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改革

GX2500

首页 >> 明末改革 >> 明末改革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奋斗在沙俄扼元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凛冬长夜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诸天之从国漫开始枭臣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明末改革 GX2500 - 明末改革全文阅读 - 明末改革txt下载 - 明末改革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章 薛定谔的收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漕运乃是天下之根本。”

这句话,朱由检在迁都前在北京便已听得耳朵起茧,如今到了南京,身处漕运的起点,更是日日夜夜萦绕耳边。但这句冠冕堂皇的话后面,永远跟着另一句更为实际的紧箍咒:“百万槽工衣食所系!”

它的潜台词无比清晰:这运河上下,靠着这条水道吃饭、乃至发财的人,数以百万计!他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最好一切维持原状,谁要是敢动漕运,就是砸这百万人的饭碗。断了生计的人,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

“嗯,维持原状?好啊,你们就继续‘衣食所系’吧。”朱由检现在不打算去动那摊盘根错节、积重难返的浑水。他决定另起炉灶。

你们的漕河你们自己玩,老子走海运!

他的计划清晰而大胆:待宁波、广州、泉州三港整顿完毕,新海关体系有效运转后,便将东南各省的税粮先集中于应天府,然后由应天府运往深水良港宁波,再从宁波港装乘海船,北上直抵天津港,最后经短途陆路转运至北京(尽管已迁都,但北方军事重镇仍需要大量粮饷)。

然而,这“另辟蹊径”的计划,触动的利益远比想象中更大、更广。它不仅威胁到运河沿线的利益集团,更触及了江南本土缙绅豪强的根本——他们早已习惯了通过操控本地粮食征收、运输环节来牟取暴利。

于是,朱由检的皇榜贴出去还不到一个月,来自江南各省的奏报飞入南京皇城,内容惊人地一致:“臣等万死启奏:春夏之交忽逢涝(旱)\/虫灾,田亩歉收甚巨,百姓糊口尚恐不足,实难足额征收漕粮。恳请陛下怜恤民艰,准允暂缓海运之议,待来年丰稔,再行筹措!”

字字泣血,句句为民请命。仿佛朱由检的海运新政,是什么不顾百姓死活的暴政。

朱由检看着这些几乎同一时间、用同一理由递上来的奏疏,气得几乎笑出声来。

“好啊,好一个‘江南皆歉收’!”朱由检将那一摞奏疏狠狠摔在龙案上,“这‘歉收’得可真是时候!朕的海船还没见影子,他们的粮仓倒先‘空’了!”

“行!你们有种!跟朕玩这套!”

朱由检猛地站起身,对身旁的王承恩喝道:“去,给朕找个结实的大布袋来!”

王承恩虽不明所以,但不敢多问,很快寻来一个厚实的麻布袋。朱由检亲手将那些声称歉收的奏本,一本不落地全部塞了进去,扎紧袋口,然后对王承恩一挥手:“走,随朕出宫!”

皇帝仪仗也未摆,只带着少量侍卫,提着那袋奏疏,径直来到了正在家中休假的兵部左侍郎卢象升府上。

朱由检人未进厅,声音先至:“建斗!赶紧的,点五千兵马,再调集所有能调集的运粮马车,立刻陪朕走一趟!”

卢象升此时正与夫人闲话家常,闻听陛下这雷厉风行的一嗓子,只得无奈地苦笑一下,对夫人道:“陛下这又是有了什么惊人之举了……” 他不敢怠慢,立刻起身整装接驾。

没有多余的解释,朱由检将那一袋奏疏扔给卢象升:“路上看!” 随即,卢象升便依令迅速调集了麾下将领雷时声、王朴,以及五千精锐军马,并浩浩荡荡的运粮车队,护着御驾,直扑离应天府最近的镇江府。

朱由检端坐于临时设下的御座之上,面色平静地看着眼前黑压压跪倒一片的镇江府各级官员——从知府、知州、知县,到县丞、主簿、州判官、典史……乃至一众胥吏头目。他心中并无多少怒气,反而觉得有些荒谬,生气确实无用,唯有解决问题。

