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书生遇贵人》上架那天,马骥特意起了个大早,揣着几个铜钱,直奔集贤堂书坊。还没到门口,就看到巷子里排起了长队,从书坊门口一直延伸到巷口,有穿着短打的脚夫、提着菜篮的妇人、背着书包的书生,甚至还有几个穿着绸缎的公子,都在踮着脚往书坊里望。
“怎么这么多人?”马骥挤到队伍后面,问旁边一个老茶客。老茶客是清乐茶坊的常客,认识马骥,笑着说:“马先生,你还不知道?这不是你写的话本今天卖嘛!我们都想看看,这赘婿怎么逆袭的!”
马骥心里一热,没想到自己的话本这么受欢迎。正说着,书坊的门开了,伙计搬着一摞摞话本放在柜台上,高声喊:“《落魄书生遇贵人》,五十文一本!先到先得,售完为止!”
队伍瞬间动了起来,前面的人争先恐后地掏钱,有的一下子买两本,说要给亲戚带一本;有的买完就站在旁边,迫不及待地翻开看,嘴里还念叨着“苏文卿这岳父真势利”“这段管账的法子好,我家铺子也能用”。
马骥挤到柜台前,赵员外正亲自招呼客人,看到他,笑着递过一本:“马先生,这是给你的,不要钱!你看,才半个时辰,五百本就快卖完了!”
马骥接过话本,心里美滋滋的,刚想道谢,就看到一个小贩推着小车过来,车上摆着热气腾腾的饼,吆喝着:“苏文卿饼!苏文卿饼!跟话本里一样的肉馅饼,一文钱一个!”
马骥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这是蹭热度啊!他走过去,买了一个饼,咬了一口,肉馅鲜香,果然和他话本里写的“苏文卿改良的肉馅饼”差不多。小贩认出他,笑着说:“马先生,您这话本一火,我这饼也卖得快了!以后您再写新故事,可得多提提我的饼!”
马骥心里乐开了花,拿着话本,又去了清乐茶坊。茶坊里,几个茶客正围着看一本《落魄书生遇贵人》,有人念,有人听,看到苏文卿被岳父欺负时,都忍不住骂“势利眼”;看到苏文卿用新法子管账,让铺子盈利时,又纷纷点头“这法子好”。
孙老板看到马骥,赶紧迎上来:“马先生,你可来了!你这话本太火了,刚才还有客人问,什么时候出续集呢!”柳莺儿也在,手里正拿着一本话本,见马骥进来,抬起头,眼里带着几分认可:“你这故事,虽然有些地方不合常理,但确实好看。尤其是苏文卿的隐忍和智慧,很吸引人。”
马骥心里更得意了,刚想说话,就看到一个书生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本翻得卷边的话本,皱着眉说:“马先生,您这话本怎么有错别字?而且最后几页还印反了!”
马骥接过一看,果然,“苏文卿”印成了“苏文郎”,最后几页的页码也乱了。他心里一沉,问:“你这书是在哪买的?”书生说:“就在巷尾的小书坊,比集贤堂便宜五文钱。”
马骥立刻明白——这是盗版!他赶紧去找赵员外,赵员外听了,气得拍桌子:“这些小书坊,真是无孔不入!咱们刚卖火,他们就翻印,还印得这么差,砸咱们的招牌!”
马骥想了想,说:“赵员外,咱们得想个法子防伪。比如在封面盖个集贤堂的红印章,每本书里夹一张小纸条,上面写句‘正版才有此条’,再跟各州府的书坊约定,只卖咱们的正版,不卖盗版。”
赵员外点点头:“只能这样了。不过马先生,你这脑子是真灵活,这些法子我都没想到。”马骥笑了笑——这都是现代的防伪手段,没想到在宋代也能用。
接下来的几天,《落魄书生遇贵人》卖得更火了,集贤堂加印了三次,还是供不应求。马骥走在街上,经常能听到有人聊苏文卿,有的说“苏文卿要是生在咱们这儿,肯定能当大官”,有的说“我要是有苏文卿这脑子,生意就好做了”。甚至还有戏班来找他,想把话本改成南戏,马骥一口答应,心里盘算着——这就是Ip的力量啊!
这天晚上,马骥坐在自己的小单间里,看着桌上的话本和赚来的银子,心里满是成就感。他摸了摸胸口的挂坠,挂坠带着温暖的光芒,像是在分享他的喜悦——这光芒里,有读者的认可,有市场的热度,还有知识传播的力量。他知道,《落魄书生遇贵人》只是开始,他还有更多故事要写,还有更多现代的想法要在这个时代实现。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