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上空的风暴,很快便化作疾风骤雨,直扑杨昭而来。
朝会之上,御史台数名御史轮番上奏,弹劾镇国公杨昭结党营私、培植亲信、贪墨军饷,甚至连北疆大捷,也被他们影射为杨昭与异族勾结,实乃欺君罔上。他们的措辞激烈,声泪俱下,仿佛杨昭真是祸国殃民的奸佞。
同时,士林之中,一股强大的反对声浪也迅速形成。由周尚书和几位大学士牵头,数百名清流士子联名上书,痛斥杨昭所提新政乃是“离经叛道”、“坏乱祖宗之法”,言辞凿凿,将科举改革贬为“弃圣贤之道,取奇技淫巧”,将土地清查斥为“与民争利,激起动荡”。这些奏折和请愿书,如雪片般飞入皇宫,也传遍京城大街小巷。
一时间,京城舆论哗然。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杨昭的声望,似乎在瞬间跌入谷底。
杨氏府邸内,苏墨面色沉重,向杨昭汇报最新情况。
“国公爷,周尚书他们这次是下了死手。御史台的弹劾已呈上御前,士林联名书信也传遍了京城。陛下虽未表态,但压力定然不小。”
杨昭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他手里把玩着一枚玉佩,指腹轻轻摩挲着冰凉的玉面。
“他们倒也沉不住气。”杨昭轻声说,脸上没有丝毫慌乱。
“我们准备的,可以拿出来了。”
苏墨嘴角浮现笑意,他等这句话很久了。
第二日,大乾旬报的销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头版头条,并非对杨昭弹劾案的报道,而是一篇触目惊心的长篇社论——《旧制之殇:科举舞弊与土地兼并的血泪》。
社论中,详细揭露了近十年来,礼部科举考试中层出不穷的舞弊案,包括考官受贿、泄露考题、替考代笔等丑闻,甚至点名指出某些豪门世家子弟,如何通过非正当手段窃取功名,占据高位。文章还附带了部分查实的证据,包括贿赂清单、替考供词等。
紧接着,另一篇社论《田地之祸:豪强兼并与民生凋敝》则以大量数据和案例,揭露了全国各地豪门世家通过各种手段隐匿田亩、兼并土地的恶行。文章指出,这些隐匿的土地,不仅让国家税收锐减,更让无数失去土地的百姓沦为流民,民不聊生。文章同样附带了部分户部官员阳奉阴违、与地方豪强勾结的证据。
旬报的巨大冲击力,瞬间将京城舆论扭转。百姓们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愤怒的情绪被彻底点燃。他们平日里深受其害,却苦于无处申冤,如今看到旬报将这些黑暗面公之于众,无不拍手称快。
“原来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竟是这样的人!”
“难怪我等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税赋却越来越重!”
“杨国公才是真正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老爷啊!”
支持杨昭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瞬间淹没了那些污蔑和弹劾。
与此同时,御史台的弹劾奏折,也送到了皇帝的御案。皇帝本就对杨昭信任有加,又亲眼见证了兵部清洗的雷厉风行,心中早有决断。当他看到杨昭呈上的那些关于科举舞弊和土地兼并的铁证时,更是怒不可遏。
“混账!混账!”皇帝将奏折狠狠摔在地上,震得御案上的茶盏都跳了起来。“朕的朝堂,竟被这些蛀虫蠹空至此!”
杨昭适时进言:“陛下息怒。臣所提新政,正是为革除这些弊端,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若不刮骨疗毒,大乾难有未来。”
皇帝深吸一口气,他看着杨昭,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这个年轻人,手段雷霆,却又步步为营,总能将对手的把柄捏得死死的。他不仅有治世之才,更有涤荡乾坤的魄力。
“依你之见,当如何处置?”皇帝问。
“当以雷霆之势,肃清弊端。”杨昭语气沉稳,“臣建议,彻查礼部科举舞弊案,凡涉案官员,无论品级,一律严惩不贷。同时,立即启动全国土地清查,凡隐匿田亩者,一律收归国有,并追缴税款。至于那些散布谣言、污蔑臣子、阻碍新政之人,臣手中皆有其勾结豪强、中饱私囊的证据,恳请陛下准许臣会同都察院、大理寺,彻查到底!”
皇帝沉吟片刻,最终重重拍下御案:“好!便依你所言!此番新政推行,朕给你便宜行事之权!朕倒要看看,谁敢再阻挠!”
有了皇帝的尚方宝剑,杨昭立即行动。
京城内外,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席卷开来。
礼部尚书周大人、户部侍郎以及数位大学士、尚书,在朝会结束后,被御史台和杨氏护卫组成的队伍,直接从家中带走。他们被指控涉嫌科举舞弊、土地兼并、贪赃枉法,以及散布谣言、构陷忠良。
消息传出,京城震动。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官员和世家,无不胆寒。他们原以为杨昭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没想到他手段如此狠辣,竟敢直接对这些老牌权贵下手。
周尚书等人被查抄家产,巨额赃款、金银珠宝、田契地契被曝光,其丑恶嘴脸在旬报的详细报道下,彻底暴露在百姓面前。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自诩清高的士绅,瞬间跌落神坛,成为天下人唾弃的对象。
兵部、礼部、户部,甚至都察院,都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清洗。那些尸位素餐、贪赃枉法的旧人被清除,杨昭从明德书院和寒门士子中提拔了一批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官员,迅速填补了空缺。陈远、苏墨等人在这次风暴中,也因功被提拔到更重要的位置,成为杨昭在朝堂上的左膀右臂。
新政的推行,再无阻碍。
科举改革迅速铺开,算学、格物、农学等实用科目被正式纳入考试范围,寒门子弟有了更多出人头地的机会。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清查也雷厉风行,大量隐匿田亩被清查出来,收归国有,重新分配给无地百姓耕种,并大幅减轻了赋税。
杨昭还推动了多项民生改革。他利用【知识库】中的农业技术,在全国推广高产作物,改良农具,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他兴建水利设施,修筑道路,使得商业流通更加顺畅。他还建立了一套简易的医疗卫生体系,派遣医者下乡,普及基本卫生知识,使得百姓的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短短数年间,大乾王朝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人口激增,国家实力空前强盛。
这一切的功绩,都被归于一个人——镇国公杨昭。
他不仅平定了北疆战事,清除了朝堂积弊,更带领大乾走向了富强。百姓们口耳相传,称他为“再世圣人”、“活神仙”,甚至有童谣传唱:“杨公出,天下安,万民乐,国昌隆。”
他的声望,超越了皇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走到哪里,百姓们都会自发地跪拜,高呼“杨公千岁”。他真正做到了“天下归心”,被万众敬仰。
杨昭站在镇国公府的高楼上,俯瞰着京城万家灯火。夜色深沉,却掩盖不住这座城市勃勃的生机。他感受着这份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内心平静而满足。
他,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在这个古代世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不朽传奇。
喜欢杨凌传之逆袭家主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杨凌传之逆袭家主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