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境”实验场深处,并非充满未来感的银白舱室,而是一个高度还原城市巷战环境的废墟场。断壁残垣间,弥漫着硝烟与尘土的气息。一名代号“山猫”的特战队员正潜伏在一堵矮墙后。他身着新一代“龙鳞”智能作战服,外观与现役装备差异不大,但其头盔内衬密布着非侵入式脑电传感器,背部则集成着轻量化外骨骼的动力核心。
“山猫,系统自检完成。神经链接稳定度98.7%。‘心弦’系统首次实战测试,开始。” 耳机里传来后方技术负责人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山猫深吸一口气,没有开口,只是在脑海中清晰地发出一个意念指令:“启动热成像。”
刹那间,他头盔目镜上的现实画面边缘,无缝叠加了一层淡红色的热源轮廓。几十米外一栋破楼二楼窗口后,两个代表人体的橘红色光斑清晰可见。
“标记目标Alpha。” 他意念再动。目镜中,其中一个光斑立刻被一个红色的菱形框锁定。
过去,他需要用手在战术平板或武器瞄具上操作至少三步才能完成。现在,思维即是命令。
“请求无人机侦察目标区域路径。” 他继续用意念发出请求。
几乎在他念头形成的瞬间,一副从低空无人机传回的、标注了最优渗透路线的实时鸟瞰图,便直接“投射”在他的视觉感知中,与真实视野完美融合。这是系统将信息直接传递至他的视神经皮层的结果。
他如同幽灵般在废墟中移动,外骨骼提供着无声的动力辅助,让他步履轻盈。在接近一个拐角时,一种强烈的“危险预感”突然袭来——这并非直觉,而是bcI系统检测到他潜意识中捕捉到的、一个极其微弱的金属反光信号,并直接触发了他的警觉神经。
山猫立刻闪身隐蔽。几乎同时,一串子弹打在他刚才位置的墙上。
“敌方位置,一点钟方向,二楼破损窗口,机枪手。” 他冷静地用意念报告,同时举枪。他没有用眼睛去精确瞄准,而是将“锁定目标”的意念集中在那个窗口。
他手中的新型电磁步枪自动微调角度,目镜中的十字线瞬间与目标重合。当他扣动扳机的“意图”刚刚在大脑皮层生成,甚至手指肌肉还未发力时,步枪已凭借读取到的神经信号提前击发!
“砰!”一声轻微的点射。远处传来一声闷响和碎屑声。系统提示:目标清除。
整个交战过程,从发现、决策到瞄准、击毙,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比传统反应快了近一倍,且全程静默。
测试结束,评估室。
山猫脱下头盔,额头有细密的汗珠。技术团队围拢过来,下载并分析bcI记录的数据流。
“反应延迟低于150毫秒,远超生理极限。” 数据工程师惊叹。
“但神经负荷很高,” 生理监测专家指着屏幕上的脑波图,“尤其在信息过载时,比如同时处理无人机画面、队友状态和多个目标威胁,会出现短暂的认知混乱峰值。”
山猫点点头,心有余悸:“最后同时出现三个潜在威胁时,我感觉脑袋像要炸开,各种图像和警报在眼前乱闪。需要极强的精神集中力才能过滤。”
项目总负责人,神经科学家苏晴博士表情严肃:“这就是关键。‘心弦’系统放大了士兵的感知和反应,但也将前所未有的信息压力和决策负荷直接压在了大脑上。我们是在用人类的生物脑,充当整个作战系统的实时处理器。长期使用,或在高强度压力下,可能引发神经疲劳、认知过载甚至精神创伤。”
她转向在场的军方代表李战将军:“将军,‘心弦’是一把双刃剑。它创造了‘超级士兵’的可能性,但也触及了伦理红线:我们是否在将战士的大脑‘武器化’?如果系统被入侵,或者出现误判,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建立严格的使用协议和神经权利保障机制。”
李战将军沉默片刻,看着屏幕上重现的山猫第一视角作战录像,那流畅而高效的战斗方式令人震撼。他最终开口,语气沉重而坚定:
“技术的力量,我们已亲眼见证。但它带来的,不仅是战斗力的跃升,更是对‘人’本身更深层次的挑战。苏博士,我要求你牵头制定最严格的人机融合伦理规范和训练标准。‘心弦’系统的列装,必须遵循一个核心原则:技术服务于人、增强于人,但绝不能替代或奴役人的意志。 士兵的大脑,永远是主体,而不是零件。”
他走到山猫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今天,你不仅是战士,更是探索者。你为我们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但门后的路,需要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小心翼翼地走下去。”
“灵境”实验场的灯光渐暗,但一场关于未来战争形态与人类自身定义的更深层次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怒海争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怒海争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怒海争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