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又见李先生
晚秋傍晚,我正收摊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停在了我的小推车前。
我抬头,竟是李先生。
他看起来有些憔悴,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听说……你在这儿卖饭,做得很好。”
我直起腰,用围裙擦了擦手,平静地笑了笑:“是啊,混口饭吃。
李先生要尝尝吗?不过今天卖完了,想吃,明天过来吧。”
他摇了摇头,目光复杂地看向我简单却干净利落的小摊,“思李长高了吗?”李先生的表情有些尴尬!
“我的女儿很好啊!她长高了不少” 我回答道,语气平静而自然,像在谈论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家常。
这句“我的女儿”说得清晰而坦然,既是对事实的陈述,也悄然划下了一道温柔的界限。
我没有追问他是如何找到这里的,这似乎已不重要。
秋风卷起几片枯叶,在我们之间打了个旋儿。
我看着他比一个多月前更加清瘦、落寞的身影,终是放缓了语气,轻轻地添了一句:“您的身体……怎么样啊?”
这句问候里,没有了以往的卑微或怨怼,只剩下一种时过境迁后的寻常关怀。
它像一阵微风,拂过我们之间那段沉重的过往。
李先生似乎没料到我会反过来关心他,怔了一下,嘴角牵动,露出一丝混合着感激与苦涩的笑意。
“我?”他喃喃道,目光有些游离,“就这样吧……老样子。”
他的回避在意料之中。
他站在这里,目的并非寒暄。
他的沉默,他所有的艰难,都指向那个名字。
果然,他的视线再次投向学校的出口,那是思李放学必经之路。
“她……”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她长得真快……很像你。”
这句话仿佛不是对我说,而是对他自己这些日子的默默守望做一个总结。
他或许在某个我不曾留意角落,远远地看过孩子蹦跳的身影。
这时,放学的铃声隐约传来。
我与他几乎同时望向街角。最终李先生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
我继续低头擦灶台,心中平静无波。这次重逢,终于让我确信,那页写满怨恨的沉重篇章,已然彻底翻过。
此刻,夕阳的余晖暖暖地照在我和我的牛肉饭小车上,也照在了不远处正向我奔跑而来的、笑容灿烂的女儿身上。
第二节:忙碌
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忙碌与辛劳中悄然而逝。
每天凌晨起身,采购、备料、守摊、收档,周而复始。
身体是疲惫的,但当晚上清点那些带着烟火气的零散钞票时,心里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这个月结算下来,竟然挣了七千零五十元,比上个月还好。
这个数目,或许还比不上那些高级白领挣的多,但比一些平常打工的收入,也是挺不错了,虽然每天经历油烟与风霜,但也贵在自由……
我的每一分钱,都挣的明明白白……
那是我起早贪黑、用双手和汗水换来的,足以支撑着我和女儿思李的生活用度,不乱花的情况下,还会略有节余。
———这自由与安稳,千金不换。
期间,李先生再也没有出现过……
他就像那个黄昏投下的一道影子,悄然出现,又悄然融入暮色,再无痕迹。
我偶尔会想起他,但心里异常平静。
曾经交织着仰慕、依赖、怨怼……那复杂心绪,如今已云淡风轻。
没想到,后来……我又遇到了李先生。
第三节:偶遇
初冬的傍晚,暮色早早地浸染了天空。
我收摊比平日稍晚了些,独自推着承载生计的小车,沿着清冷的街道往回走。
冷风掠过,卷起几片枯叶,更添几分萧索。
在途经一个街角时,我的目光被路旁长椅上一个熟悉的身影所吸引。
那身影佝偻着,在冷风中显得格外孤寂。
我感觉那声音有一些熟悉——是李先生。
他恰在此时抬起头,我们四目相对。
一瞬间,极大的窘迫与难堪掠过他的脸庞,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想要侧身躲避,但显然为时已晚。
他身着一件灰色大衣,颈间赫然围着的,是我年后为他织的那条黑色羊绒围巾。
我推着小车,缓缓行至他面前……李先生的眼神却已没有了往日的神采,只剩下身体被欲望掏空后的疲惫与黯淡。
我轻声询问道:“李先生,您怎么一个人在这儿?”
他嘴唇嗫嚅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却半晌未能成言,最终只化作一丝苦涩的笑意,低声道:“没什么,只是出来……散散心。”
望着他此刻的模样,我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
记忆中那位曾在商界挥斥方遒、精神矍铄的李先生,与眼前这位颓然独坐的老者形象重叠,令人唏嘘于命运的沉浮。
我将小车慢慢地停靠在路边,随后挨着李先生坐了下来……
“您最近……身体还好吗?”我试图寻找一个更温和的切入点。
他没有立即回答,只是缓缓地、有些颤抖地伸出了一只干枯的手。
我没有迟疑,也伸出手,
像多年的老友一样,我轻轻握住了他的手。
那只手冰凉干瘪。
短暂的沉默后,我望向不远处已然亮起万家灯火的居民楼,
用一种平静而自然的语气说道:“李先生,天色已晚,风寒露重。你回家吧!”
