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带来的喧嚣渐渐沉淀,化为履历上几行扎实的记载和账户里一笔缓解燃眉之急的资金。生活似乎又回到了某种“正常”的轨道,只是这条轨道如今清晰地分成了两条,承载着乔琳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
一条轨道铺设在家庭的方寸之间。父亲的康复训练仍是每日的重头戏。乔琳的“穴位按摩”手法愈发纯熟,指尖那缕温热的、源于自身修炼的气息,也随着她《青木养身功》的持续修炼和对气息掌控的精进,变得更加凝练和有效。乔建斌的恢复进程虽然缓慢,却稳扎稳打。他能更清晰地吐出一些短句,右手甚至能勉强握住特制的勺子,颤抖着尝试自己进食。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让王亚珍脸上多了几分真切的笑意,也让这个被阴霾笼罩许久的家庭,透进了更多的光。
另一条轨道,则延伸向遥远而抽象的学术世界。顶刊发表的余威尚在,找上门的咨询项目不仅数量增多,层次也更高了。一些寻求技术突破的初创公司,甚至大型企业的前沿研究部门,开始慕名而来。他们提出的问题更加复杂,期望值也更高。乔琳不得不花费更多心力去理解这些跨领域的应用需求,并将自己的理论知识“翻译”成对方能理解、能落地的方案。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甚至有些时候是枯燥和重复的。它消耗着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与探索纯粹物理奥秘带来的精神愉悦截然不同。但乔琳将其视为一种必要的锻炼和现实的支撑。她像一个严谨的工匠,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换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同时,也在这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偶尔碰撞出对基础理论的新思考。
更让她在内心深处感到紧迫的,是弗罗斯特教授那边不断传来的、关于那个可能存在的全新拓扑相变的后续数据和分析请求。那是真正站在学科最前沿的诱惑,是她学术生命最渴望的养分。她与马可、约翰的邮件讨论愈发频繁密集,常常在深夜,她处理完咨询工作后,又立刻投入到激烈的学术争论中。思维的切换需要极强的意志力,有时她刚为一个咨询项目的技术细节耗费了大量心神,转头就要去思考高度抽象的拓扑不变量,大脑如同被强行拉拽着在两个不同的维度间跳跃。
这种高强度的双轨并行,对她的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她感觉自己像一块被两头猛兽撕扯的肉,一边是家庭责任与现实生存的具体重量,另一边是学术探索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强烈引力。身体的疲惫是深层次的,有时在为父亲按摩时,她都能感觉到自己指尖的气息有些不稳,那是心神过度消耗的迹象。
青莲本源在这种持续的重压下,仿佛也被激发出了某种潜力。它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滋养和维持,更像是在这种极限的消耗与补充的循环中,被反复锤炼。乔琳能隐约察觉到,那缕本源似乎比以往更加凝实了一分,运转时带来的滋养也更为精纯。它支撑着她在这两条轨道上勉力前行,不至于彻底垮掉,但也仅此而已。她依旧需要大量进食,需要抓住一切空隙进行短暂的修炼回充。
这天下午,她刚结束一个长达两小时的越洋咨询视频会议,口干舌燥,太阳穴突突直跳。挂了电话,她甚至来不及喝口水,就听到母亲在隔壁房间呼唤,父亲需要进行今天的第二次肢体活动了。
她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疲惫,脸上恢复平静,走进父亲的房间。当她将温和的气息再次渡入父亲僵硬的关节时,一种难以言喻的割裂感涌上心头。前一刻,她还在与西装革履的企业高管讨论着纳米器件的量子效应;下一刻,她却在这充满药味的房间里,进行着最原始、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守护。
两种生活,两种价值,在她身上交织,碰撞,暂时达成了一个摇摇欲坠的平衡。
夜晚,她坐在书桌前,左边屏幕开着尚未回复的学术邮件,右边是记账本和咨询项目的待办清单。她拿起那只青莲马克杯,里面的水已经凉透。她小口喝着,冰凉的温度让她混沌的大脑稍微清醒。
双轨前行,道阻且长。她不知道这种紧绷的平衡能维持多久,也不知道哪一条轨道最终会引领她走向何方。但她知道,此刻,她不能从任何一条轨道上脱轨。
青荷生双茎,一茎扎于淤泥,承风沐雨,维系根本;一茎探向清流,汲取灵韵,追寻远方。二者同根同源,彼此牵制,亦彼此支撑。在这充满张力的生长中,它或许能找到一种独属于自身的、坚韧而独特的姿态。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综影视:青莲渡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