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后,王守敬一行风尘仆仆,抵达杭州城。
杭州知府、浙江布政使、按察使以及都指挥使司等一众地方大员,早已在官道旁迎候。场面隆重,礼数周全。
“下官等恭迎制台大人!”浙江布政使卢文韬为首,一众官员躬身行礼,态度恭谨。
王守敬下了马车,面容沉静,抬手虚扶:“诸位大人不必多礼,军情紧急,一切从简。”
“制台大人一路辛苦,馆驿已经备好,请大人先行歇息。”卢文韬年约四旬,面皮白净,笑容可掬,上前一步引路。
“有劳卢藩台。”王守敬点点头,目光扫过在场官员,将各人神色尽收眼底。
沈沧澜跟在王守敬身后,低调地观察着这些封疆大吏。他注意到,那位掌管一省刑名的按察使周廷玉,面色略显沉郁,眼神在与王守敬接触时微微闪躲。而掌管军事的都指挥使郭琎,则是一副粗豪武人的模样,但抱拳行礼时,指节粗大,太阳穴微微鼓起,显然身手不凡。
一行人入住早已收拾停当的总督行辕。
稍事安顿后,王守敬便在行辕花厅召见了浙江主要官员,沈沧澜以赞画身份在旁记录。
“卢藩台,东南倭患近来详情如何?漕运受阻,具体情形又是怎样?你且细细道来。”王守敬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卢文韬连忙起身,拱手道:“回制台大人,倭寇自去岁冬月起便愈发猖獗,主要盘踞在宁波外海的双屿、烈港一带,时常登岸劫掠。其首领名唤‘徐海’,原是我大明子民,后亡命海上,勾结倭人,凶悍异常。月前,他们甚至攻破了台州松门卫的一处千户所,杀伤军民数百,气焰极为嚣张。”
他顿了顿,面露难色:“至于漕运…唉,漕船行至长江口及钱塘江口外海,屡遭疑似倭寇的快船袭扰,虽未造成大规模损失,但船队被迫延缓行程,或绕道而行,致使漕粮北运迟滞。漕运总督衙门已是多次行文催促,下官等亦是焦心不已。”
“郭指挥,”王守敬看向都指挥使郭琎,“浙江都司辖下卫所,兵力、装备、士气如何?为何连一处千户所都能被轻易攻破?”
郭琎声若洪钟,抱拳道:“制台大人明鉴!非是兄弟们不肯用命,实是…实是卫所兵额空缺严重,在册兵丁十不足五!且军械陈旧,粮饷时有拖欠,士气难免低落。那松门卫被破,皆因当时卫中精壮大多被调往他处协防,守御空虚所致!”
“兵额空缺?粮饷拖欠?”王守敬眉头紧锁,“卢藩台,钱粮之事,你如何说?”
卢文韬苦着脸道:“制台大人,浙江虽称富庶,但历年税赋上缴、王府开销、河道修缮,所费甚巨。加之近年来天时不正,沿海时有风灾,赈济亦需银钱。这兵饷…确实是捉襟见肘,下官已是尽力筹措,奈何杯水车薪啊。”
王守敬面无表情,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也就是说,倭寇肆虐,是因卫所兵备废弛;兵备废弛,是因钱粮不足;钱粮不足,是因…开支浩大,入不敷出?”
他目光扫过卢文韬和郭琎:“二位大人,可是此意?”
卢文韬和郭琎被他看得有些发毛,连忙低头:“下官等无能,请制台大人恕罪!”
“本督不是来问罪的。”王守敬语气放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是来解决问题的。从即日起,都司衙门立刻核查各卫所实际兵额、装备情况,十日内报于本督!布政使司衙门,需全力筹措军饷,确保剿倭官兵粮饷无虞!若再有推诿懈怠,本督认得你们,尚方剑可不认得!”
“下官遵命!”卢文韬和郭琎心头一凛,齐声应道。
“周臬台,”王守敬又看向一直沉默的按察使周廷玉,“地方治安,缉捕奸细,是你的职责。倭寇能如此精准袭击,必有内应眼线。给你半个月时间,给本督肃清沿海通倭嫌疑之人,宁可错抓,不可错放!”
周廷玉身子微微一颤,低头道:“下官…遵命。”
……
会议散去,花厅内只剩下王守敬与沈沧澜。
“沈主事,你看这几位如何?”王守敬揉了揉眉心,问道。
沈沧澜沉吟道:“卢藩台言辞恳切,将困难摆在前头,看似配合,实则已将责任推卸大半。郭指挥看似粗豪,言谈间却将兵备废弛之责归于钱粮,亦是推诿之词。至于周臬台…似乎心事重重,畏首畏尾。”
王守敬冷哼一声:“都是官场老油条,跟本督打太极。卢文韬背后站着谁,尚未可知。郭琎掌管一省军事,卫所糜烂至此,他难辞其咎!周廷玉…此人态度暧昧,需得留意。”
他看向沈沧澜:“明面上的事情,本督来推动。暗地里的勾当,就要靠你了。这杭州城,乃至整个浙江,水浑得很。”
“卑职明白。”沈沧澜沉声道,“卑职会尽快摸清这杭州城内的各方势力。”
……
是夜,沈沧澜换了一身便服,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行辕。
按照张惟贤的指示,他找到了位于聚宝门内的“墨韵斋”。这是一间看起来寻常的书铺,灯火昏黄,掌柜的是个带着瓜皮帽、看似普通的中年文人。
沈沧澜亮出铁指环,低声道:“墨掌柜,京城故人,欲购《山海舆图》。”
墨掌柜眼神微凝,仔细看了看那铁指环,随即脸上堆起生意人的笑容:“客官来得巧,小店刚到了一批新货,里面请。”
将沈沧澜引入内室,关上门,墨掌柜的神色立刻变得恭敬:“属下墨文,参见大人。英国公已有密信传来,命属下全力配合大人。”
“墨掌柜不必多礼。”沈沧澜扶起他,“我初来乍到,需要尽快了解此地情势。”
墨文压低声音道:“大人,浙江官场,卢藩台与南京守备太监田义过往甚密,而田义…与京中冯保乃是同乡。郭指挥使看似武人,实则与本地几家海商大户关系匪浅,据说其在宁波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周按察使…此人比较独,但据说其子周显,好赌,曾在宁波欠下豪商‘万利号’东家陈万利巨债,后来不知为何,债竟消了。”
“万利号?陈万利?”沈沧澜记下了这个名字。
“是,这万利号是宁波数一数二的大海商,明面上做丝绸、瓷器生意,暗地里…据说与双屿岛的徐海,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墨文补充道。
沈沧澜眼中寒光一闪:“通倭?”
“并无实据,但传闻甚多。”墨文谨慎道,“另外,漕运衙门那边,几位管事官员,似乎也与这几家海商走得颇近。大人,这东南的水,深不见底啊。”
沈沧澜沉默片刻,道:“我知道了。墨掌柜,你继续留意各方动向,特别是万利号和漕运衙门的消息,随时报我。”
“属下明白。”
离开墨韵斋,沈沧澜走在杭州夜晚的街道上,看着两旁依旧繁华的灯火,心中却是一片冰冷。
喜欢血色白银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血色白银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