“回去?回去对着空屋子吗?这里就挺好” !李先生颓唐地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我心里蓦地一沉。
虽然10月的天不是太冷,在外头坐着?后半夜岂不要冻坏!
李家别墅里,不是还有那个杨什么玲吗!难道她也和张娇一样卷钱跑了?呵呵!
我忽然不想再问下去了……
转头时又看到李先生那无神的眼睛,李先生这究竟是怎么了?
可这些话我终未说出口。
灯光下,他颓丧的肩背深深佝偻着,那双曾经锐利有神的眼睛,此刻空洞地望着虚无,了无生趣。
一股强烈的怜悯瞬间攫住了我,漫过所有疑虑。
“回想起给李先生当保姆那段时间,他待我,总归是不坏的,纵然有万般不堪,终究也有些许温存时刻。这份复杂的联结,或许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恨意……离开多久也会偶尔想起对方的。”
我将他的手握紧了些,试图去温暖他。
“那……我陪您再坐一会儿。”我说。
冷风吹过,长椅旁的枯枝轻轻作响。
两个身影,在初冬的夜色里,默然相伴。
或许此刻,无言的陪伴,比任何劝慰都更有温暖……
第四节:邀请回家
此时我的电话铃响了,接起电话是女儿的声音:“妈妈,牛肉饭还没卖完吗?”
“卖完了,卖完了,我马上就回去……”
“妈妈,你早点回来,我等你哦……”
电话挂断,周遭复归于寂静,但那句充满依恋的“妈妈”似乎还萦绕在空气里。
一直沉默的李先生忽然抬起头,望向我
他的眼中似乎蒙着一层水光,李先生用极轻的声音,仿佛自言自语般说道:
“思李……我想孩子了。”
“李先生,若您不介意,不如随我一道回去?正好你也去看看思李。我准备晚饭,可以煮些热汤,您也一起喝一碗,暖暖身子。”
我这个提议似乎在他意料之外。
他抬起眼,黯淡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微弱的波动,那里面交织着惊讶、迟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渴望。
长椅旁的街灯适时地亮起,昏黄的光线洒在我们身上,也照亮了空气中呵出的白气。
我看着他,轻声补充道:“家里的思李,也常念叨您呢。”
这句话仿佛最终推倒了他心中犹豫的围墙。
他喉结滚动,最终,用一个极其轻微的点头,接受了这份穿越寒夜的暖意。
我们一同起身,推着小车,走向那片亮着万家灯火的居民楼………
我把小车推进了家里,一打开门,思李便像一只欢快的小鸟般跑了过来,扑进我怀里。
“妈妈,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我已经写完作业了。”她仰起小脸,语气里带着一丝撒娇的抱怨。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她的目光便越过我,落在了我身后那个略显局促的身影上。
女儿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惊讶,她的大眼睛眨了眨,似乎在确认自己是否看错。
“李……大爷?”她轻声叫道,带着几分不确定的怯生生。
站在门口光线阴影里的李先生,在听到这声呼唤的刹那,身体不易察觉地晃动了一下。
他原本黯淡无神的双眼,像被投入石子的深潭,骤然漾开剧烈而复杂的波纹。
有震惊,有羞愧,更有一种几乎要满溢出来的酸楚柔情。
他张了张嘴,喉咙哽咽,那个“哎”字在唇边盘旋了许久,才化作一声极其沙哑、几乎听不清的回应。
思李却像是得到了鼓励。
她从我身边轻轻走过,慢慢来到李先生面前,抬起头仔细端详着李先生比以前苍老、清瘦许多的面庞。
“李大爷,”她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清脆,却多了一份小心翼翼的温柔,“你很久没来看我了。你……还好吗?我都想你了。”
女儿这句话像一把钥匙,轻轻捅破了那层隔阂的薄冰。
李先生蹲下身来,这个动作让他显得有些笨拙,却拉近了与思李平视的距离。
他伸出那双干枯却微微颤抖的手,轻轻握住了思李的小手。
“思李……”他唤着女儿的名字,声音依旧沙哑,却有了温度,“李大爷……挺好的。你长高了,也……更懂事了。”
