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那封标注着【紧急】的邮件,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在乔琳心底激起滔天巨浪后,终究被更沉重的现实泥沙强行覆盖、掩埋。她没有点开,没有回复,甚至不敢在父亲睡颜平静、呼吸均匀后,再去回想那邮件标题带来的、令人战栗的兴奋感。
她知道那意味着什么——一个全新物理现象的确认,一个可能开启新研究方向的钥匙,是无数理论物理学者梦寐以求的突破。那是她过去全部努力的价值体现,是她“乔琳博士”这个身份最坚实的基石。
然而,此刻的“乔琳”,首先是女儿,是支撑这个濒临破碎家庭的柱子。
天亮后,生活依旧按照它固有的、沉重的节奏前行。父亲的康复训练,母亲的絮叨与忧虑,永无止境的家务,以及为了维持生计而必须完成的咨询项目。她像一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精准地执行着每一项任务,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
只有在为父亲进行穴位按摩时,当她的指尖凝聚起那缕温热的、源于自身苦修的气息,感受着它一点点渗入父亲僵硬的经络,驱散着深层的滞涩与寒意时,她的内心才会获得一种奇异的平静。这是一种更原始、更接近生命本真的连接,与学术世界里那些抽象符号和复杂推理带来的兴奋截然不同。它沉重,却踏实。
青莲本源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消耗与压榨中,仿佛也适应了这种极限状态。它不再试图去“改善”什么,而是将全部力量用于“维持”。维持着她身体最基本的运转,维持着她精神不至于崩溃的底线。它对食物的转化效率似乎被逼到了某种极致,乔琳发现自己即使摄入同样多的食物,那种饱腹感和能量充盈感持续的时间却变短了。她需要更频繁地进食,食物也变得更偏向于纯粹的功能性——高蛋白、高碳水,快速补充能量,味道已是次要。
她甚至没有太多时间去感伤学术灵感的流逝。咨询项目的客户不会关心她家里是否有病人,只会盯着交付日期和结果。一个数据模拟的偏差,可能需要她耗费数个深夜去调试、验证。思维的敏锐度似乎在下降,有时面对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她需要比以往更长的时间才能理清头绪。这种认知上的“钝化”让她感到恐惧,却无力改变。
这天,她收到了一封来自许妍的邮件,附件里是一篇她独立采写、即将在电视台内部刊物上发表的小报道,主题是关于城市边缘群体的生活现状。文字还带着学生的稚嫩,但视角独特,充满了真诚的关切。
“姐,你看我写的怎么样?没给咱家丢脸吧?”许妍在邮件里故作轻松地问。
乔琳仔细看完了那篇报道,然后回复了邮件,没有过多夸奖,而是指出了几处可以更深入挖掘的细节和两个可能存在逻辑跳跃的地方。她的评论一如既往地冷静、直接,切中要害。
许妍很快回复:“收到!老姐还是这么犀利!我改!”
看着妹妹的回复,乔琳几乎能想象出她在屏幕那头撅着嘴、却又认真记笔记的样子。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暖意,在她沉寂的心湖里漾开了一圈微澜。至少,妹妹正在自己的轨道上,努力地向前奔跑。
她关掉邮箱,目光落在书桌一角那只青莲马克杯上。杯壁上,那朵莲花依旧静静绽放,釉色在台灯下泛着温润的光。它见证过她在异国实验室里的挑灯夜战,也陪伴着她在此地深夜的孤军奋战。
学术世界的那道强光,被她亲手关在了门后。门内,是父亲的呼吸声,是母亲的叹息,是生活的琐碎与沉重,是她必须承担的责任。
静流之下,深涌的渴望被强行压制,却从未消失。它化作更深的潜流,在无人可见的心底深处,默默积蓄着力量。青荷染尘,茎叶低垂,非是折腰,而是在积蓄破土重见天光的力量。
她知道,她与那片星空的故事,远未结束。只是此刻,她需要先走过这段最为泥泞的夜路。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综影视:青莲渡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