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列席,气氛凝重。
“文若。”
曹操双目如刃:“刘玄德现在何处?”
荀彧起身,轻叹道:“刘备已至陈留,不日将入京请罪。”
“请罪?”
曹操拍案怒斥:“我数万将士鏖战南阳未下,他面对吕布不足两万之众,竟丢尽沛国疆土!有何颜面入朝?为何不死于泗水之滨!”
“主公息怒。”
荀彧出列劝慰。
“呼……”
曹操深吸一口气,眼中满是失望:“若沛国不失,来年便可东进取徐。
如今基业尽毁,南阳耗损兵粮无数,何谈伐徐!”
“暂以守势为上。”
荀彧无奈道。
“嗯。”
曹操揉按眉心,冷声道:“文若,你身为尚书令,即刻拟表奏明天子,削去刘备豫州牧之职,召其入京待命,不得擅离!”
“喏。”
荀彧垂首领命。
曹操反复权衡,终于下令:“表孙伯符为镇东将军,授淮陵亭侯,兼领豫州刺史,专责抵御吕布兵势!”
“喏。”
荀彧拱手领命。
“刘玄德……”
“坏我布局啊。”
曹操目光沉沉望向徐州方向,声音沙哑:“趁我军南下征讨南阳之际,突袭沛国——这必是公台所谋!”
“主公。”
程昱出列进言,“若东线受阻,何不转而西图?”
“司隶?”
曹操眉心微蹙。
程昱点头道:“眼下与大蜻争机夺势,王政南势必南取交州,我等亦不可停滞。
如今关中群雄割据,互相攻伐,若有能臣前去安抚调度,既可顺势挺进司隶,又能整肃朝纲残局。”
“司隶……”
“朝堂……”
曹操眸光游移片刻,终下决断:“元常,你可愿代天子抚定关中?”
“不敢推辞。”
钟繇躬身一礼,神色庄重。
“好!”
曹操面色稍缓,道:“正好借刘备兵败之机,为你请授侍中之职,持节总督关中诸军事,务须明年开春前启程!”
“喏。”
钟繇应声承命。
“罢了。”
曹操略显倦怠地摆手道:“今日便至此,明日早朝奏明诸事,年后再议军政。”
“喏。”
众人依次退下。
“奉孝。”
曹操忽而开口,“你从那辑报之中断定刘备必败,难道只因大蜻素来以仁政为旗,或惯于借中原动荡搅局?”
“正是如此。”
郭嘉恭敬答道。
曹操眼神陡然锐利,低声道:“当真仅此而已?”
“主公……”
郭嘉苦笑,“实乃一种直觉。
我等奉天子以讨不臣,而大蜻却以辑报为刃,聚万民之声以为兵锋——此乃天然相克之势。
纵无刀兵相见,暗流之争从未停歇。
此次辑报骤然转向,反常即妖,故而心生警觉。”
“大蜻之报……”
曹操喃喃自语,“竟真能执黎庶之口为剑?”
“正是。”
郭嘉郑重颔首。
曹操从案上拾起几份辑报,沉声道:“你随我南征宛城多日,奔波劳顿,早些回去歇息吧。
来年务必全力扩充校事曹的力量。”
“喏。”
郭嘉施礼退出。
“交州……”
曹操凝视着手中纸页。
他心中已有预感:大蜻将要化蛟腾渊。
若不惜代价夺取交州,其真正目标,恐怕早已指向荆州。
次日清晨,
大汉朝廷举行早朝。
曹操佩剑着履上殿,历数刘备种种罪状,当廷奏请罢免其豫州牧之职,并为孙策请封镇东将军、淮陵亭侯。
同时奏请任命钟繇为侍中,持节统领关中军政事务。
待刘备返回许都之时,已是建安三年正月初四,一切尘埃落定。
正月初五,
江东之地,
大蜻城内。
年节余庆尚未散尽,但六部衙门与军议司早已运转如常。
大批粮秣、兵器、战旗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吴郡前线。
军议司厅堂内,众臣再度齐聚。
荀攸呈上文书,禀报道:“主公,海上湿气重,兵部与户部特制陶罐封装熟粮炒豆;入海后还可灌入猛火油,作为攻敌利器。”
“饮水如何解决?”
王炅翻阅文书问道。
荀攸解释道:“工部已备大量水袋与木桶盛淡水,并配发不易变质的酒浆应急。
虽非长久之策,但只要舰船能顺利抵达夷州,便可就地补给。”
王炅皱眉:“可有估算航程时日?”
“这……”
荀攸一时沉默。
王炅抬眼环视众人:“没有定论,还是不愿说?”
