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岭的新岁晨露刚沾湿共耕区的土垄,我已循着幼苗破土的细微气息奔向田野。“开春耕启” 的播种忙碌刚过五日,田里的新苗便悄然探出嫩芽 —— 麦区的土缝中冒出淡绿的麦尖,青稞区的垄沟里舒展着两片子叶,风里除了新苗生长的清新气息,还飘着 “护苗保萌” 的紧张与细致。唐蕃的军民们提着浇水桶、背着驱虫草囊赶来,汉地的竹筛与吐蕃的羊毛护苗网在田埂上排开,透着对 “新岁首茬幼苗” 的珍视。
我的鼻尖贴近麦区的嫩芽,嗅到一股细胞分裂的鲜活气息。大唐的农师正蹲在田边轻拨土壤,对围拢的军民说:“中原幼苗期讲究‘先防害再保水’,刚出的嫩芽最怕鸟啄与干旱,咱们用中原的竹筛罩住幼苗密集区,你们的羊毛网围在田边防野兔,双管齐下比单用一种方法更稳妥;另外,春旱是高原春耕的老问题,灌溉渠要每日‘小水慢灌’,你们的木勺适合给边角幼苗补水,千万别让嫩芽干蔫,这是全年收成的根基!” 吐蕃老农捧着一把湿润的土壤,用汉文回应:“我们已编好三十张羊毛网,还准备了‘驱鸟草束’—— 把艾草与柏枝捆成束插在田垄,比中原的铃铛驱鸟更持久;刚才看青稞区有几处土块压着嫩芽,得先扒开,你们看要不要一起动手?” 我用爪子轻扒青稞区的土块,将压在芽尖上的碎土拨到一旁 —— 我的触觉能控制力度,避免碰伤娇嫩的芽茎,军民们见状立刻行动,大唐农卒用竹筛筛选土块,吐蕃牧民则忙着架设羊毛网。
“白泽大人,帮我们看看哪片麦区的幼苗有缺水迹象!” 大唐的农卒招手喊道。缺水的幼苗会散发微弱的 “蔫味”,叶片也会略显发黄,我的嗅觉与视觉能快速识别。我沿着麦区田垄穿梭,在边缘几株叶片发蔫的幼苗旁用身体压出浅痕,示意需补水。唐蕃军民立刻领会,吐蕃牧民拿起木勺,从灌溉渠舀水轻轻浇在幼苗根部:“我们的老法子,浇水要‘滴灌’,让水顺着根须渗进土,比漫灌更省水,还不会冲倒幼苗。” 大唐农卒则在旁记录:“每三丈田垄安排一人补水,每日早晚各一次,确保幼苗不缺水。” 我趴在补水区旁,用爪子轻扒土壤查看湿度,发现一处浇水过多导致土壤板结,便对着农卒低吼,农卒立刻用竹筛松土,“有白泽大人帮忙控水量,幼苗肯定能长得壮!”
巳时的日头渐渐升高,护苗与牲畜养护同步推进。田间,大唐农师教吐蕃牧民如何分辨病苗:“叶片有斑点、茎秆发黑的就是病苗,要及时拔除带出田外,别留在田里传染其他苗;健康的苗叶片翠绿、茎秆挺拔,护苗时要重点关注。” 吐蕃老农则教大唐农卒如何养护互借的牦牛:“我们的牦牛每天要喂两斤青稞与一斤干草,饮水要加少量盐,比中原的耕牛更耐饿,但不能断水,你们借的十头牦牛都在牛圈,得去检查一下喂食情况了!” 我跟着他们走向牛圈,用鼻尖轻嗅牦牛的食槽 —— 槽中还有剩余的青稞,便对着牧民低吼示意无需补喂;发现一头牦牛的饮水槽空了,便用爪子轻扒水槽,农卒立刻添水,“有白泽大人帮忙盯牲畜,互借的牦牛肯定能健康干活!”
