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雨起航
第二十二章:租用更大场地的决定
新配方的成功,如同在林静沉寂的创业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持续扩散,渐渐汇聚成一股推动她前行的水流。订单稳步增长,虽然远未到应接不暇的程度,但已远超她那个五平米厨房的承载极限。
矛盾在一天晚上彻底爆发。林静正在赶制一批“助眠安神”糕,浓郁的胶香和蒸汽弥漫在狭小的空间里。妞妞在客厅的小桌子上画画,被气味熏得连打了好几个喷嚏,小鼻子皱成一团。而林静因为要兼顾熬胶和照顾孩子,一个分神,差点碰翻放在料理台边缘的辅料碗,核桃仁撒了一地。
她手忙脚乱地收拾,心头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烦躁和无力。这间小小的出租屋,承载了她太多的角色——是卧室,是客厅,是厨房,更是她的生产车间和仓库。原料、包装、成品见缝插针地堆放在每一个角落,妞妞的活动空间被压缩到极致。生活和工作的边界在这里模糊不清,互相侵蚀。
“妈妈,我的画纸都被熏得有味了!”妞妞委屈地举着一张画,上面稚嫩的线条似乎都沾染了阿胶的气息。
看着女儿委屈的小脸,再看看这拥挤、杂乱、空气中永远混合着各种食材气味的空间,一个念头前所未有地清晰起来——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恰在此时,苏曼来给她送新设计的标签样稿,目睹了这一幕。她环顾了一下这个转身都困难的空间,眉头紧锁:“静静,这样不行。且不说你自己累,对妞妞成长也不好。而且,万一哪天有客户上门取货,看到这场面……”苏曼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林静沉默地擦着地上的狼藉,心头沉重。苏曼的话戳中了她一直刻意忽略的隐忧。 professionalism(专业性),这个词在培训时被反复强调。一个连独立、整洁生产环境都无法提供的“手工作坊”,如何能让客户,尤其是那些追求品质的新客户,产生真正的信任和价值认同?
“可是……”林静抬起头,眼中满是挣扎,“租场地意味着固定的、不小的额外开销。我现在刚缓过来一点,万一……”
“没有万一!”苏曼按住她的肩膀,眼神坚定,“我们必须往前看!你现在订单能接更多,就是因为新品成功了。但如果因为场地限制,你接不了,或者品质因为环境受影响,那才是最大的损失!这叫投资,对未来的投资!”
那天晚上,林静失眠了。她在网上搜索着附近的小型出租房源,看到那动辄上千甚至数千的月租,心脏就一阵阵抽紧。这几乎是她现在大半个月的利润。风险显而易见,如果订单后续跟不上,这笔固定的支出会立刻将她再次拖入资金泥潭。
然而,另一个声音也在她脑中呐喊:想要突破,就必须打破现有的桎梏!想要给妞妞更好的生活,就必须有更大的格局!那个五平米的厨房,是梦想萌芽的地方,但它已经无法滋养一棵想要长大的树。
接下来的几天,她一边维持着生产,一边利用空隙时间,由苏曼陪着,实地去看了几处房源。有的是居民楼里阴暗潮湿的半地下室,有的是商住两用楼里嘈杂拥挤的小隔间,都不尽如人意。
直到她们看到位于一个老旧小区沿街二楼的一个小套间。面积不大,三十平米左右,但有一个独立的房间可以作为操作间,一个带窗户的小客厅可以兼作包装和接待,还有一个狭小的卫生间。虽然装修陈旧,但采光不错,通风良好,最重要的是,它独立、干净,与居住空间完全分离。
“这里好!”苏曼兴奋地说,“操作间可以严格保持卫生,客厅可以布置成简单的展示区,客户来了也有个像样的地方坐。离你住的地方也不远,接送妞妞都方便。”
林静站在那个空荡荡的房间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板上,映出斑驳的光影。她仿佛能看到,这里摆放着整齐的不锈钢操作台,货架上分类码放着原料和成品,空气中是纯粹的食物香气,而不是和生活气息混杂的怪味。妞妞放学后,可以在这个相对独立、不受干扰的小客厅里写作业、画画……
心动的感觉如此强烈。但当她听到房东报出的价格时,心又沉了下去。押一付三,加上中介费,是一笔她目前几乎无法承担的数字。
回去的路上,她一直沉默着。苏曼看出了她的为难,试探着说:“静静,要是钱不够,我这里还有点……”
“不!”林静猛地摇头,语气异常坚决,“曼曼,你已经帮我太多了。这次,我必须自己来。”
她知道,依赖只能解一时之急,真正的成长必须靠自己跨越。晚上,她再次搬出那个写满奋斗记录的笔记本,开始做最冷酷的财务核算。她计算着现有订单的稳定收入,预估着新品可能带来的增长,甚至将之前舍不得动的、那一点点微薄的“压箱底”备用金也算了进去。
数字是冰冷的,现实是残酷的。即便算上所有乐观预期,资金缺口依然存在。
难道真的要放弃吗?她看着笔记本扉页上自己写下的“熬过风雨见彩虹”,第一次对这句话产生了动摇。有些风雨,似乎并非单靠坚持就能熬过。
就在这时,手机响起,是杨姐发来的语音:“林静,下周三之前,再给我准备十斤‘助眠安神’,五斤‘祛湿养血’。我几个朋友组团买,送客户。钱我明天先转你一半定金。”
十斤!十五斤的总量!还有定金!
这个消息像一场及时雨,瞬间滋润了她干涸的焦虑。她飞快地重新计算,加上这笔意料之外却至关重要的订单和定金,那个令人绝望的资金缺口,竟然被填上了!虽然依旧紧绷,但已非遥不可及。
一股混合着激动、庆幸和破釜沉舟的勇气,从心底升腾而起。机会就在眼前,风险固然存在,但退缩,就意味着永远被困在那五平米的方寸之地。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机,拨通了中介的电话,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您好,那个二楼的套间,我要了。麻烦您帮我跟房东约时间,签合同。”
挂掉电话,她的手心因为紧张而微微出汗,但眼神却异常明亮。这个决定,像一道分水岭,将她的创业生涯划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她知道,从签下合同、拿到钥匙的那一刻起,她就不再是那个只能在家庭厨房里小打小闹的个体户,她拥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事业的、微小的起点。
前路未知,挑战必不会少。但这一次,她是主动选择了迎接更大的风浪,为了去看那更高、更远的彩虹。这风雨,她甘之如饴。
喜欢阿胶糕里的光阴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阿胶糕里的光阴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