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筹谋,毁于一旦,连典韦和曹休都折在了这里。
当年吕布夺兖州,也不曾让他们如此伤筋动骨。
“文烈……”
“那是曹家未来的栋梁啊……”
曹操神情恍惚,任由坐骑缓步前行。
这场溃败,根子在他自己身上。
若非贪恋邹氏姿色,何至于落得这般田地?
“主公!”
郭嘉猛然高喝,声色俱厉:“我们必须即刻回许昌!若此战败讯传入朝中,杨奉、董承之辈必生异心,绝不可在此逗留!”
“主公!”
“请速撤军!”
曹仁、夏侯渊等齐声恳请。
“撤吧。”
曹操缓缓回首,凝视那仍在燃烧、尸横遍野的湾水河畔,双目如刀,咬牙道:“待我安定京畿,再来讨伐宛城之时,定取张绣首级悬于河岸,以祭典韦、文烈英魂!”
“诺!”
诸将齐声领命。
此役之败,来势汹汹,溃不成军。
不仅因张绣夜袭凶猛,更因淮南降兵临阵反水。
这血的教训,早已深深刻进司空府每一个人的心底。
流水河边,杀声渐歇。
张绣部众开始清理战场。
“公子……”
贾诩望着曹休冰冷的遗体,面色惨白,几近失神:“曹文烈乃曹家最为器重的后起之秀,是整个曹氏寄托希望的千里良驹啊!”
“先生!”
张绣怒目圆睁,“曹贼辱我叔母,令先叔含恨九泉,此仇岂能不报!”
“唉……”
贾诩长叹一声,心中沉重。
他本以为击退曹军便罢,谁知张绣竟以弓弩亲手射杀曹休,酿成滔天大祸。
倘若今日死的是曹操亲子,或许为了大局,曹操还能隐忍,接受再度归顺。
可死的是曹休——那个被全族视为继承火种的年轻人。
曹操必须给宗族一个交代,也必须给自己一个说法。
从今往后,张绣、宛城守军,乃至他自己,都将与曹氏、与司空府势不两立,不死不休!
曹操败了。
张绣赢得宛城大捷。
数日前的归降,也被说成诈敌之计。
消息传至荆州,刘表欣喜若狂,立刻上表朝廷,授张绣为荆州骑都尉,兼领南阳太守。
北地枪王之名,自此响彻南方。
与此同时,黄祖在南阳的权势被步步挤压,只能暗自懊悔当初未能早作防备。
六月中旬,战报传至江东。
大蜻府内,群臣齐聚。
赵毅将宛城前后细述一遍,众人无不震惊失色。
“咕噜。”
张昭咽了口唾沫,满脸涨红:“曹孟德也算盖世英雄,难道那邹氏,真有倾国之貌不成?”
“呵呵。”
乔蕤、王朗等人忍不住摇头轻笑。
只为一个女子,竟致兵败如山倒,这般荒唐事,怕是天下独此一家了!
“罢了。”
王炅神色平静,语气淡然:“胜负本就是战场常理,以曹操的气度,宛城未必没有转圜余地。
说不定张绣还会再次归顺,若真如此,我大蜻恐将陷入被动。”
“绝无可能。”
张昭当即摇头否定。
“确实如此。”
荀攸也点头附和。
“为何?”
王炅第一次露出不解之色。
在他记忆中,当年曹昂战死,曹操尚能容忍张绣再度来降。
如今不过折损了一个曹休,怎会就此结下死仇?
“主公。”
荀攸目光凝重,“曹操起兵于陈留,靠的是曹氏与夏侯氏两大家族全力扶持。
而曹休乃曹家后辈中的俊杰,被称作千里良驹,曹仁、曹洪、曹纯皆视其为未来宗族栋梁,极有可能执掌曹门一脉。”
“然后呢?”
王炅眉心微皱。
荀攸轻叹一声:“倘若死去的是曹操亲子,他只需压抑悲痛,仍可接纳张绣。
可如今,他面对的是整个曹族上下汹涌的怒意。
为了稳住宗亲人心,他绝不可能再容张绣!”
“原来如此。”
王炅若有所悟。
荀攸沉声道:“曹操是君主,主臣分明;曹昂是司空府未来的继承人,但曹休却是曹家新生代的核心人物!”
“嗯。”
王炅缓缓点头。
他一生孤身,未曾经历宗族纷争,对世家内部的情势并不熟悉。
未曾想到,一个曹休之死,竟比失去子嗣还要严重得多。
“主公。”
刘晔起身禀报,“方才收到徐州使节文书,不日高顺将携吕布之女及三百陷阵营将士抵达大蜻城,不知该如何应对?”
“徐州遣使?”
王炅侧目望去。
“主公。”
赵毅恭敬回话,“吕布返下邳未满两日,便已派高顺、吕绮玲率军前来,具体意图尚不明朗。”
“许昌。”
王炅脱口而出,语气笃定。
“是要结盟?”
