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鹜,你准备些礼品,明日我们登门拜谢仲景先生。”
“是。”阿鹜低声应诺。
“先生。”庞统拱手一礼,“学生与孔明先归家中,来日再来探望。”
“也好。”荀攸颔首。
诸葛亮抱拳道:“在下兄长诸葛瑾任职江东,若有需援之处,派人至府上言语一声即可。”
“多谢二位。”荀攸还礼。
“不必相送。”庞统与诸葛亮施礼告辞。
荀缉代父相送,直望二人身影隐没于街角巷口。
“大蜻……”
“皆是天意使然啊。”荀攸目光幽深,心绪翻涌。
本怀使命而来,如今却不得不滞留于此。
或许是命运使然,又或许是苍天怜悯,不忍此子早逝,方降此机缘,教人无法违逆。
当夜,荀攸执笔写就两信。
一封经由司天监送往荆州;
另一封,则托商旅带往兖州陈留故宅。
大蜻府南隅,司天监所在。
五院灵台郎,以春、夏、中、秋、冬命名,掌缉查、监察、刑讯,并辖十三司辰等外务。
“监正。”中院灵台郎双手呈上两封书函,低声道:“此乃荀攸所发,一寄荆州,一经商贾转递陈留荀氏。
听闻涉及私信往来,依例呈报审查,以防通敌之嫌。”
“嗯。”赵毅展信细阅,片刻后道:“主公并未限制荀攸通信。
信中只言参访大蜻学府诸事,兼述江东局势,提及休战屯田,并无敏感之语。
可准其发往陈留。”
“遵命。”中院灵台郎恭敬退下。
“奇怪……”赵毅摩挲着下巴,低声自语,“荀缉真病了?还是另有因由?”
王炅对荀攸毫无戒备,甚至安排张仲景与荀缉偶然相逢。
这一连串举动,令人摸不着头脑,谁料竟真让荀攸安心留在了江东。
眼下虽未正式出仕,但将来极可能成为六部要员,乃至大蜻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次日清晨,书信分发两处。
荀攸亲自携厚礼登门拜会张仲景。
江东大地,仿佛沉入多年未有的安宁之中。
山越不再扰边,战火熄灭,迎来了久违的太平岁月。
十余日来,百姓安居乐业,年节之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汉室天子刘协颠沛流离,终落脚安邑,改元建安,立志重振汉室江山。
正月十六,一封书信抵达陈留。
州牧府内,兖州文臣武将齐聚一堂。
然而曹操并未召孙策前来议事。
“主公。”
荀彧取出信笺,面带苦笑:“公达自江东传来消息了。”
“说。”
曹操神色肃然。
左右众人也都凝神以待。
“我们失算了。”
荀彧深吸一口气,缓缓道:“荀缉身染重疾,滞留江东调养。
而大蜻近两年国库空虚,无力兴兵,王政南下令停战务农,全力积蓄粮草!”
“哼。”
曹操气得冷笑出声。
大蜻按兵不动,荀攸却因此留在彼处为其子疗病。
他不仅折了人情,盟约也化为泡影,何止是失策?简直是损兵折将!
“主公。”
荀彧无奈续道:“信中提及大蜻设立学府、内政六部及军议司等新政,只是语焉不详,并无细节。”
“嗯。”
曹操脸色阴沉如铁。
戏志才起身禀报:“据校事密探回报,江东确已统一,会稽郡已然归附。
王政南以四郡为基,正式建立大蜻官府体系!”
“继续打探。”
曹操冷声道:“大蜻绝不容小觑!”
“遵命。”
戏志才领令退下。
荀彧思虑良久,进言道:“主公,眼下江东可暂且搁置,当前紧要之事,应是征讨何仪。”
“所言极是。”
程昱等人纷纷附和。
曹操略作权衡,道:“就让孙伯符去吧。”
“喏。”
曹仁、夏侯渊等人应声,神情复杂。
“文若。”
曹操目光如刃,低声道:“王政南占据四郡后并未扩张,反而休养生息,屯田积粮。
你以为我军是否也当效仿?”
“势在必行。”
荀彧语气坚定:“战事胜负,不仅系于刀兵,更赖粮秣。
昔日征徐州时断粮之痛,主公岂能忘怀?依我看,当遣部分将士就地垦荒种粮。”
“善。”
程昱、戏志才齐声赞同。
“元让。”
曹操果断下令:“你即日起兼任陈留太守,率一万兵马在境内推行屯田,开垦荒地,广种五谷!”
“得令!”
夏侯惇起身领命。
曹操环视众人,眉头微皱:“近日天子东迁,先至弘农,又辗转至安邑,传闻已遣使传诏冀州,命袁本初迎驾勤王。
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闻言,面色骤然转寒。
尤以程昱、曹仁最为凛然。
“咳……”
戏志才抚胸咳嗽数声,声音却极为笃定:“袁本初多谋少决,目光短浅。
他一心割据河北四州,若迎天子,反受掣肘,必会置之不理!”