他抬手指了指窗外明媚的阳光和远处长势喜人的稻田,语气平淡:“崇祯十三年,从开春到八月,风调雨顺,晴空万里,朕未曾听闻江南有甚大灾。这到了九月,各地却突然齐齐‘歉收’了。”他顿了顿,眼神扫过众人,“来,都给朕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能让朕信服、不至于立刻治你们欺君之罪的理由。”

“说得好的,官复原职,朕不予追究。说得不好的……”朱由检顿了顿,“朕当场就砍。从你,镇江知府开始,往下一个个说。”

现场空气瞬间凝固,所有官员面无人色,体若筛糠。

镇江知府张三谟叩首颤声道:“陛下明鉴!臣…臣岂敢欺君!今岁夏秋之交,镇江府确…确曾遭逢数场无名之水患,来得急去得快,虽未伤禾苗根本,然…然地势低洼之处,确有小幅减产…臣恐…恐粮户借此为由拖欠税赋,故…故先行奏报,言辞或有失当,然绝无欺瞒陛下之心啊!”

镇江府通判 李崇礼 紧接着叩头,语气更为急促:“陛下!府尊所言句句属实!且…且去岁存粮亦有陈腐,需置换新粮,仓廪空虚,故此…故此今年才显得捉襟见肘…”

丹徒知县荆本澈:“陛下,臣…臣无话可说。县中田亩丰稔,本可足额征收。然…然上官有令,府衙公文催促‘体恤民艰’…臣…臣不得不从……”

朱由检静静地听着眼前这一众官员七嘴八舌、漏洞百出的辩解,直至最后一名胥吏头目磕磕巴巴地说完,现场陷入一片死寂,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和压抑的哭泣声。

朱由检首先锁定了跪在最前方、官职最高的那位,“镇江知府,张三谟。”

被点名的张三谟浑身一颤,几乎瘫软在地,强撑着应道:“臣…臣在…”

“你方才说,夏秋之交,镇江府曾遭逢数场‘无名之水患’,虽未伤根本,然低洼之处确有减产。”朱由检复述着他的话,“那么,你告诉朕,这水患发于何时?具体何地?波及多少田亩?减产几何?”

“这…这…”张三谟额头冷汗如雨,支支吾吾,根本无法给出具体时间和地点。

朱由检却不给他思考编造的机会,猛地站起身:“既然知府大人记不清了,无妨。朕亲临此地,正好实地勘查一番。”

他走下御座,来到张三谟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起来。现在,就带朕去你口中那些遭了‘无名水患’的低洼田地看看。指给朕看,水淹到了哪里,庄稼损毁了多少。”

“陛下!陛下息怒!”张三谟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臣…臣…彼时公务繁忙,并未亲至田间…或是…或是下面的人报错了…” 他情急之下,又想将责任推给下属。

“报错了?”朱由检的声音陡然拔高,他俯视着瘫软在地的张三谟,步步紧逼:“哪个下属向你报告的?是府衙的经历?知事?还是某县县丞?说出他的名字。”

张三谟嘴唇哆嗦着,大脑一片空白,他哪里说得出具体人名?平日里这等“报灾”的文书,多是师爷或胥吏揣摩上意后呈报,他只需点头用印即可。

见张三谟语塞,朱由检继续追问:“又是何时报告的?是八月初一?还是十五?具体哪一日?文书现在何处?即刻取来给朕过目!”

“臣…臣…”张三谟只觉得眼前发黑,皇帝的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地钉死在他谎言的关节上,让他根本无法圆谎。他下意识地抬起颤抖的手,似乎想指向身后那群同样抖成一片的下属,却又猛地意识到这无异于自绝于整个官场,手僵在半空,进退维谷。

“指出来。既然说是下属报错,那就把那个胆敢虚报灾情、蒙蔽府尊、欺瞒朕躬的混账东西指出来。朕倒要看看,是谁给了他这个胆子!”

