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深夜,婴儿房里的夜灯发出柔和的星光。林小夏靠在床头给二宝换尿布,看着襁褓里皱巴巴的小脸,忽然想起七年前那个暴雨夜,江逾白在产房外慌乱的模样。
“妈妈,弟弟的眼睛像星星吗?”小星辰趴在床边,好奇地盯着婴儿的眼睛。
“像呀,”林小夏笑着捏了捏女儿的鼻尖,“不过小弟弟的星星里,现在只有牛奶和尿布哦。”
房门轻轻推开,江逾白提着保温桶进来,头发上沾着几片梧桐叶:“刚煮的南瓜粥,加了小星辰最爱吃的蔓越莓干。”
小女孩立刻眼睛发亮,却在伸手接碗时,不小心碰倒了床头柜上的相框。玻璃碎响中,掉出张泛黄的超声波照片——那是小星辰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拍的,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我们的第一颗星星。”
“爸爸,”小星辰捡起照片,指尖抚过模糊的轮廓,“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能看见星星吗?”
江逾白在床边坐下,替她擦去嘴角的粥渍:“当然能。那时候你每天都在妈妈肚子里踢来踢去,好像在给星星们指挥交响乐呢。”
林小夏看着父女俩头顶交叠的影子,忽然想起上个月新品发布会上,小星辰牵着安德森先生的手,奶声奶气地向媒体介绍:“这是我设计的星星夜灯,打开就能看见爸爸妈妈的故事哦。”当灯光亮起时,墙壁上投出的不仅是星空,还有江逾白为林小夏挡雨的剪影,和他们在产房外紧握的双手。
窗外,今年的最后一颗流星划过。小星辰忽然指着夜空惊呼:“爸爸妈妈快看!是星星工厂在送礼物呢!”
江逾白握住林小夏的手,感受着她指尖的温度。婴儿在襁褓里发出满足的呢喃,小星辰的头渐渐靠在他肩上,画纸上的星星们依然手牵着手,在夜灯的光晕里轻轻摇晃。
原来所谓永恒,从来不是静止的璀璨,而是当两颗星星学会在轨道上彼此呼应时,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都能在时光里溅起新的星光。就像此刻,他看着怀里的两个小人儿,忽然懂得:人生最亮的星,从来都在身边,在眼底,在永不缺席的晨昏与星夜。
十年后。
东京国际设计周的展厅里,十六岁的林星禾站在自己的展位前,掌心微微出汗。她穿着黑色连衣裙,领口别着母亲送的碎钻星夹,身后的背景墙上,流动的星空投影里藏着无数细小的光点——那是用父亲公司回收的废旧电路板制成的LEd微粒。
“星禾小姐,能否谈谈您的设计理念?”金发记者的镜头对准她,闪光灯亮起的瞬间,她忽然想起七岁那年,在巴黎时装周后台,安德森先生摸着她的头说:“星星不该只在天上,更该在人们心里。”
“这个系列叫‘星尘’。”她轻抚过展台上的星空手链,金属链条间嵌着细碎的琉璃星,“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迹,就像我们收集的这些‘星星碎片’——它们曾是废弃的电子元件,现在却能重新发光。”
人群中忽然传来熟悉的笑声。她抬头,看见父母正穿过人群走来,母亲的卷发里添了几根银丝,父亲的西装袖口依然别着那枚星型胎发胸针。林小夏手里抱着个木质礼盒,正是星禾小时候用来装星星许愿纸的那个。
“爸爸说,这里面藏着最亮的星星。”林小夏将礼盒递给女儿,笑容里带着骄傲。
打开的瞬间,星禾捂住嘴——里面是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画作,每张背面都贴着父母写的便签:“今天星禾说星星是会呼吸的”“星禾画的流星像条金色的鱼”。最底下,是那张五岁时画的三颗星星牵手的画,边角已经泛黄,却被塑封得整整齐齐。
喜欢拾年灯烬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拾年灯烬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