化组装线,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如同流水般“打印”出蜂群战机的框架和核心部件。其单机成本被压缩到了极低的水平,使得帝国可以承受在战斗中成千上万地损失这些无人机。真正的“无穷无尽”。
二、高度智能的集群AI。 单个蜂群战机的AI智力有限,仅能执行简单的指令和规避动作。但其强大之处在于集群智能。通过扶苏构建的“精神网络”军事子网,所有参战的蜂群战机构成一个巨大的分布式计算网络。它们共享传感器数据,实时调整阵型,自主分配目标,能够像真正的蜂群一样,呈现出高度协调的、整体性的复杂行为模式。可以瞬间分化成多个小组,执行不同的战术任务;可以集中火力,对单一目标进行饱和打击;可以牺牲部分单位,为其他单位创造攻击机会。
三、灵活多变的战术角色。 “蜂群”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帝国的战术选择。它们可以如同潮水般涌向敌舰,用密集的能量射击干扰其传感器、消耗其点防御系统的能量,甚至用自杀式撞击考验其护盾的耐久。它们可以散布成广阔的侦查网,为后方主力舰提供无死角的战场感知。它们可以携带电子战模块,对敌舰队进行大范围的通讯干扰和灵能压制。在防御时,它们甚至可以组成密集的拦截弹幕,用自己的机身去阻挡敌人的炮火或导弹,成为保护主力舰的、可消耗的活性装甲。
在首次大规模实战演习中,由一艘“征伐级”巡洋舰释放出的上万架“蜂群”战机,如同金属风暴,瞬间吞噬了一支由数十艘旧式驱逐舰组成的模拟敌军。驱逐舰的点防御系统在击落了数百架战机后便因过载而失效,随即被无尽的蜂群淹没,舰体被能量枪反复灼烧,最终在蜂群携带的炸弹近距离爆破下纷纷解体。
“蜂群”战术,彻底改变了帝国海军的战场形态。它使得帝国的战斗方式,从依赖少数精锐巨舰的“骑士决斗”,转向了融合了巨舰火力与无尽机群的“体系化战争”。未来,在帝国的钢铁洪流中,不仅有无坚不摧的“征伐级”巨舰,更将有这弥漫星空、无穷无尽的金属蜂群。它们以其绝对的数量和灵活的战术,将成为任何敌人的噩梦,完美地弥补了帝国高端战力数量不足的短板,成为帝国战争机器中不可或缺的、狂暴而廉价的一环。
喜欢大秦:始皇修仙法力无边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秦:始皇修仙法力无边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