这一刻,张三谟彻底被逼到了悬崖边上。指认下属,不仅坐实了自己失察甚至纵容之罪,更会背上卖友求荣的骂名,将来在官场再无立足之地;若不指认,那便是他堂堂知府独自承担所有欺君之罪!

他最终绝望地垂下手臂,将头深深埋在地上,发出了近乎呜咽的声音:“臣…臣…记不清了…”

“不记得了?张三谟,你一府之尊,奏报关乎国计民生之灾情,竟连何人、何时禀报都记不清了?”

朱由检微微前倾身体:“好,朕姑且信你是贵人多忘事。那么,知府衙门之内,必有文书往来之记录。何日、何人、以何种文书形式,向你呈报了这‘无名水患’之事?这,总该有存档记档吧?”

“王承恩,”朱由检不等张三谟回答,直接侧首吩咐,“即刻带人,去镇江府衙的架阁库,给朕仔细地查!将崇祯十三年初到八月所有关于雨情、水情、灾情的呈报文书、票拟、批红,全部给朕搬来!朕要亲自核验!”

这一下,不仅仅是张三谟,他身后所有的官员,乃至那些胥吏头目,全都面无人色!

府衙的架阁库?那里怎么可能有记录?这种心照不宣的“报灾”操作,从来都是口头请示、私下默契,至多有一份最终上报朝廷的正式奏疏底稿,哪里会留下详细的、层层上报的原始文书记录?皇帝这要去查档案,简直是直接要掀他们的老底,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要扯掉!

张三谟彻底崩溃了,涕泪横流,重重以头抢地:“陛下!臣万死!臣…臣糊涂!并无…并无具体文书记录…是臣…是臣失察…是臣误信人言…是臣该死啊!”

“张三谟!朕,最后给你一次机会。”

“说!这镇江府的‘灾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确有其事,还是尔等上下串通,欺君罔上?是所有府县皆然,还是唯独你镇江府特立独行?”

“想清楚了再回话。你接下来的每一个字,都关乎你,和你身后这些人的身家性命,关乎你九族的命运!”

巨大的压力瞬间全部倾泻在张三谟一人身上。他能感觉到身后所有下属惊恐的目光,也能感受到御座上那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狡辩已毫无意义,皇帝根本不信;沉默即是罪加一等。

在极致的恐惧和绝望中,张三谟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猛地抬起头,脸上涕泪交加,声音嘶哑变形,几乎是嚎叫出来:“陛下!臣罪该万死!臣说了!臣什么都说!是…是臣糊涂!是臣听闻浙江、江西等地皆以歉收为由暂缓海运便…便心生侥幸,伙同…伙同府内属官,谎报灾情…企图…企图蒙混过关…并无水患!并无灾情!镇江今年,实是丰年啊!陛下——!”

他终于喊出了最关键的事实,也将自己和他的整个团队,彻底钉死在了欺君之罪的耻辱柱上。

“为何要这般行事!”

瘫倒在地的张三谟被这声怒喝吓得一个激灵,求生欲压过了彻底的绝望,他几乎是泣不成声地急切回答道:“陛下…陛下明鉴啊!非是臣等丧心病狂,实是…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张三谟声音里充满了恐惧与无奈:“漕运一断,改走海运…这运河上下,多少衙门、多少胥吏、多少靠着漕船吃饭的营生…顷刻间就都没了指望!还有…还有那些世代经营漕粮收纳、转运的粮绅…他们…他们早已放下话来,若是谁敢乖乖配合朝廷,将新粮解往海边…便是与整个江南的士绅为敌!让…让臣等日后在地方寸步难行!”

“臣…臣等也是怕…怕激起民变,怕地方生乱,这才…这才出此下策…想着法不责众,各地皆言歉收,陛下或能…或能暂缓新政…臣等…臣等糊涂!罪该万死啊陛下!”

