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雨起航
第十三章:创业路上的第一个知己
高烧像一场来势汹汹的山火,在林静体内烧了整整两天才不甘心地渐渐退去,留下满目疮痍的疲惫和仿佛被掏空了的虚弱。母亲送来的姜丝粥喝完了,责备的话语却像余烬,仍在心头隐隐发烫。她强迫自己起床,收拾屋子,清理厨房里堆积的碗碟,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只是那份因第一个代理而燃起的火苗,被母亲的冷水和自身的病痛浇得奄奄一息,只剩下一点微弱的星火,在心底深处固执地闪烁。
就在她对着空荡荡的米缸发愁,计算着最后一点钱该如何撑到下周时,手机响了。是一个本地的陌生号码。她犹豫了一下,担心是催缴各种费用的电话,最终还是接了起来。
“喂,您好,是林静女士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而清晰的女声,“我这里是美思康宸‘她力量’创业孵化计划项目组。”
林静的心猛地一跳,几乎要从喉咙里蹦出来。她握紧了手机,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连呼吸都下意识地屏住了。
“是……是我。”她的声音带着病后的沙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恭喜您,林女士。经过我们的综合评估,您已成功通过初审,获得本次孵化计划的入选资格。请问您是否确定参加?我们需要确认您的意向,以便安排后续的签约和培训事宜。”
通过了?
她……真的通过了?
巨大的、难以置信的喜悦像一道强烈的电流,瞬间击穿了连日来的病弱、沮丧和自我怀疑。她张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眼眶毫无预兆地就红了,滚烫的泪水迅速积聚,模糊了视线。她只能用力地点头,仿佛对方能看见一样,过了好几秒,才哽咽着挤出几个字:“参……参加!我确定参加!”
挂断电话,她依旧保持着接听电话的姿势,在原地站了很久。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她苍白却因激动而泛起一丝红晕的脸上,灰尘在光柱中欢快地舞蹈。她感觉浑身轻飘飘的,像踩在云端,高烧后的虚软似乎都被这股狂喜冲散了。
她冲到书桌前,拿起那张几乎被摩挲得起了毛边的申请表,看着上面“已入选”后面跟着的电子印章,又哭又笑。这不是梦!这是真的!她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束真正能照亮前路的光!
按照邮件指引,三天后,她再次来到了美思康宸在本市的运营中心。这一次,不再是熙熙攘攘的宣讲会大厅,而是一间安静明亮的培训教室。和她一样提前到达的,还有另外几位女性,年龄各异,衣着普通,脸上都带着和她相似的、混合着期待、紧张与一丝生活磨砺出的韧劲。
林静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手心因为紧张而微微出汗。她悄悄地打量着其他人,猜测着她们各自的故事。
“你好,这里有人吗?”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林静抬头,看到一个年纪与她相仿的女人,穿着简单的米色针织衫和牛仔裤,面容清秀,眼神清澈而沉静,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气质。她怀里抱着一个笔记本,微笑着看她。
“没,没有人。”林静连忙说。
女人在她旁边坐下,落落大方地伸出手:“你好,我叫苏曼。也是这期孵化计划的学员。”
“你好,我叫林静。”林静有些拘谨地和她握了握手。苏曼的手温暖而干燥。
简单的寒暄后,不知怎么,话题就聊开了。或许是同为女性的直觉,或许是身处同一环境的放松,林静惊讶地发现,苏曼的经历竟与她有几分相似。苏曼原本是一名小学教师,婚后为了照顾家庭和孩子辞职,如今孩子稍大,她想重新寻找自我价值,却发现自己与社会脱节许久,求职屡屡碰壁。她喜欢研究养生,对阿胶糕也有些了解,看到美思康宸的孵化计划,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了。
“说实话,我来之前也很忐忑,”苏曼的声音很柔和,像春日里的溪流,“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怕跟不上,怕做不好。”
“我也是……”林静忍不住低声附和,仿佛找到了知音,“我一个人带着孩子,之前自己瞎琢磨,失败了好多次,还被邻居说,被家里人反对……”她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将这段时间积压在心里的苦水,对着这个初次见面的、眼神温柔的女人,小心翼翼地倾倒了一些。
苏曼没有打断她,只是静静地听着,眼神里充满了理解和共情。当林静说到雨夜送货发烧,被母亲责备时,苏曼轻轻叹了口气,递给她一张纸巾。
“都不容易。”苏曼轻声说,“我虽然没你这么难,但那种不被理解、自我怀疑的感觉,我懂。我先生也不支持我出来折腾,觉得我好好在家带孩子就行了。”
同病相怜的感觉,瞬间拉近了两个女人的距离。她们不再仅仅是同一培训班的学员,更像是茫茫大海中,偶然相遇、却能彼此辨认出相同频率的两叶孤舟。
第一天的培训内容主要是美思康宸的企业文化、产品知识和品牌规范。讲师在上面讲着Gmp车间标准、原料溯源体系,林静听得格外认真,偶尔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她会悄悄问旁边的苏曼。苏曼似乎做了不少功课,总能给她清晰简明的解答,有时还会在笔记本上写下关键词递给她看。
课间休息时,她们交换了微信。苏曼看到林静微信相册里偶尔发的、包装朴素的阿胶糕照片,真诚地夸赞:“看你做的这个成色,真的很不错,挂旗肯定很成功。”
一句专业的肯定,胜过外人千百句恭维。林静心里暖洋洋的。
培训结束后,她们一起走出大楼。夕阳的余晖给城市建筑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苏曼问。
“我……我想先严格按照培训教的,把流程再规范一下,尤其是卫生和包装。”林静老实说,“之前都是自己瞎弄。”
“我也是这么想的。”苏曼笑道,“我家厨房还算宽敞,要不……下次我们约着一起实操练习?互相也有个照应,还能交流经验。”
一起实操?林静的心猛地一动。这意味着,她不再是独自一人在那五平米的厨房里闭门造车,她有了一个可以交流、可以请教、甚至可以相互鼓励的伙伴!
“好啊!”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答应,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彩。
分别时,林静看着苏曼骑着共享单车远去的背影,感觉脚下这条原本孤独而泥泞的创业路,仿佛一下子宽阔、平坦了许多。阳光不再刺眼,风也变得温柔。
她知道,苏曼,这个在创业路上第一个向她伸出友谊之手、能与她感同身受的女人,就是她苦苦寻觅的、第一个真正的“知己”。这份相遇,或许比入选孵化计划本身,更让她感到珍贵和充满力量。
回到那个依旧简陋的出租屋,林静的心情却截然不同。她打开笔记本,在记录培训要点的那一页旁边,郑重地写下了两个字:
苏曼。
然后在后面画了一个小小的、代表友谊和支持的爱心。
窗外的夜色温柔地笼罩下来,她却觉得,眼前的路,从未如此清晰过。因为她知道,从此以后,这条路上,她不再是孤单一人。那句 “熬过风雨见彩虹” 的信念,也因为有了同行者,而变得更加真切、可期。
(招代理S)
喜欢阿胶糕里的光阴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阿胶糕里的光阴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