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静室之内,萧菱隔绝内外声息的禁制已然升起,氤氲的灵气缓缓流淌。
盘膝坐在蒲团之上,她并未立刻开始常规的吐纳修炼,而是缓缓睁开了双眼,眸中闪烁着探究与期待的光芒。
昏迷期间经历的一切,尤其是那神秘的芥子玄心殿,以及玄矶子神魂透露的只言片语,如同巨大的谜团萦绕心头。闭关第一事,就是理清自身与这桩千年传承的关联,而关键就系于手机。
她将那部仅剩2%电量、屏幕冰冷无光的手机拿出,但意念一动一种奇异的相连感应便悄然浮现在识海。
看着手里的手机,她尝试着将一缕极其精纯的神魂之力,混合自身的五行灵气缓缓探入。没有预想中的阻碍,神识灵气如同水滴融入大海,瞬间被手机吸收。紧接着,漆黑的屏幕无声地亮起幽蓝,并非显示任何熟悉的图标或界面,而是浮现出一幅微缩的、栩栩如生的立体影像——正是她识海深处那座恢弘殿宇的缩影!
“载体……而非核心。”
萧菱心中明了。这部手机,像是一个特殊的“钥匙”或者说“门户”,能连接现实物质世界与玄心殿芥子空间的稳固且隐秘的坐标锚点。
手机本身或许并非玄心宗的法宝,而是在某种极其偶然甚至是不可思议的法则作用下,被选为了承载这片芥子空间的“壳”。其内部可能蕴含着某种她无法理解的空间法则相关的“技术”或“阵法”,使得它能够稳定地维持这个连接,并且巧妙地以“电量”这种形式,表象化地显示着维持空间稳定与连接所需的基础能量水平。2%,这个看似岌岌可危的数字,或许代表着一种低功耗的“待机”状态,只要不进行大规模的能量抽取或空间传送,暂时应是安全。
确定手机的性质,萧菱不再犹豫,心念微动,意识再次沉入识海,清晰地“看”到了那座巍峨殿宇。与昏迷时被强行拉入不同,这一次,是她主动受掌控的进入。意念触及的瞬间,那种熟悉的抽离感再次传来,但此次毫无不适,反而如同归家般自然。眼前景象变换,她已再次立于玄心殿那广阔无垠、由玄晶铺就的地面之上。
殿内依旧灵气盎然,穹顶星辰洒落清辉。与上次不同,这次萧菱能更清晰地感受到,整个空间的“生机”与自己的神魂紧密相连。尝试着将神魂之力缓缓扩散开来,如同波纹般扫过殿宇的每一个角落。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随着她神魂之力的浸润,那些原本就光洁如新的梁柱,其表面雕刻的古老符文仿佛被注入了活力,流转的光芒愈发灵动;殿外药圃中,那些嫩绿的虚影似乎凝实了一分,甚至有几株罕见的灵草雏形隐约可见;空气中弥漫的檀香与灵草清气也更加浓郁沁人。这方空间,仿佛因她这个“主人”的主动关注与神魂灵气滋养,而变得更加“真实”和富有活力。
压下心中的激动,萧菱开始系统地探索这座属于她的传承殿堂。
首先走向大殿一侧,那里并非空无一物,而是依墙建立着一排排似玉非玉、似木非木的博古架。架上分门别类地放置着许多东西。
有灵材区:上面摆放着一些被封在透明晶石中的天材地宝。虽然大部分晶石内部灵光黯淡,显然在漫长岁月中已流失了大量精华,但仍有少数散发着令人心悸的能量波动。如一截焦黑如炭、却隐隐有雷光闪烁的树枝——“雷击木芯”;一块拳头大小、不断在固态与液态间变幻、散发着极寒之气的“万年玄冰髓”;还有几颗被封存的、灵气逼人却叫不出名字的灵草种子。
有法器区:这里更多是残破或灵光内敛的古宝。一柄断了一半、剑身布满裂纹却依旧散发着锐利剑意的古剑;一面边缘有缺、镜面模糊却能扭曲周围光线的铜镜;几只颜色各异、用途不明的古朴瓶罐。这些法器大多受损严重,或处于深度沉眠,需要特定方法或大量灵力才能唤醒。
有典籍区:这里并非玉简,而是一卷卷不知名兽皮或特殊丝帛制成的古老卷轴,内容涉及炼丹初解、基础阵法图解、灵植鉴别、九州异闻录等等,像是玄心宗给入门弟子打基础的藏书。虽然不算高深,但对萧菱而言,是了解千年前修真界的宝贵财富。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了大殿最深处,那座唯一的玄玉台上。台上,三块深紫色的玉简呈“品”字形静静悬浮,每一块都散发着朦胧的紫光,流露出古老、深邃、直指大道本源的玄奥气息。这正是玄矶子提及的,玄心宗的核心传承——《玄心种道诀》。
萧菱深吸一口气,神魂之力小心翼翼地探向其中一块深紫色玉简。
“嗡——”
玉简轻颤,一股庞大的信息流瞬间涌入她的意识。并非强行灌输,而是以一种引导、阐述的方式,将《玄心种道诀》的总纲与精义,缓缓展开。
第一块玉简:总纲与立意
道非外求,而在心田:开篇明义,直指修行本质。批判了单纯依赖灵根资质、掠夺外界资源、遵循固定功法的传统修行模式,认为那是“借道”而非“修道”。
以心为圃,以神为引,种道于身:提出了核心理念——将修行者的身心视作一块可以培育“大道”的田地,以自身的神魂意志为引导,栽种下属于自己的“道种”。
