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改革

GX2500

首页 >> 明末改革 >> 明末改革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明朝伪君子天唐大唐修仙:公主居然是我的小师妹凛冬长夜末世:上古踏众寻园诡三国伊庇鲁斯的鹰旗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寒门崛起笔趣阁
明末改革 GX2500 - 明末改革全文阅读 - 明末改革txt下载 - 明末改革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章 学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暖阁内,

朱媺娖端坐在其父朱由检曾经日夜伏案的那张宽大龙案后,娇小的身躯几乎要被两旁堆积如山的奏疏文牒淹没。

杨嗣昌与李岩一左一右,肃立身旁,正低声为她解释着公文的格式、通行的处理流程,以及如何斟酌批红、拟定票拟。少女的目光扫过案上那黑压压、仿佛望不到头的奏本,又望向父亲当年或许无数次凝视过的窗户,心中百感交集,不由轻声叹道:“父皇当年……竟每日都在如此多的文牍中忙碌么?”

杨嗣昌闻言,抚须的手微微一顿,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缓缓摇头:“殿下,先帝虽以勤政着称,然则……平日案头文书之量,绝非眼前这般景象。”

李岩接口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懑:“殿下明鉴。此间大半,皆非紧急军国要务,多是那……皆是南京方面近日转来的陈年旧题、琐碎细务,乃至诸多无谓的争论扯皮。先帝在时,日览奏章虽勤,亦不过三百余本,且皆经通政司、内阁筛选取要。而今这般……”他顿了顿,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然明了——这其中有太多人为的、不必要的堆积。

“三……三百本?!”

朱媺娖檀口微张,清澈的眼眸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一日三百本,这意味着什么?她简直无法想象父亲是如何年复一年地独自消化这浩瀚如海的文书,并在其间做出关乎帝国命运的决策。一股混合着心痛、敬佩与巨大压力的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她伸出微微颤抖的手,轻轻拂过最上面一本奏疏冰凉的封皮,那上面似乎还残留着岁月的痕迹与无形的重压。

杨嗣昌与李岩沉默地看着她,等待着这位年轻的监国从这最初的震撼中平复。暖阁内一时寂静,良久,朱媺娖深吸一口气,再抬起头时,眼中的惊涛骇浪已被一种柔韧而坚定的光芒所取代。她挺直了脊背,“我明白了。”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那就……开始吧。有劳二位先生,从最重要的那一本讲起。”

杨嗣昌与李岩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流露出凝重与默契。他们知道,这堆积如山的文书,每一本都关乎国运,必须谨慎处置。杨嗣昌率先上前一步,从案头那摞奏本中取过最上面的一册,双手恭敬地展开,呈于朱媺娖面前。

“殿下,此本乃工部尚书陈子龙所上。奏报中详陈了工部所属各库现存武备之数目——盔甲、刀枪、火铳、箭矢,以及各类火炮、城防器械,并附上了按当前战事消耗所估算的可用时限。”

他略微停顿,让朱媺娖能稍稍消化这些数字背后所代表的严峻现实,然后才继续道:“陈尚书尤为恳切奏请之处,在于旗下诸多工匠之待遇。现今钱粮短缺,工匠衣食难以为继,多有懈怠乃至流失。故,陈尚书泣血上奏,恳请殿下特旨,速拨内帑银两,专款用于维持军工生产,否则……器械修缮与新造之事,恐难以为继。”

话语中的急迫感,让暖阁内的空气似乎又沉重了几分。

待杨嗣昌言毕,李岩亦上前一步,从容地摊开另一份奏本。这份奏本的语调与前者截然不同,带着一股文人特有的锋锐与激昂。

“殿下,”李岩的声音清晰而冷静,“此乃都察院右都御史张溥之奏本。张御史所言,并非钱粮军械,而是朝局人心。其奏请殿下,当以雷霆之势,彻查并铲除朝中‘奸逆’之辈,肃清流言,以正视听,稳固国本。”

他没有具体指明“奸逆”为何人,但这四个字本身在当下的时局中便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凶险的暗示。这显然是一份将引燃朝堂争论甚至党争的奏章。

两份奏本,一份关乎前线将士的生死与帝国的物质根基,另一份则直指庙堂之上的风云变幻。一实一虚,一缓一急,却同样沉重,同时摆在了这位年轻监国公主的面前。

朱媺娖的目光在两份摊开的奏章上游移,清秀的眉头微微蹙起。她伸出手指,先轻轻点在了陈子龙那份列满数字的奏本上。

杨嗣昌嘴唇翕动,尚未组织好语言,身为户部尚书的李岩已羞愧万分地深深低下头,声音艰涩得几乎难以辨认:“回殿下……国库……国库……”他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吐出那几个字,“仅存……三十两库平银……”

