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这是根据你的要求创作的第六卷第96章。
---
第六卷:青山不墨
第九十六章:妞妞的成长与独立
林静在事业与家庭间寻得的“动态平衡”,像和煦的阳光雨露,悄然滋养着女儿妞妞的成长。转眼间,那个曾因妈妈无法参加家长会而失落的小女孩,已出落成一名眼神清亮、颇有主见的少女。
一个周五的晚上,林静难得准时下班,精心准备了一桌饭菜,其中自然少不了用美辰天骄阿胶块熬制的阿胶糕。饭桌上,她习惯性地问起妞妞的学业和即将到来的文理分科意向。
“妈妈,”妞妞放下筷子,表情是少有的郑重,“我想选择文科,未来想攻读社会学或者公共管理。”
这个答案有些出乎林静的意料。她原以为在自家企业环境的熏陶下,女儿会更倾向于商科或生物化学相关领域。“哦?能和妈妈说说为什么吗?”她没有立刻评价,而是温和地询问。
妞妞的眼睛里闪烁着思考的光芒:“妈妈,我看着你把‘静心坊’从家里的小厨房,做到现在能影响整个行业,帮助了那么多代理阿姨实现价值。我为你感到骄傲。但我也在想,一个企业的力量再大,可能也只是解决一部分人的问题,或者说,是解决‘如何过得更好’的问题。”
她顿了顿,组织着语言:“我在学校做研究性学习,关注到了偏远地区的乡村医疗和妇女健康问题。我发现,很多基础的保健知识、像我们‘1314爱的陪伴’里提到的那些女性养护理念,在那里几乎是空白。我在想,有没有可能通过更宏观的、社会层面的机制和力量,去改善这种状况?这或许比经营一个企业,能触及到更根本、更广泛的层面。”
女儿的话,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林静心中漾开层层涟漪。她看到了女儿眼中那份超越物质、关切社会的纯粹理想,那是一种她这一代企业家在创业初期或许无暇深入思考的宏大情怀。
林静没有用“现实很骨感”之类的话去打击女儿,她沉默了片刻,然后认真地回应:“妞妞,妈妈很惊讶,也为你感到自豪。你能看到企业光环之外更广阔的社会图景,能有这样一份利他的初心,这非常宝贵。”
她夹起一块阿胶糕放进女儿碗里,话锋一转:“不过,妈妈想和你分享一点不同的看法。你认为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这没错。但一个健康的社会,恰恰是由无数个像‘静心坊’这样有责任感的企业细胞,和各种公共管理机制共同构成的。它们并非割裂,而是可以共生共荣。”
“你看,”林静举例道,“我们的‘社区康养驿站’,如果未来能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是不是就能更体系化地传播健康知识?我们在产业链上游建立的原料基地,带动了农户增收,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微观的乡村振兴?我们坚守品质,建立行业标准,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是不是在优化市场这个‘小社会’的生态?”
妞妞听着,若有所思。
“妈妈不是在否定你的选择,”林静语气愈发柔和,“恰恰相反,妈妈非常支持你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去追寻自己内心真正的热情所在。我只是希望你知道,改变世界可以有多种路径。 无论是通过经营一个秉持善念的企业,还是投身公共事务,其内核可能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对人的关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脚踏实地的行动力。”
她看着女儿,眼神充满了信任与鼓励:“你不需要成为第二个林静,也不需要背负必须接手‘静心坊’的期望。你应该成为独一无二的、更好的你自己。无论你未来选择哪条路,妈妈这里,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你在企业管理中学到的宏观视角、系统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将来无论用在哪个领域,都会是宝贵的财富。”
这番坦诚而深入的交流,消除了妞妞心中隐约的顾虑,也让她的目标更加清晰。她用力地点点头:“妈妈,我明白了。我会认真思考您的话。也许未来,我学的公共管理,还能反过来帮助像‘静心坊’这样的社会企业更好地发展呢!”
不久后,在学校举办的一场关于“未来职业规划”的演讲比赛上,妞妞站在讲台上,从容自信地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她没有提及家族企业,而是以一位观察者的视角,探讨了“社会企业”与“公共治理”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互补性与协同可能。她的视野开阔,逻辑清晰,赢得了满堂彩。
林静坐在观众席,看着台上那个散发着独立思想光芒的少女,眼眶微微湿润。她意识到,女儿正在以一种她未曾预料的方式成长和独立。这种独立,不仅仅是生活上的自理,更是精神上的自主和人格上的挺拔。
她不再仅仅是“林静的女儿”,她正在成为她自己——一个有独立思考、有社会关怀、有勇气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年轻个体。
这份成长与独立,对林静而言,比任何商业上的成功都更令她感到欣慰和满足。它印证了她在家庭与事业间寻求平衡的价值,也让她看到了超越企业本身、更为深远的意义传承。青山不墨,绿水长流,而生命的延续与绽放,正是这天地间最动人的诗篇。
喜欢阿胶糕里的光阴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阿胶糕里的光阴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