融汇万法,而非排斥:强调此诀海纳百川的特性。不排斥任何属性的灵气,不局限于任何类型的能量,无论是纯净的天地灵气、灼热的太阳精华、阴寒的月华之力,甚至是某些温和的煞气、毒瘴,经过特殊法门转化,皆可成为滋养道种的“养分”,关键在于修行者自身的“心”能否驾驭、能否“融汇”。
道种生根,自衍万法:描绘了功法的终极前景。一旦“道种”成功生根发芽,成长起来,修行者便无需再拘泥于固定的法术神通,而是能根据自身对“道”的理解,随心所欲地衍化出最适合自己的术法,真正做到“一道生万法”。这完美解释了为何玄心宗弟子往往手段各异,却都威力惊人。
这总纲的理念,与萧菱在“问道”阶上提出的“融汇两界智慧”之志,以及她身为医者对“生命”本身复杂性与包容性的理解,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第二块玉简:道种初凝与培植法
心火锻魂,灵韵为基:详细阐述了如何初步凝练“道种”。这并非在丹田,而是在修行者的“神阙”,心念交汇之地,介于识海与丹田之间,以高度凝练的魂力心火反复锤炼,融合自身对“道”的最初理解与感悟灵韵,铸就一颗虚幻的“道种”雏形。这个过程极其凶险,对神魂强度和控制力要求极高。
万流归宗,滋养道苗:提供了如何吸收、转化不同属性、不同来源的能量,用以滋养和壮大“道种”的法门。其中包含了许多精妙绝伦、匪夷所思的能量提纯、转化、平衡的技巧,远超现今修真界的普遍认知。这部分内容,让萧菱想到了现代科学中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只是将其运用到了玄妙的修行领域。
道种九变,一步一景:粗略描述了“道种”成长的几个大阶段,每经历一次蜕变,修行者和其道途都会发生质的飞跃。但具体如何蜕变,玉简中只提及与修行者的“心性”、“感悟”和“积累”息息相关,并无固定路径。
第三块玉简:护道与衍法初解
心衍万法,存乎一念:初步讲解了如何根据自身“道种”的特性,去理解、解析、乃至创造适合自己的法术。并非直接授予强大神通,而是传授了一种“衍法”的思维模式和基础框架。
玄心护身,神念为盾:包含了几种独特的运用心神之力的防御与对敌技巧。例如如何以高度凝聚的神念形成无形护盾,如何干扰对手心神,如何在自己创造的术法中融入心神攻击等。这些法门诡异莫测,防不胜防。
秘术·种灵探微:记载了一种辅助性的小秘术,可以借助“道种”对能量和生命波动的敏锐感知,去探查灵物本质、分析阵法节点、甚至窥探他人功法运行的部分奥秘,当然是需修为远高于对方或对方毫无防备时,确实极为实用。
初步消化了三块玉简中蕴含的浩瀚信息,萧菱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她没有急于开始凝练道种,那需要极其谨慎的准备。而是先尝试修炼了那块辅助玉简中记载的 “种灵探微” 秘术。
她屏息凝神,依照法诀引导,将一丝微弱的神魂之力,以某种独特的频率与自身的灵力融合,缓缓探出。霎时间,感觉自己的“感知”仿佛被增强了数倍,并且带上了一种奇特的“分析”属性。她“看”到静室内灵气的流动不再是无序的,而是能隐约分辨出其细微的属性偏向与能量层级;她甚至能模糊地“感觉”到身下蒲团中蕴含的那一丝宁神草木精华的微弱波动。
“好奇妙的法门!”
萧菱心中惊叹。这还只是最粗浅的运用,若此法修炼到高深境界,其作用简直不可限量,无论是用于灵厨、炼丹、治伤、对敌还是探宝,都将是她极大的助力。
退出内视,看着手中那部依旧显示着2%电量的手机,再回想《玄心种道诀》那“融汇万法”、“自衍万法”的宏大理念,一个清晰的规划在脑中形成。
接下来的闭关,她将优先稳固自身境界,将炼气九层的修为打磨得圆润无瑕。同时精修“种灵探微” 等辅助秘术,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闲暇再仔细研读典籍区的那些基础卷轴,弥补此界不足的知识规则,为理解更高深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至于是状态调整到最佳后,开始尝试凝练属于自己的“道种”还是筑基成功以后开始?她得深思熟虑一番。
她知道,这条“融汇种道”之路注定艰难无比,甚至可能比传统修行凶险百倍。但它所指向的,是真正的超越与自由,是一条足以容纳她两世记忆与智慧,通往无上大道的坦途。
萧菱眼中闪烁着坚定而自信的光芒。这次闭关,将是她真正奠定自身道基,开启传奇篇章的起点。
喜欢在修真界创建:希尔顿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在修真界创建:希尔顿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