张昭眉头紧锁,“若曹操攻下宛城,我们与徐州联手尚可牵制许昌。
可眼下宛城仍在刘表手中,此时结盟并无益处!”
王朗亦道:“此人反复无常,难以共事!”
“主公。”
荀攸忽然开口,“在出兵淮南之前,曹孟德曾举荐刘备为豫州牧,命其驻军沛国,看来徐州急于摆脱困境。”
“刘玄德……”
王炅眸光微沉,“此人不可小觑。”
他缓声说道:“子敬曾言其有高祖遗风,但我以为,此人厚积薄发,胸怀宽广,一直在等待时机。
如今吕布此举,也在情理之中。”
“主公。”
赵毅补充道:“我军征讨淮南期间,刘备在沛国暗中招募士卒逾万,悉数交由关羽、张飞操练整备。”
“哒。”
“哒。”
“哒。”
王炅指尖轻叩案几。
比起曹操,他对刘备更存戒心。
此人屡败不馁,百折不屈,无论前世今生,终将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大蜻自立以来,从未有过真正盟友。
即便此前与曹操联手讨伐袁术,也不过是彼此默契,甚至还是因他曾点拨郭嘉,才促成那场蚕食之战。
如今是否真要与徐州结盟,共制许昌?这一步,值得吗?
“主公?”
刘晔见其久未言语,忍不住轻唤。
王炅回神,微微一笑:“先由主客司接待,若他们求见,可引入大蜻府,按寻常使节之礼即可。”
“遵命。”
刘晔领令退下。
“景兴。”
王炅正色道,“户部务必年前完成淮南、庐江两地户籍清查与田亩分配。
明年工部与大蜻学府将派人前去筹建学堂、书院,不能耽误。”
“谨记。”
王朗肃然应诺。
王炅又道:“工部与大蜻学府公输堂的学子,需多钻研海船建造,尤其要打造能远航海外的巨舰,此事列为头等要务。”
“出海?”
乔蕤眼中闪过惊讶。
王炅点头:“江东至交州山岭连绵,陆路行军艰难险阻,唯有走海路最为便捷。”
“明白!”
乔蕤目光炯炯,顿显振奋。
王炅再道:“新型织机的研发也不能停滞。
工匠乃强国之基,若无激励奖赏,谁愿倾心竭力?故六部合议设立‘专利司’,凡百姓或学子创制新器、撰写专书者,皆予以登记保护,并给予重赏。”
“专利司?”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未能领会其意。
王炅缓缓说道:“凡是我所发明的东西,若没有我的首肯,民间不得私自生产买卖。
而专利司的职责,就是保障这些创造者的权益,明白吗?”
“主公。”
乔蕤皱眉问道:“这样做,岂不是把好东西藏起来,难以惠及百姓?”
“你错了。”
王炅语气沉稳:“世人奔波,多为利来。
倘若我今日写出一部新书,交由大蜻司业刊印发售,从中获取收益,同时将学问传遍天下,那岂不正是激励天下文人着述的动力?”
“明白了。”
乔蕤顿时醒悟,躬身应答。
王炅继续道:“再比如,若我造出八牛弩,能增强大蜻军力,兵部自然该给予奖赏。
如此一来,百姓与士子争相创新,何愁不能重现数百年前百家争鸣的盛况?又怎会停滞不前!”
“喏!”
张昭、诸葛瑾等人齐声领命。
王炅深吸一口气,下令道:“择日让六部拟定细则,呈报于我,我要亲自审阅修改,以鼓励我大蜻百姓与学子勇于开拓!”
“喏!”
众人再次应诺。
“暂且就议到这里。”
王玑沉声道:“子扬留步。”
“喏。”
众人依次退出正厅。
“主公。”
刘晔低声询问:“可是关于徐州使节的事宜?”
“不是。”
王炅摇头,从案上取出一张纸,微笑道:“你还记得礼部职责里提到的‘大蜻辑报’吗?”
刘晔点头:“确有其事,只是此前一直不解这辑报究竟为何物。”
“所谓显学。”
王炅递过那张纸,郑重道:“其实便是多种辑报合而为一,专门讲述我大蜻的好政举措和民生详情,面向百姓发售传播。”
“原来如此。”
刘晔低头翻阅着手中的纸页。
大蜻辑报——这是王炅早有的构想。
纵观华夏历史,最早的官方报纸出自大唐。
如今他不过将这一制度提前了几百年,并将其作为大蜻施政理念的窗口,消除各地百姓对新政的抵触之心。
“主公。”
刘晔边看边说道:“这份辑报详细记录了淮南收复后的变化,还阐述了抚恤政策的用意,甚至收录了些奇闻轶事,语言通俗易懂!”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