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养心殿内独自呆坐了许久,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岁。殿内弥漫着无声的悲痛与沉重的压抑。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强打起精神,唤来了始终守候在殿外的首领太监黄德张。
皇帝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开始口述一道道圣旨,处理这场叛乱的善后事宜:
“拟旨:平南侯林崇,身为朝廷勋贵,世受国恩,不思报效,反而附逆作乱,罪大恶极!着,削去其一切爵位、官职,追夺所有封诰!其族中,十岁以上男丁,无论亲疏,尽数处斩,以儆效尤!十岁以下男丁,籍没入官,充为奴籍。所有女眷,无论老幼,一律发往教坊司,永世不得脱籍!”
“大皇子妃苏氏……” 提到这个名字,皇帝顿了顿,语气复杂,终究存了一丝对苏太傅的保全之意,“……虽未能匡正夫婿,念其并未参与逆谋,且乃太傅之女,特开恩:即日送往皇家圆觉寺带发修行,为大皇子……祈福赎罪,无朕旨意,终生不得离寺。”
“其余参与叛乱之兵士,大多为受蒙蔽胁迫,朕仁德为怀,只罚没其半年饷银,以示惩戒。百夫长及以上各级军官,未能明辨是非,附逆从乱,交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按其职位高低、罪责轻重,依律定罪,严惩不贷!”
处理完惩罚事宜,皇帝话锋一转,开始论功行赏:
“再拟旨:护国将军沈从先,忠勇可嘉,于北境严防死守,识破北羌诡计,阻其援军于国门之外,并于平定京城叛乱中功不可没,加封太子太保,赏黄金千两,锦缎五百匹,其麾下将士,按功行赏,兵部核议后上报。”
“六皇子萧靖渊,沉稳睿智,洞察先机,于查察逆谋、稳定京畿、擒拿首恶中居功至伟,深肖朕躬,着,晋封为宸亲王,赐亲王双俸,入内阁参赞政务。”
“三皇子萧靖涵,勇武果决,调度有方,于整顿京防、调兵合围、迅速平定叛乱中功勋卓着,加封为勇毅郡王,赐郡王双俸,统领部分京畿防务,拱卫京师。”
此后两年间,六皇子萧靖渊在朝堂之上愈发显得游刃有余,处事公允,思虑周详,赢得了众多朝臣的认可与支持,形势一片大好。然而,皇帝自两年前亲手赐死长子萧靖宇后,心中郁结难解,加之年事已高,身体便如秋风中的残烛,日渐垮塌下来,处理政务时常感力不从心。
一日,皇帝在御花园中散步赏玩,试图舒展心怀,却骤然一阵剧烈的咳嗽,竟呕出一口鲜血,随即眼前一黑,昏倒在地。宫人吓得魂飞魄散,慌忙将皇帝抬回乾清宫,并急召太医。
乾清宫殿内,以皇后为首的后妃们齐聚在外间,人人面色凝重,一些位份较低的妃嫔甚至忍不住低低啜泣,殿内弥漫着不安与悲伤的气氛。
良久,龙榻上的皇帝缓缓睁开了眼睛,气息微弱。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最终落在德妃身上,声音细若游丝:“德妃……你过来。”
德妃连忙上前,跪在榻边,强忍泪水:“皇上,臣妾在,您有何吩咐?”
皇帝艰难地伸出手,握住德妃的手,目光却转向众人,费力地开口:“你们都……先下去吧。皇后……贵妃留下。” 其余妃嫔纷纷依言告退。
待殿内只剩三人,皇帝的目光复杂地看向皇后,带着深深的愧疚,喘息着说道:“梓潼……朕……知道,对不住你……想必……你早已知晓其中缘由……”
皇后闻言,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颤,垂下眼帘,掩去眸中翻涌的情绪,语气平静得近乎漠然:“皇上待臣妾极好,恩重如山。皇上是天子,天子……是永远不会出错的。”
皇帝似有触动,却无力多言,转而看向沈贵妃:“贵妃……你沈家家风清正,忠勇传家……涵儿,是随了你沈家的风骨……有气节,是国之栋梁……”
沈贵妃泪眼婆娑,叩首道:“臣妾代沈家,谢皇上夸奖。”
皇帝疲惫地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是一片清明与决然,他缓缓道:“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此番,怕是时日无多了……”
“皇上洪福齐天,定能化险为夷,万岁……” 皇后、德妃、贵妃连忙齐声劝慰。
皇帝微微摇头,打断她们:“不必再说这些虚言了……国,不可一日无君……” 他顿了顿,积攒着力气,清晰地说道,“这两年,渊儿在朝中处事,众卿有目共睹……沉稳干练,堪当大任。朕已属意……立渊儿为太子。涵儿……忠勇可靠,便让他……好好辅佐其弟,攘外安内,共保我萧氏江山……”
德妃听闻,心中虽为儿子高兴,却更忧心皇帝,泣声道:“皇上,您定会康复的,渊儿年轻,还需您多加教导……”
皇帝目光深远,带着一丝最后的期盼与嘱托:“渊儿……他本性纯良仁厚……朕相信……他定会善待……涵儿,还有轩儿……”
就在这天,一道至关重要的圣旨颁行天下。皇帝于病榻前正式下诏,册封六皇子萧靖渊为皇太子,命其入主东宫,监国理政。并择定六月初八良辰吉日,举行册封大典。
喜欢快穿之不再早死的白月光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快穿之不再早死的白月光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