“三十两……”朱媺娖喃喃重复着这个数字,一股冰冷的绝望瞬间包裹了她的心脏。三十两银子,莫说支撑军工生产、发放匠饷,便是这宫中的一日用度恐怕都难以维持。她纤细的手指无力地按在冰冷的龙案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在一片死寂中,她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了无奈的决定:“那……那就先……处理张御史的奏本吧……” 铲除奸逆,至少不需要立刻拿出真金白银。然而,这个念头本身就显得如此苍白可笑——那些最该被铲除的“奸逆”,早已带着他们的万贯家财,跟着朱由崧一道,在皇太极的御帐里“做客”去了。

就在这山穷水尽、气氛压抑到极点的时刻,暖阁的门被轻轻推开。原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悄步走入,他先是向朱媺娖行了礼,随即从怀中取出一个并不起眼的锦囊。

“殿下,”王承恩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稳,却在此刻显得格外清晰,“太后娘娘听闻前朝艰难,命奴才将她历年积攒的一些体己送来,略尽绵薄之力。”

他将锦囊中的一叠银票取出,轻轻放在龙案上那堆积如山的奏疏旁,“这是娘娘的私房,共计二十万两。”

话音未落,王承恩略作停顿,又从袖中取出另一叠数额更大的银票,语气平静却带着千斤分量:“奴才与曹化淳等几位宫内旧人,感念先帝深恩,不忍见社稷倾颓。这是我们几人变卖了一些浮财,凑得的三十万两。恳请殿下收下,以应军国急用。”

整整五十万两银票,静静地躺在那里,与旁边那本写着“国库存银三十两”的奏报形成了无比刺眼又令人心酸的对比。

刹那间,暖阁内落针可闻。杨嗣昌和李岩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两叠轻飘飘却又重逾泰山的银票,再看向神色平静的王承恩,最后将目光投向案后那位年轻的监国公主。

朱媺娖怔怔地看着那些银票,又抬眼望向王承恩那平静而坚定的面容,鼻腔一酸,眼前瞬间一片模糊。她死死咬住下唇,强忍着不让泪水滑落。这不是巨额的财富,这是她的母亲、还有这些看着父皇长大的老臣们,砸锅卖铁凑出来的、对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最后的不舍与支撑。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对着王承恩,也对着后宫的方向,郑重地一拜。

“媺娖……代朝廷,谢过太后娘娘,谢过……各位公公。”她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哽咽,却异常清晰,“此恩此情,江山社稷,永志不忘!”

杨嗣昌死死盯着那两张轻薄的银票,目光仿佛要将其烧穿。五十万两!这于国用虽是杯水车薪,但于此刻,却是太后与内官破家输难、掏空私囊的赤诚!

“老臣……老臣……”杨嗣昌喉咙哽咽,老泪瞬间纵横,朝着后宫方向,颤巍巍地跪伏下去,以头触地,发出沉闷的响声,“老臣无能!致使宫闱受此拖累!太后娘娘千秋圣德!王公公……诸位内官高义,老臣……老臣羞愧无地啊!”

李岩的反应则更为外放和直接。在听到“五十万两”这个数字时,他猛地倒吸一口凉气,户部尚书的本能让他瞬间就在心中计算这笔钱能支撑多少匠作、购置多少火料。震惊过后,是如同海潮般汹涌而来的激动与一股狠劲。

他没有下跪,而是猛地抱拳,因情绪过于激动,抱拳的双手都在微微发抖。他转向朱媺娖,声音因激动而异常洪亮:“殿下!太后与内官们此举,意义远胜五十万两!这是明志,是表率!是在告诉我等外臣,皇家已破釜沉舟,我等还有何理由惜身不前?!”

皇太后与内廷诸位大珰破家捐输、共迎国难的消息,如同冬日里的一股暖流,迅速传遍了被围困的北京城,其意义远胜那五十万两白银本身,它震撼了官心,更激荡着民意。

翌日,礼部尚书吴伟业便做出了回应。这位素有清名的文坛领袖、一部尚书,竟亲自抱着一个沉甸甸的木匣,一路目不斜视,直闯入户部衙门。在满堂胥吏惊愕的目光中,他径直走到户部尚书李岩的公案前,将木匣重重一顿!