“果真如此?”
曹操眼中忧虑难掩。
当年他能任东郡太守,全赖袁绍举荐。
直到去年,朝廷才正式册封他为兖州牧,势力远逊于袁绍。
倘若袁绍真迎天子于冀州,他只能俯首称臣。
“主公。”
荀彧上前一步,正色道:“目前宜静观其变,切勿大规模调动军队。
一旦天子还都洛阳,我方可立即前去迎奉!”
曹操挑眉:“若袁绍视天子为累赘,我兖州可否迎驾?”
“正该如此。”
荀彧劝道:“袁绍目光狭隘,天下虽乱,终究还是刘氏天下。
主公若能迎奉天子,便可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讨伐不臣!”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曹仁、程昱等人无不心头震动。
“正是。”
荀彧走到舆图前,伸手一点:“若得天子在手,主公即可以朝廷名义,表奏王政南为扬州牧;借袁术私藏玉玺之罪,命其征讨淮南。
亦可授公孙瓒都督之职,令其出兵攻伐冀州!”
“嘶——”
满堂文武皆惊。
以往用兵,总需寻个由头。
如今若能掌控天子,一道诏书便是天下大义!
“文若。”
曹操眼神骤然一凛,锐利如刀。
荀彧轻施一礼,微笑道:“正是如此。
正因袁本初无意西进洛阳迎奉天子,主公才有机会可乘。
只需遣人暗通天子近臣,劝其下诏相召,我军便名正言顺,可名正言顺入洛!”
“善。”
“哈哈!”
曹操放声大笑,赞道:“文若之谋,真乃吾之张良也!”
“惭愧。”
荀彧微微苦笑,继而说道:“眼下天子身边虽有不少近臣,然韩暹、董承之辈目光短浅,难成大事;伏完身为外戚,亦不足倚重。
主公不妨致信杨奉,说明河南尹早已荒废无人,而我军屯于兖州,已肃清颍川,粮草充足,兵马强盛,正可北上护卫天子,剿除逆党!”
“杨奉?”
“此人可信?”
曹操在厅中来回踱步,眉头微皱。
“主公。”
荀彧再度启声道:“闻得河内太守张扬曾亲赴安邑朝拜天子,却与韩暹、董承等人不睦。
然其部下董昭已被天子擢为议郎,此人正是董访将军的兄长,可有此事?”
“确有其事。”
董访起身恭敬回应。
曹操目光深沉,缓缓道:“若修书予杨奉,再令董昭从中斡旋,能否促使朝中诸臣共劝天子降诏?”
“主公高见。”
荀彧躬身行礼,由衷称许。
“主公高见。”
董访、程昱、戏志才皆随之拱手附和。
王佐运筹帷幄,
奉迎天子以立正统,
讨伐叛逆以正纲常。
此策一旦成功,
他们便将执掌乱世之中唯一的道义权柄。
南征袁术,北拒强敌,东取徐州,西图关中,皆可师出有名,无惧天下非议。
建安年间,
二月初。
大蜻学府正式开课。
三千士子分列六院,
六大学科自此奠定国本根基。
而六部官员除处理日常政务之外,还需轮流前往学府讲学,个个疲惫不堪。
江东之地,
丹阳城,大蜻府邸。
张昭、王朗、鲁肃几人拉着刘晔推门直入。
“主公!”
诸葛瑾苦着脸道:“刑部案牍堆积如山,刘子扬却安排我每三日便要去学府讲授律法,这般下去,实在难以支撑!”
“我亦如此。”
张昭、鲁肃、王朗纷纷应和。
“诸位……诸位……”
刘晔额角冒汗,急忙解释:“当初商议授课之事时,你们可是人人拍胸脯说随时能去,怎地如今反倒反悔了?”
张昭老脸一红,哼道:“你可没说每次要面对数百学子!”
“正是!”
众人齐声抱怨。
刘晔无奈苦笑:“除医学院有仲景先生坐镇外,其余各院皆缺主讲之人。
你们身为六部要员,这些学生将来可都是你们的属官啊。”
“胡说八道!”
“岂可妄言结党!”
张昭、鲁肃等人面色剧变。
照刘晔这说法,岂不是说他们在暗中培植私党?
于大蜻内部构建势力,动摇根本,罪莫大焉。
“是我失言。”
刘晔脸色发白,低声认错。
“哼!”
众人冷哼拂袖,心中仍觉不悦。
“闹完了?”
王炅端坐高位,搁下笔来,摇头叹道:“你们个个都是名动四海的饱学之士,若有倦怠,何不多为学府延揽几位大儒名士?何必像市井妇人般在此喧哗吵嚷!”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