他凝视着思李,目光贪婪地掠过孩子的眉眼,仿佛在寻找什么失而复得的珍宝。
我知道,他一直想认思李做养女,曾给予过我们母女他能力范围内的一些庇护。
然而……
我站在一旁,李先生和女儿,心中百感交集。
过去那些复杂的关系、隐秘的时光,在此刻都化作了眼前这无声的凝视与交握的双手。
“外面冷,快进来吧。”
我轻声打断这凝望,语气尽可能自然,“思李,帮李大爷拿拖鞋。我去煮牛肉汤。”
思李响亮地应了一声,熟练地转身去鞋柜寻找。
他脱下灰色大衣,那条黑色羊绒围巾却被他不自觉地、紧紧攥在手里,仿佛是一件重要的信物。
思李递过来的棉拖鞋,他接得很慢,弯腰换鞋时,背影显得格外沉重。
第五节: 温情
厨房里,我利落地将傍晚卖剩的牛肉汤重新加热,加入爽滑的粉丝。
不一会儿,一大海碗热气腾腾的牛肉粉丝汤便端上了那张不大的餐桌。
汤色清亮,香气四溢。我又迅速热了几个自己蒸的白胖馒头,配上一小碟淋了香油的酸辣小咸菜。
简单的饭菜,却是寒冬夜里最实在的慰藉。
“李先生,思李,吃饭了。”我招呼道。
思李拉着还有些拘谨的李先生坐到桌边。
他将围巾仔细搭在椅背上,动作轻柔。
昏黄的灯光下,热汤蒸腾的白色水汽模糊了他的面容,也柔和了餐厅里略显凝滞的空气。
“李大爷,你快吃,我妈妈的牛肉汤可好喝了!”
思李像个热情的小主人,将馒头塞到他手里。
李先生捧着那个松软的白面馒头,指尖微微颤抖。
他低头看着碗里袅袅升起的热气,久久没有动筷。
忽然,一滴老泪毫无征兆地落进汤里,溅起微小的涟漪。
他慌忙用手背去擦,肩膀抑制不住地轻轻抽动。
“大爷,你怎么了?”思李放下勺子,担心地问。
他摇摇头,努力想挤出一个笑容,却比哭更让人心酸。
“没事……大爷是……高兴。”
他的声音哽咽,带着浓重的鼻音,“这汤……很香。我好久没吃到这个味道了。”
我明白他话里的含义。
这寻常的家的味道,这孩子的纯真关怀,对他而言,恐怕已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我没有点破,只是将咸菜碟往他那边推了推:“趁热吃吧,暖暖身子。”
他终于拿起勺子,小心地喝了一口汤。
那一刻,他闭上眼,仿佛在品尝什么绝世珍馐,又像是在极力压抑着翻涌的情绪。
温暖的牛肉汤似乎渐渐融化了他心头的冰层,他的脊背不再那么僵硬,沉默中也少了几分难堪,多了一丝疲惫后的放松。
这顿饭吃得异常安静,只偶尔有碗筷轻微的碰撞声和思李稚气的说话声。
“李大爷,你吃这个牛肉,可香了!”女儿用勺子给李先生舀了一大块牛肉……放在了他的碗里。
随后,女儿拿起筷子,夹了一根粉丝,进了自己的嘴里……女儿使劲一吸溜,粉丝“哧溜”一声滑了进去,她满足地眯起眼,嘴角沾着一点油亮的汤渍。
这声在平常人家饭桌上再寻常不过的响动,
在此刻却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
李先生怔怔地看着碗里多出来的那块炖得酥烂的牛肉,又抬眼看向对面吃得香甜、毫无顾忌的思李。
他那原本极力压抑的嘴角,终于控制不住地剧烈抖动起来,方才只是一滴的泪,此刻竟成了串,无声地滚落,滴在他攥着馒头的手背上……
“李大爷……”思李吓了一跳,放下筷子,有些无措地望向我。
我朝女儿轻轻摇了摇头,示意她没关系。
李先生终于抬起头,泪眼模糊,他看向思李,又像是透过思李看向某个遥远的过去,声音破碎不堪:“好……好孩子……大爷吃……大爷吃……”
李先生拿起勺子,舀起那块牛肉,连同他浑浊的老泪,一起送入口中,用力地、近乎虔诚地咀嚼着。
思李悄悄松了口气,重新拿起筷子,大口地吸溜着粉丝。
昏黄的灯光下,只听得见碗筷轻微的碰撞声,和孩子稚气的吞咽声。
窗外寒风依旧,但这方寸之间的暖意,却沉沉地落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此刻,他只是一个在寒冬夜晚,被一碗汤、一个馒头、一个孩子的笑容温暖的老人。
喜欢保姆作家刘青青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保姆作家刘青青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