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浪涛拍打着新生的人工海岸线,发出规律而舒缓的声响。距离那场倾尽人类文明之力的之战,已经过去了三年。
曾经被战火蹂躏的东部战区基地,如今已焕然一新。高耸的复合装甲城墙在晨曦中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墙体内嵌的地脉谐振器发出微不可闻的低鸣,与大地深处涌动的能量相互呼应。城墙之内,整齐的街道两旁,改良后的速生梧桐已长出茂密的树冠,投下斑驳的阴影。孩子们在中心广场的喷泉边嬉戏,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这水,是经过地脉能量净化、完全安全的。
陈涛站在指挥中心顶层落地窗前,肩章上新增的将星折射着微光。他俯瞰着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目光却穿透眼前的安宁,落在更遥远的虚无处。三年时间,足以让一个前线指挥官成长为战略级的领导者,也足以在他眉宇间刻下更深的思虑。
能源区输出稳定,农业区第三季丰收,居住区人口净增长百分之一点七。AI管家的合成音在室内平静地播报,地脉网络覆盖率达到亚欧大陆百分之六十三,北美区谐振塔建设进度滞后百分之十二。
知道了。陈涛没有回头。这些数据他早已烂熟于心。
三年来,人类文明以惊人的速度复苏。依托陆沉昏迷前留下的幽灵频率技术与初步建成的地脉能源网络,十七个主要聚居区拔地而起,形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人类文明复兴委员会。曾经的军事指挥体系逐渐向民政管理过渡,但最高决策层依然保持着战时的高效。
脚步声在身后响起,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赵毅。他如今是委员会东部战区的总负责人,穿着笔挺的深蓝色制服,手里拿着最新型号的量子平板,气质比三年前更加沉稳,只有眼底偶尔闪过的锐利,还保留着当年情报主管的影子。
又在看你的?赵毅走到他身边,一同望向窗外。
每次站在这里,都会想起三年前的样子。陈涛的声音很轻,断壁残垣,浓烟蔽日。而现在......
而现在,我们有干净的水,充足的食物,孩子们可以安心在阳光下玩耍。赵毅接话,这一切,都要感谢他。
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室内正中央的全息投影。一个被柔和绿光包裹的沉睡身影静静悬浮在投影中——那是陆沉。
他躺在基地最深处的生命之泉疗养舱内,三年来从未苏醒。奇异的是,他的容貌几乎没有变化,时间仿佛在他身上停滞了。只有监测仪器上那些复杂的数据曲线,证明着他的生命仍在延续。
生命体征稳定,脑波活动处于深度静息与高度活跃的奇异叠加态,地脉共鸣度维持在基准线以上。医疗主任的报告每天都是类似的结论,我们无法解释他现在的状态,但可以肯定,地脉能量不仅在维持他的生机,还在缓慢地改造他的身体。
陈涛调出了陆沉病房的实时监控。疗养舱所在的房间已经彻底改造,整个空间都与地脉网络的核心节点直接相连。淡金色的能量流如同血管般在墙壁和地板下脉动,不时有细小的光点从四面八方汇入舱内,融入陆沉的身体。
昨天,昆仑掩体那边又发来了质询。赵毅换了个话题,语气略显沉重,关于明年资源配给的问题。
陈涛的眉头微微皱起:方舟派在背后推动?
不止。赵毅调出一份加密文件,北美联合区上周通过了普罗米修斯计划的初步预算,他们要建造的是史上最大的星舰,足以搭载五万人进行跨恒星系航行。
逃离派。陈涛冷冷地说,他们还没放弃这个念头。
三年来,委员会内部逐渐形成了两个主要派系:以陈涛、赵毅为首的守望派,主张依托地脉技术,固守地球,准备迎战未知威胁;而以北美联合区、部分欧洲幸存者为首的方舟派,则主张集中资源建造星际方舟,寻找新的家园。
他们认为,与其在这里等待那个未知的文明再次降临,不如主动出击,为人类保留火种。赵毅说。
放弃地球,就是放弃我们之所以为人类的根本。陈涛转身,目光锐利,地脉网络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我们与这颗星球的联结。陆沉用生命证明了一点——地球本身,就是最强大的盟友。
我同意。但你也知道他们的论点:地脉技术太过依赖行星环境,如果那个秩序化文明真的如陆沉所说,要格式化整个星球,留在这里就是等死。
两人陷入短暂的沉默。窗外,城市的运转井然有序,人们脸上的表情安详而充满希望。他们不知道,领导层内部正为人类的未来走向而激烈争论。
报告。通讯器突然响起,打破了沉默,柯伊伯带监测站传来最新数据,那个周期性信号......强度增加了百分之零点三,频率也在发生微妙变化。
陈涛和赵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三年来,那个来自柯伊伯带外的信号从未间断,像是一个永恒的提醒:威胁依然存在,只是时机未到。
它像是在定位,又像是在等待。赵毅轻声说,等待什么?
陈涛没有回答,他的目光重新投向全息投影中的陆沉。沉睡的青年面色平静,仿佛只是沉浸在一个悠长的梦境中。
在这个重建后的新世界里,希望与危机如同光与影,相生相伴。而在所有人看不见的层面,地脉的能量仍在静静流淌,等待着那个能够完全驾驭它的人再次醒来。
喜欢末世重生开局说服军区搞超声炮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末世重生开局说服军区搞超声炮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