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山雨欲来
秋收的日子一天天近了,清河县上下都透着一股忙碌的喜悦。可陈小乐心里那根弦,却越绷越紧。
方正那封信像块石头压在他心上。他比谁都清楚,自己在清河县搞的这些动静,放在有心人眼里,随便哪条都能扣上不小的帽子。什么“专权跋扈”、“藐视上官”都算轻的,真要上纲上线,往“图谋不轨”上扯都不是没可能。
这天子脚下,终究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县令能肆意妄为的地方。
“大人,各村都报上来了,今年秋粮长势是真好!”张衙役捧着刚汇总上来的田册,脸上笑开了花,“光是估产,就比去年多了三成还不止!咱们清河县,可从来没这么富裕过!”
陈小乐接过田册,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心里总算有了点底。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只要粮食丰收,百姓安稳,就算上头真要动他,也得掂量掂量。
“传令下去,”他吩咐道,“秋收期间,县衙所有人手,包括工坊不当值的护卫,全都给我下到各村去帮忙。告诉王捕头,巡逻的人手加倍,这个时候,绝不能出任何乱子!”
“是!”张衙役响亮地应了一声,转身就要走。
“等等,”陈小乐叫住他,沉吟了一下,“跟王捕头说,巡逻的时候……多留意一下有没有生面孔在田间地头转悠,特别是打听产量、或者对咱们新农具、新水渠特别感兴趣的。”
张衙役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脸色也严肃了些:“大人放心,俺明白了!”
接下来的日子,陈小乐几乎住在了乡下。他穿着粗布衣服,跟着农户一起下地,查看稻穗的成熟情况,调试新打造的标准化镰刀和打谷机。他刻意收敛了所有锋芒,面对乡老里正的称赞,只说是托赖朝廷恩德、风调雨顺,绝口不提自己那套“科学种田”的理论。
他甚至主动给州府写了份措辞谦卑的呈文,详细汇报了清河县今年推广新式农具和堆肥法的“微小”成效,并将功劳归于前任县令方正的“奠基”和州府的“指导有方”。
这份呈文送去没多久,州府那边竟真派了个老农官下来“考察学习”。来的是一位姓程的老典史,头发花白,看着就是个和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实人,不像吴督邮那般盛气凌人。
陈小乐亲自陪着程典史在几个村子转了两天,老头看着地里沉甸甸的稻穗,摸着水渠边崭新的翻车,又仔细询问了堆肥的细节,浑浊的老眼里满是惊叹。
“陈大人,”程典史说话带着浓重的乡音,语气却十分诚恳,“不瞒您说,来之前,老夫也听过些风言风语。可这眼见为实啊!您这些法子,是真能让地里多打粮食的好法子!百姓能吃饱饭,这才是最大的仁政!”
得到这位老农官的认可,陈小乐心里稍稍松了口气。至少在这“农事”的根本上,他站得住脚。
秋收终于开始了。金黄的稻浪在田间翻滚,挥舞着新式镰刀的农民们干得热火朝天。打谷场边,新造的水力驱动脱粒机(这是标准化零件成功后的小范围试制品)轰隆隆地响着,效率比人工摔打高了数倍。程典史看得目瞪口呆,连说“巧夺天工”。
看着粮食一车车运进新修的粮仓,陈小乐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有了这场丰收,就算立刻离任,他对清河百姓也算有了交代。
然而,就在秋粮入库接近尾声,全县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一队风尘仆仆的骑兵,在一个黄昏时分,踏着晚霞,径直来到了清河县衙门前。
为首的是个面生的中年武官,身着禁军服饰,腰佩制式军刀,眼神锐利如鹰。他身后跟着的十余名骑士,个个神情冷峻,带着一股京城来的肃杀之气。
守卫衙门的差役哪见过这阵仗,吓得腿都软了。
那武官甚至没有下马,只是居高临下地扫了一眼县衙匾额,声音冰冷:“谁是陈小乐?”
陈小乐闻讯从后院匆匆赶来,心中警铃大作。这架势,绝非善茬。
“下官便是。”他拱手道。
武官从怀中取出一卷黄绫包裹的文书,唰地展开,声音洪亮,不带一丝感情:
“圣谕:清河县令陈小乐,着即卸任,速赴京城工部报到,听候任用。其员缺,着青州府即行委员署理。钦此——”
声音在暮色沉沉的县衙前回荡,周围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张衙役、还有闻讯赶来的王捕头等人,全都僵在了原地,脸上血色尽褪。“员缺,着青州府即行委员署理”——这句话像一把冰冷的刀子,不仅瞬间剥夺了陈小乐的权力,更将清河县的未来,交到了与他们素有嫌隙的州府手中。
陈小乐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翻江倒海,上前一步,双手接过那卷沉甸甸的调令。
“臣,陈小乐,领旨谢恩。”
那武官见旨意已传,不再多言,只是淡淡地扫了陈小乐一眼,眼神复杂难明,随即调转马头,带着手下骑士,如来时一般,迅疾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陈小乐站在原地,手里捧着那卷冰凉的黄绫,望着骑士们消失的方向,久久未动。
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从他脚边掠过。权力交接的钥匙,已经被扔给了州府,他在这里的日子,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山雨,终于要来了。
喜欢这个师爷很科学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这个师爷很科学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