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陈默特意换上了那件最整洁的白衬衫和一条熨烫过的深色裤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怀揣着近乎朝圣的心情,提前半小时来到了那座并不起眼,却承载着中国改革重量的部委大楼。
门口武警战士警惕的目光、需要严格登记的手续、以及空气中那种特有的、混合着纸张、油墨和严肃气氛的味道,都让陈默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内心oS:“这就是共和国经济引擎的驾驶舱吗?感觉呼吸都得控制频率,生怕打扰了里面的大脑思考国家大事。”
秦教授介绍的那位姓何的处长,是一位四十岁左右、戴着眼镜、神色疲惫但目光锐利的中年干部。
他简单问了陈默几句,查验了介绍信和学生证,便把他交给了一位姓李的年轻科员。
“小李,这是北大来的实习生小陈,暑假过来帮忙,你带带他,主要是资料室那边,有些文件和简报需要整理归档,校对一下近期的一些报告初稿,还有各个司局之间送送文件。”
何处长语速很快,交代完就又埋头扎进一堆文件里。
小李科员看起来工作没多久,但已经是一副“老机关”的干练模样,对陈默点点头:“跟我来吧。”
体改委内部比陈默想象的还要忙碌。
走廊里的人们步履匆匆,几乎是小跑着前进;办公室里电话铃声、打字机噼啪声(是的,90年代初电脑还不普及)、以及人们压低声音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文件柜里塞得满满当当,很多桌子上也堆着如山高的材料和报表。
陈默被分配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把资料室里积压的过去几个季度的各省经济数据简报,按照地区和时间顺序重新整理、编号、归档。
这工作极其枯燥繁琐,纸张泛着旧黄,灰尘弥漫。
但陈默干得一丝不苟,内心oS却异常活跃:“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物价指数、工业产值…
这都是活生生的、第一手的中国经济脉搏啊!虽然只是汇总简报,但比公开报纸上的数据详实太多了!上帝视角+内部数据,这buff叠加,爽翻!”
他一边整理,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上面的每一个数字、每一段分析。
哪些地区改革步伐快,哪些行业遇到了困难,哪些政策产生了效果…
前世模糊的宏观记忆与眼前具体的数据相互印证、补充,让他对9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
送文件的工作更是让他开了眼界。
他需要穿梭于各个司局处室,虽然只是把文件送到秘书或指定的接收人手里,但偶尔能瞥见门缝里正在发生的激烈讨论,甚至能听到一些只言片语。
“国企包袱太重!必须下决心动手术!”
“动手术?几千万职工安置怎么办?社会稳定还要不要?”
“价格双轨制必须并轨!否则寻租腐败永远杜绝不了!”
“并轨?说得轻巧!通胀压力谁来承担?老百姓能承受得住吗?”
这些争论片段,往往涉及改革的核心难题,听得陈默心惊肉跳又热血沸腾。
内心oS:“原来高层次的讨论是这样的!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艰难的权衡和抉择!
这比什么宫斗剧、职场剧刺激多了!每一句话背后,可能都关系到亿万人的生活和国家的走向!”
有一次,他送一份文件到一个会议室门口,里面正在召开一个小范围的研讨会。
门没关严,他听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正拍着桌子激动地陈述观点,而主持会议的高级官员则眉头紧锁,不断提问。
陈默听得入神,差点忘了挪步,还是里面一位工作人员发现了他,示意他放下文件赶紧离开。
最让他兴奋的,是有一次处里召开一个关于“未来消费品工业发展重点”的青年干部讨论会,何处长大概是看他平时踏实,破例允许他坐在角落旁听。
会上,年轻的科员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优先发展纺织服装,有的认为家电产业潜力巨大,还有的提出要关注新兴的电子产品。
陈默听着听着,前世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
他想起后来席卷全国的“家电下乡”、想起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想起某个以小商品批发闻名世界的城市…
他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在会议记录本的背面,飞快地写下了一些要点:
“1. 家电行业:未来十年将进入千家万户,重点不仅是生产,更需布局售后服务和供应链;”
“2. 电子通讯:bp机仅是过渡,移动电话(大哥大)成本下降趋势明显,需提前关注相关产业链;”
“3. 区域集群:可借鉴国外经验,尝试培育专业化、集群化的消费品生产基地,如浙江某地可试点小商品市场(大胆假设);”
“4. 品牌与质量:从‘有’到‘好’,消费者将越来越注重品牌和质量,政策应引导企业从代工向品牌转型。”
他没有写得很长,只是点到即止,但每一个点都基于未来的趋势,并结合了他这段时间看到的内部数据支撑。
会后,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这张纸条连同会议记录一起交给了带他的小李科员,低声说:“李哥,这是我刚才听会时一点不成熟的想法,瞎写的,您看有没有一点参考价值?”