“哪个放的狠话!说!”

张三谟再也顾不得其他,嘶声喊道:“是…是‘镇江陈氏’的陈万锺!还有‘丹徒粮会’的王宗沐!就…就是他们!”

他像是抓住了唯一的生机,急忙将地方上的头面人物供了出来:“陈家是镇江府最大的漕粮经纪,把控着好几个码头!王家是丹徒首屈一指的粮绅,名下田庄千亩,仓库连云!运河上下的力夫、船工,多是他两家的人!”

“他们…他们联合了府城内外十几家有头有脸的粮商、船东,早就放了话!说…说谁敢第一个把新粮运去海边,就是断了兄弟们的活路,往后别说在镇江府做生意,就是…就是一家老小的性命都难保!”

“他们还说…陛下远在南京,终究是要走的,但这镇江的天,终究是…是镇江人的天!让臣等掂量清楚…”

“嗯,好的很。”

朱由检听完张三谟的供述,脸上不见喜怒,只轻轻吐出这四个字。

他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地上跪着的所有官员:“所有人,都起来。陪朕走一趟吧。”

说罢,他竟亲自弯腰,一把攥住了瘫软如泥的张三谟的胳膊,将其硬生生从地上提了起来。张三谟浑身瘫软,几乎无法站立,全靠皇帝那看似并不强壮的手臂支撑着,模样狼狈不堪。

“带路!”朱由检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先去那‘镇江陈氏’!朕要去亲眼看看,这镇江的天,到底是谁家的天!”

皇帝亲自押着本地知府,身后跟着战战兢兢、面如死灰的镇江府全体官员,以及雷时声、王朴率领的五千精锐甲士。这支诡异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出临时驻地,直扑镇江府城内陈家的深宅大院。

马蹄声、脚步声打破了街市的平静,沿途百姓惊恐地纷纷避让,躲在门窗后窥视着这前所未见的景象——皇帝竟然揪着他们的知府大人,带着大军在街上行走!

无需张三谟具体指引,早有军中斥候或本地向导指出了陈家府邸的方向。那高墙大院、气派非凡的宅门很快便出现在眼前。

朱由检勒住马,依旧没有松开张三谟,只是对身后的卢象升和将领们微微颔首。

雷时声会意,猛地一挥手。

如狼似虎的士兵立刻上前,毫不客气地用刀背砸门:“开门!圣驾在此!速速开门迎驾!”

沉重的敲门声和士兵的呼喝声,砸向陈家那扇象征着财富与地位的大门。可以想象,门内此刻是何等的手忙脚乱与惊恐万状。

朱由检就这样站在门外,手里还拎着面无人色的张三谟,等待着那扇门的开启。他要亲眼看看,这能威胁朝廷命官、敢说“镇江是天”的豪强,究竟是何等人物。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明末改革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抄家后,第一美人被权臣强取豪夺叶凡唐若雪医婿规则怪谈:我是普通人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师弟末世:我有一支猛兽军团人类天柱?别找我,不想当无敌从仙帝传承开始重生之独步江湖太子女儿身?九千岁助我当女帝无限流:病娇男主总粘人霸道凌少的小妻子快穿:穿成炮灰后她飒爆了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仙武神皇四合院:别不信,我比禽兽还禽兽神霄赵十八传奇摊牌!我靠吃瓜称霸修仙界霸天龙帝娱乐:开局破产,女友跑路西域情怀
经典收藏卫青传奇人生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苏丹的新月我的帝国弗利兰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极品姑爷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大唐中兴大明忠勇侯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三国:最强争霸系统贞观天子最强战兵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
最近更新大明卫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大明第一战神隋唐:家兄程咬金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成长之红颜助我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大明执政官小姐,姑爷又摆烂了我长生不死愁啊穿越大唐成小道士玄黄十二域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玄黄问道于府钱庄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明末改革 GX2500 - 明末改革txt下载 - 明末改革最新章节 - 明末改革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