“主公。”
荀攸坦然道:“快则十日可达,慢则需月余。
关键在于牵星术能否准确导航,以及航海图是否适用——其中航海图为主公亲授,尚未经实战验证;而牵星术更是从未用于远航。
此外,夷州当地人口多少、民心向背、是否会遭遇抵抗,皆须由子敬临机决断。”
“明白了。”
王炅合上文书,语气沉稳:“也就是说,后勤辎重已备妥,出兵之策,则取决于子敬临阵判断。”
“正是。”
荀攸躬身应道。
“尚可。”
王炅站起身来,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嘴角微扬:“明日清晨,我便动身前往吴郡渡口。
你们也都随行。
子扬从明日起,在交州正式设治之前,留在吴郡负责后勤调度。”
“遵命。”
众人齐齐拱手应诺。
大蜻出海,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翻遍史册,何曾见过如此庞大的舰队携数万将士横渡沧海?
昔年大秦之时,始皇帝遣徐福东行求仙,也不过带数千童男童女浮海而去,终无音讯。
而今,大蜻却要以铁甲之师踏浪前行。
次日,旭日高悬。
王炅率军议司诸人启程奔赴吴郡。
此行不单为检阅大蜻士子,更是为远征将士壮行誓师。
建安三年,据他们推演,将是司空府蛰伏隐忍的一年,却是大蜻悄然布局荆南四郡、如潜龙腾渊、俯瞰九州的关键之年。
城楼之上,张昭等文臣伫立远望,目送车马渐行渐远。
他们神色凝重,眉宇间既有忧思,亦含期待。
大蜻已将国运押在交州一役,也将数万精锐送入茫茫大海。
几人能生还?能否真正拿下交州?一切皆未可知。
因为这场征战,本就是开天辟地之举——无论成败,都将铭刻青史。
或许千年之后,后人谈及此年,仍会慨然道:
建安三年,大蜻扬帆破浪,挥师东渡,举众数万远征夷州,乃浩瀚长卷中最壮阔的一笔。
正月十六,晴光初照。
王炅一行已抵达吴郡辖境。
海盐县,滨海之地。
曾屡遭潮水侵袭,城垣几度被吞。
永建年间,整座县城沉入海底,化作一片咸湖。
自定下征交之策后,工部、兵部与军议司联手在此兴建渡口,设立船坞,昼夜督造躲舰、楼船等战舟。
直至岁末除夕,大蜻首艘夷州舰终于下水成形。
此刻,军营辕门前,鲁肃与众将列队等候。
原拟集结大军与工匠相迎,然王炅以“临战不尚虚礼,兴邦勿劳百姓”为由婉拒。
黄昏将至,天边泛起橙红霞光。
地平线上,尘烟滚滚,马蹄声渐近。
王炅、贾诩、荀攸等人骑马而至。
大军即将跨海,学子日夜苦读,十万匠人不眠不休——他们岂敢安坐车舆,坦然面对这些默默筑基之人?
“主公。”
“诸位大人。”
鲁肃快步上前,接过王炅战马缰绳。
“呵。”
王炅轻跃下马,手扶青缸剑,笑道:“竟让大蜻都督亲自牵马,若传出去,外人怕是要说,你们这位统帅不过是个马前卒!”
“各有所见。”
鲁肃淡然一笑,浑不在意。
“都督。”
荀攸、贾诩微微颔首致意。
“不敢当。”
鲁肃连忙退后半步,婉言推辞。
他这“大蜻都督”不过是临时委任,待交州战事结束,自当卸职归本,何必此时招人非议?
“主公!”
廖化、甘宁、黄忠等将领齐声高呼。
“进营。”
王炅迈步直入中军大帐。
众人默然跟随,鱼贯而入。
夕阳西沉,营中篝火燃起。
夜宴方罢,帅帐内陆续迎来诸人。
掌管牵星术的马钧,研制风力炮的诸葛亮,监造船舰的工部官员,专利司主事,各营主将,以及身为总督的鲁肃。
“德衡。”
王炅端坐上位,声音低沉:“牵星之法,可曾完备?”
“主公。”
少年马钧起身拱手:“牵星板已制成,术法亦经实测,曾深入海中百余里而不失方向。
另复原指南车,并依《梦溪笔谈》所载,铸成指南针,配合海图,半月之内必抵夷州。”
“好!”
王炅眼中精光一闪,又唤:“孔明!”
“在。”
诸葛亮起身答道:“风力炮已可施用,威力远胜寻常投石机,射程更广。
唯海风若弱,则改用拍杆冲撞;另加装铜轮底盘,转向灵活,便于调校。”
“甚好。”王炅目光愈亮。
工部官吏起身禀报:“主公,目前船厂建成夷州舰三艘,楼船三十,躲舰三百。
其中朦艟、走舸不载兵员,将以牛筋缆索与铁链系于巨舰之后,用于抢滩突进!”
“哒。”
“哒。”
“哒。”
王炅指尖轻叩案几,沉声问道:“子敬,军议司拟定的交州作战方略我已细览。
你打算如何取夷州?”
“一战定局。”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