小李科员起初没在意,随手接过,但看了几眼后,脸色渐渐变得认真起来。
他仔细看完了那几条简短的建议,又抬头看了看一脸“我只是个萌新”表情的陈默,眼神有些惊异。
“你写的?”他确认道。
陈默点点头。
小李科员没再多说,拿着那张纸条和会议记录,转身走进了何处长的办公室。
过了一会儿,何处长拿着那张纸条走了出来,目光复杂地看了陈默一眼,语气平静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想法很活跃,角度有点意思,虽然有些地方太大胆,但确实提供了点新思路,这纸条我留下了。”
内心oS:“成功了!虽然没直接表扬,但没批评就是最大的肯定!这就叫‘于无声处听惊雷’!嘿嘿…”
那天下午,陈默整理文件时干劲更足了。
他知道,在这座看似平静的大楼里,他这颗重生的石子,已经轻轻地投入了水面,虽然涟漪微小,但毕竟已经开始荡漾开来。
他的体改委见习生涯,注定不会平凡。
时间如白驹过隙,暑假的余额终于彻底清零。
体改委的短期见习也接近尾声。
陈默将最后一份校对好的文件整齐地放入档案盒,仔细地擦拭了办公桌,向带他的小李科员和王处长郑重道别。
王处长依旧忙碌,但从文件堆里抬起头,对他点了点头,语气比初见时缓和了不少:“小陈,不错,踏实,肯干,脑子也活,回学校好好读书,将来有机会再来。”
小李科员则拍了拍他的肩膀,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小子,有前途!以后发达了,别忘了哥们儿啊!”
陈默一一谢过,态度谦逊而诚恳。
内心oS:“发达?路还长着呢…不过,这波实习经历,绝对是履历上金光闪闪的一笔!比什么学生会主席头衔硬核多了!”
走出那座气象森严的大楼,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
陈默站在门口,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转过身,静静地回望着这座并不高大、却仿佛蕴含着无尽能量的建筑。
灰色的墙体沉默而厚重,每一扇窗户后面,可能都在进行着影响亿万国人生活的讨论和决策。
他的内心,不像表面那么平静。
一个暑假的波澜壮阔,如同高速胶片在他脑海中飞速闪回、定格、沉淀。
学业上,他那个变态的“魔鬼计划表”不仅被圆满执行,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额完成。
大二、大三的核心课程被他啃下了七七八八,思维导图和学习笔记堆起来都快半人高。
内心oS:“跳级?双学位?基础已经夯实!就等开学亮剑了!斯勒茨基方程,我已悟透!公司法条文,我倒背如流!就问问还有谁!”
见识上,他更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从“梦巴黎”的声色犬马,到“蓝湾”咖啡馆的权贵欺压;
从李伟家小作坊的朴实奋进,到“京城四少”圈子里的纸醉金迷和权力炫耀;最后再到体改委这座庙堂之高的严肃与激烈碰撞。
他见识了这个时代顶尖圈层的浮华与暗流,也触摸到了基层最真实的脉搏。
内心oS:“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啊!幸好哥们儿我两世为人,定力够深,不然早就被这花花世界腐蚀了!”
人脉上,收获更是意想不到。与未来可能闪耀荧屏的明星苏晓冉有了“英雄救美”的交集(虽然他自己没当回事);
与背景深厚的“四少”之一张涛建立了某种心照不宣的、基于价值投资的微妙“盟友”关系;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体改委的实习经历和几位实权处官的初步良好印象,这无疑是为他未来通往核心圈层,撬开了一丝缝隙。
内心oS:“张涛这条线得维持着,关键时刻可能是信息源。体改委的王处,以后逢年过节得寄张贺卡保持联系…嗯,就从‘默默书屋’的盈利里出!”
思想上,这是蜕变最大的一环。
他不再是那个仅仅拥有上帝视角的旁观者,而是真正深入到了改革的一线,听到了决策背后的争论与权衡,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碰撞的艰难。
他对中国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伟大性,有了远比同龄人、甚至许多学者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这让他目标更加清晰,脚步更加坚定。
内心oS:“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是真刀真枪的利益调整和观念碰撞!想做事,就不能只有理想主义,还得有策略、有手腕、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他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已然蜕变。
少了大一刚入学时那份虽然沉稳但依旧难免的学生气,多了几分经过事世锤炼后的沉稳、洞察和一种内敛的自信。
眼神依旧清澈,但深处却多了一丝能看透迷雾的锐利。
长安街上,车流如织,自行车铃声响成一片,偶尔驶过的轿车预示着这个国家正在加速奔向未来。
陈默深吸一口充满汽车尾气和城市活力的空气,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弧度。
内心oS:“这个暑假,值!太值了!见识了繁华下的暗流,也触摸到了时代最强劲跳动的脉搏!跳级、学位…这些都只是步骤,是积累资本的必经之路,但不是终点。”
他的目光越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投向更远处,那象征着中国权力中心的方向,眼神无比坚定,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终点,在那里。”他轻声自语,仿佛在立下一个庄严的誓言。
“在那里,参与制定规则,而不仅仅是适应规则。”
“在那里,影响甚至引领时代的浪潮,而不仅仅是被浪潮推着走。”
“在那里,让重生这一遭,不只是一场个人的逆袭,更要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刻下属于我陈默的印记!”
这一刻,那只在燕园默默积蓄力量的雏鹰,终于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将要展翅翱翔的广阔天空。
暑假结束,但属于他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喜欢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