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边关的快马已日夜兼程,将一封封紧急军报送往京城。信使们顾不得疲惫,只知马不停蹄,将战报呈递御前。
当第一份战报抵达御书房时,皇帝正为边关战事焦头烂额。他拿起战报,展开一看,起初眉头紧锁,随即猛地站起,脸上写满难以置信。
“大捷?!”皇帝的声音带着颤音,重复着战报上的字眼。他快速浏览,越看越是心潮澎湃,最终竟忍不住放声大笑。
“好!好!好啊!”他将战报重重拍在桌上,激动得手掌发红,“三千神机营,以火器大败北戎铁骑,伤亡惨重,溃不成军?!杨昭,杨昭!”
他连唤几声杨昭的名字,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年轻的身影。那个在御前献策,提出新式财政方案的年轻人,如今又在沙场上创造奇迹。
消息很快传遍宫廷,继而扩散至整个京城。
朝野上下,无不为之震动。
文武百官初闻此讯,大多是不信。北戎铁骑的凶悍人尽皆知,多少年来,边境将士们浴血奋战,也只能勉力守住关隘,何曾有过如此辉煌的“大捷”?更何况,这捷报还是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工部侍郎,带着一支新组建的“神机营”取得?
“荒谬!定是边关将领谎报军情,欺瞒圣听!”有保守派的御史拍案而起,怒不可遏。
“三千人击溃数万北戎骑兵?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有老臣捋着胡须,满脸不屑。
然而,随着后续的战报不断抵达京城,甚至有随军的监察御史亲笔写下的详尽报告,以及俘获的北戎战马、兵器作为佐证,那些质疑的声音渐渐弱了下去。
战报中详细描述了火铳的巨大声响和惊人威力,以及“震天雷”的震撼效果。那些从未听闻的“三段击”战术,更是让久经沙场的将领们目瞪口呆。他们开始意识到,这并非普通的胜利,而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
震惊、狂喜、不解、嫉妒……各种情绪在京城上空交织。
杨昭之名,一夜之间传遍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再是那个被家族抛弃的“痴傻”少爷,也不是那个突然冒出来的“江南商贾之子”,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以战功震慑天下的传奇人物。
皇帝龙颜大悦,立刻召集内阁与兵部要员,商议对杨昭的封赏。
“杨昭此子,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安民之能!朕当重赏!”皇帝意气风发,语气中满是赞许。
内阁首辅大人,一位在朝中浸淫多年的老狐狸,此刻也无法掩饰眼中的惊异。他深知此战的意义,不仅仅是边境的安宁,更是大乾国力振兴的契机。
“陛下圣明!杨大人此番立下不世之功,当受重赏!”首辅大人躬身附和,心思却已活络起来。
兵部尚书则面色复杂,既有对杨昭的敬佩,也有对自己部门被一个“外行”压过的些许不甘。但他不敢多言,只得称赞杨昭的功绩。
几日后,杨昭率领神机营的精锐,带着北戎战俘和缴获的旗帜,班师回京。
京城百姓夹道欢迎,人山人海。他们争相目睹这位传奇人物的风采。当杨昭骑马行过朱雀大街时,震天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百姓们自发地向他抛洒鲜花,高喊着“杨大人!”、“活神仙!”
杨昭端坐马上,容色平静,他向两旁的百姓微微颔首,举手投足间,自有大家风范。李沐风和苏墨分列左右,神机营的将士们则身披战甲,队列整齐,威风凛凛。他们的战甲上,还留有硝烟和血迹,更添几分铁血气息。
入宫后,杨昭直接被宣召至御书房。
“杨昭,你立下奇功,朕心甚慰!”皇帝走下龙椅,亲自扶起跪拜的杨昭,语气中充满了亲近与信任。
“臣不敢居功,皆赖陛下圣明,将士用命。”杨昭不卑不亢,姿态恭敬。
皇帝哈哈一笑,对杨昭的谦逊颇为满意。他拉着杨昭的手,回到御案前。
“你所呈上的战报,朕已细阅。神机营之威,火器之利,闻所未闻。此战扭转边境颓势,为大乾争取了宝贵喘息之机,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皇帝越说越是激动,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朕决意重赏于你!”皇帝目光炯炯,凝视着杨昭,“朕思量再三,特封你为镇国公,爵位世袭罔替!兼任兵部尚书,掌管天下兵马,总领军务!另赐黄金万两,良田千亩,府邸一座!”
此言一出,御书房内侍皆屏息凝神。镇国公,世袭罔替!这可是开国以来,极少有异姓臣子能获得的殊荣!而兵部尚书,更是掌管天下兵权的重臣!皇帝对杨昭的信任和恩宠,已达无以复加的地步。
杨昭心中微动,他知道,这一步,他终于站在了大乾王朝权力核心的巅峰。
“谢陛下隆恩!”杨昭再次跪地,语气诚恳。
“起来吧!”皇帝亲自将杨昭扶起,“今后,大乾军务,朕便交托于你。你要放手施为,将这神机营的训练之法、火器之利,推广至全国,让大乾将士,人人皆能掌握这神兵利器!”
“臣,遵旨!”杨昭应下,心中已然勾勒出未来的蓝图。
走出御书房,杨昭感觉到京城的天空,似乎更加清朗。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杨氏家族的命运,乃至整个大乾王朝的走向,都将因他而改变。
而这一切,只是他宏图伟业的开始。
喜欢杨凌传之逆袭家主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杨凌传之逆袭家主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