田埂旁,春旱应急准备也在有序开展。大唐农卒加固灌溉渠的闸门,“闸门要修好,万一春旱加重,能及时加大供水量”;吐蕃牧民则在渠边挖 “蓄水坑”,“我们的老法子,蓄水坑能储存雪融水,灌溉渠供水不足时,就能用坑里的水救急,比中原的临时挑水更高效”。我跟着他们在渠边穿梭,用爪子轻扒坑底的泥土,帮着压实坑壁防止漏水;发现一处闸门有缝隙漏水,便对着农卒低吼,农卒立刻用麻布修补,“有白泽大人帮忙查隐患,春旱来了也不怕!”
“得给幼苗撒‘护苗灰’了!” 吐蕃老农突然喊道。护苗灰用草木灰与硫磺按十比一混合,既能防蚜虫,又能给幼苗补钾肥。大唐农卒立刻调配护苗灰,“撒灰要匀,每平方丈撒二两,别撒在叶片上,免得灼伤嫩芽”;吐蕃牧民则用竹勺辅助撒灰,“我们的老经验,顺着垄沟撒,灰能均匀落在幼苗根部,比漫天撒更精准”。我跟着他们在田间穿梭,用爪子轻扒过厚的灰堆,帮着摊匀;发现一株幼苗叶片上沾了灰,便用鼻尖轻吹,将灰吹落,农师笑着说:“有白泽大人帮忙护苗,蚜虫肯定不敢来,幼苗也不会被灰灼伤!”
午后的阳光格外温暖,护苗与应急准备已近尾声。麦区的竹筛与青稞区的羊毛网整齐排列,互借的牦牛在牛圈里悠闲反刍,灌溉渠的蓄水坑已蓄满雪融水,田头的 “幼苗管护册” 上,汉文标注 “全田幼苗存活率九成五”,吐蕃文标注 “春旱应急物资准备完毕”。大唐农师与吐蕃老农坐在田埂上,看着微风中舒展的嫩芽,讨论后续计划:“明天要检查羊毛网是否有破损,驱鸟草束要更换新的”“后天统计幼苗生长高度,长得慢的区域要单独补肥”。我卧在他们身边,看着阳光透过叶片洒下斑驳的光影,风里的草木灰气息与新苗清香交织,透着 “萌苗无忧” 的安心。
傍晚的共耕区渐渐安静,军民们收拾工具准备返回。大唐农卒邀请吐蕃牧民去驿站吃 “护苗暖身餐”—— 用新煮的豌豆粥,配着中原的咸菜与吐蕃的酥油饼;农师们则在田头插了 “幼苗管护牌”,用双语写着 “每日巡苗、隔日补水”,提醒众人持续守护。我跟着他们返回,看着夕阳给田野镀上一层金绿色,灌溉渠的水还在缓缓流淌,滋养着刚撒过护苗灰的幼苗。
夜幕降临时,村落的篝火熊熊燃起。唐蕃的军民们围坐在篝火旁,捧着粥碗讨论管护经验:“明天要多带些草木灰,给护苗灰不足的区域补撒”“牦牛的食槽要清理干净,免得残留的青稞发霉”。我趴在篝火旁,听着他们的讨论,火光映在管护册上,汉文的 “护苗顺利” 与吐蕃文的 “幼苗茁壮” 字样格外清晰。窗外的月光洒在田野上,像一层温柔的守护,幼苗在夜色中悄悄生长,等待着长出更多叶片。
回到驿馆时,大唐农师正在写幼苗期简报,要把护苗情况与春旱准备报告给长安;吐蕃农官则在绘制 “幼苗生长监测图”,标注不同区域的幼苗高度,送往逻些。我趴在文书房的案边,看着他们笔下的文字与图画:汉文的 “苗势良好” 与吐蕃文的 “防旱就绪”,虽然形式不同,却传递着同样的喜悦。远处的雪山在夜色中泛着银光,仿佛也在为新岁幼苗的健康生长祝福。
作为一头白虎,我或许不懂护苗灰的配比、牦牛的喂养标准,但我能感受到这份萌苗护育中蕴含的细心与协作。我会继续守在这里,看着幼苗长出真叶、茎秆变粗,听着农师们讨论后续的间苗计划,见证唐蕃的盟约在新岁幼苗护育的日常中愈发牢固,像这田里的新苗一样,在互助中扎根生长,终将在秋日结出沉甸甸的丰收果实。
喜欢白虎御唐:龙阙血鉴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白虎御唐:龙阙血鉴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