“哐当”一声,匣盖震开,里面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银票与一些金银锭子。

“李部堂!”吴伟业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此乃吴某为官数十载之全部积蓄,共计五万两!国难当头,焉有私财?拿去!充作军资,勿论用途,但求能多铸一矢,多添一弹,多饱一卒之腹!”

他言罢,也不待李岩回应,深深看了一眼那堆银钱,仿佛了却一桩极大的心事,转身便走,袍袖甩动间,竟带起一股凛然之气。

几乎前后脚,兵部尚书史可法也匆匆赶至。与吴伟业的“豪阔”不同,史可法面容苦涩,手中只攥着一个小得多的布包。他走到李岩案前,默默将布包解开,里面是些散碎银两和一些铜钱,甚至还有几件看似值钱的小佩饰。

“李……李部堂,”史可法的声音带着一丝窘迫,却异常真诚,“宦囊羞涩,唯此……唯此一百两并些许杂物。杯水车薪,实在……实在惭愧无地!然,此乃可法所能尽之全力,但求与诸位同僚、与京城军民,共此艰难!”

他看着李岩,眼神清澈而坚定:“钱虽微薄,然心与太后、与王公公、与吴尚书,别无二致!”

李岩站起身,先是对着吴伟业离去的方向郑重一揖,随后目光落在史可法那摊开的、略显寒酸的布包上,心中百感交集。他并未因数量的巨大差异而有丝毫轻视,反而觉得史可法这一百两,其重千钧!

他深吸一口气,对史可法重重抱拳:“史侍郎何出此言!侍郎清风,举朝皆知!此一百两,重逾泰山!李某代朝廷,谢过侍郎高义!”

两位大臣,一富一贫,却以同样的忠义之心,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他们的举动,迅速激荡起更大的涟漪。消息传开,更多尚在观望、或有心无力的官员、乃至城中富户士绅,开始纷纷效仿,或倾囊相助,或量力而行。一股“毁家纾难”的风气,竟在这围城之中,悄然蔓延开来。

原任海关尚书、如今身兼数职于危局的杨嗣昌,在听闻同僚纷纷解囊之后,默然良久。翌日,他并未多言,只是命家丁抬着数个沉甸甸的樟木箱,亲自押送,一路无言地来到了户部衙门。

箱子被小心地放在李岩面前的地上,发出沉闷的实响。杨嗣昌亲手将其一一打开——刹那间,并非耀眼的金银锭,而是码放得极为整齐、色泽沉郁的黄金、一些显然价值不菲的古董字画,显露出一种历经数代积累的、沉稳而厚重的财富力量。

杨嗣昌的目光扫过这些财物,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追忆,随即化为彻底的决然。他抬眼看向李岩:“李部堂,此中所有,共计约值十万两。其中有先帝历年所赐恩赏,杨某分文未动,今日尽数归于国用;其余,乃我杨家数代人为官积蓄所得,绝非贪墨而来之财。”

他稍作停顿,仿佛在与家族的过往做一个了断,继而斩钉截铁地说道:“国若不在,要这些身外之物何用?拿去!不必记录来源,不必区分用途,但能多换一石粮,多造一杆枪,便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明末改革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快穿:穿成炮灰后她飒爆了大唐狂士我的道士老婆上门姐夫楚天舒乔诗媛宫宸谋一个蛮子的传说宝贝乖乖,跟我回家娱乐:开局破产,女友跑路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杨辰秦惜在线阅读重生80医世风华全能学霸网游:我在游戏里当官差神霄赵十八传奇炮灰小师妹发疯后,全宗门求放过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末世:我有一支猛兽军团变成猫后,我觉醒技能树暴君总想生三胎我的高中生活日常开局贝利亚从吞噬哥尔巴开始进化
经典收藏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相府毒千金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凤倾妆我的帝国弗利兰女帝的内阁首辅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特种兵之神级技能明末不求生苏丹的新月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谍战风云录:大宋贞观天子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三国第一奸贼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南宋弃子
最近更新玄黄问道离之星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大明工业导师大唐风流小厨师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这个师爷很科学我自己搞,新大魏!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血色白银司马老贼在大唐苟活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全球统一系统我长生不死愁啊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成长之红颜助我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
明末改革 GX2500 - 明末改革txt下载 - 明末改革最新章节 - 明末改革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