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明虽然在陈默那里吃了瘪,但他省城来的光环和那身“氪金装备”在九十年代初的县城中学里,依然有着不小的市场。
就像磁铁总会吸引铁屑,班上自然也有那么几个同学围绕在他身边,其中最为积极的,竟是上学期还被陈默碾压得服服帖帖的赵峰。
赵峰这人,典型的欺软怕硬,慕强心理极重。
上学期被陈默用成绩狠狠打脸后,他确实怂了一阵子。
但高启明的出现,让他仿佛找到了新的“大腿”。
高启明那种来自省城的、带着点居高临下的派头,以及偶尔从手指缝里漏出来的一点进口零食、几张漂亮的彩色糖纸,都让赵峰觉得这才是“厉害人物”该有的样子。
于是,课间经常能看到赵峰凑在高启明座位旁,吹捧着省城的新鲜事,帮着高启明跑腿买汽水,俨然一副新晋小弟的模样。
“明哥,你这手表是外国牌子吧?真亮!”
“明哥,省城真的到处都有游戏厅?那种大型的?”
高启明则很享受这种追捧,矜持地点点头,偶尔施舍点小恩小惠。
陈默内心oS:‘好家伙,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不对,这比喻不恰当,侮辱绿豆了。这叫恶人自有…钱人磨?不对不对,这叫生态链重组,小霸王找到了新靠山,食物链底端的同学们又要瑟瑟发抖了?可惜,哥现在没空陪小孩子过家家。’
他的确没空。高三的学业压力如山般压下,但对陈默而言,这更像是系统性地执行一项早已规划好的“升级”项目。
当同学们还沉浸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原始阶段时,陈默已经悄然将后世高效的学习方法论搬上了战场。
他的课桌里,不再是杂乱无章的试卷和课本。
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厚厚的、分类清晰的文件袋。
他的笔记本,不再是工工整整的抄书,而是一张张色彩分明、线条交错,充满了符号和关键词的——“鬼画符”。
李伟有一次好奇地偷瞄了一眼,顿时感觉眼花缭乱:“默哥,你这画的啥?地图吗?”
陈默头也不抬:“嗯,知识地图。”
“啥?”
“思维导图,把零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线组成网,一网打尽,方便理解记忆。”陈默简单解释了一句。
李伟似懂非懂,只觉得无比高大上。
陈默的复习节奏更是精准得令人发指。
他有一个自己绘制的小日历,上面标记着不同的符号,哪天复习哪科的哪个章节,复习到什么程度,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陈默内心oS:‘感谢艾宾浩斯老爷子,你的遗忘曲线就是对抗记忆橡皮擦的神器。间隔重复,高效巩固,懂?’
他的错题本更是一绝,每道错题不仅工整抄录,还用红笔标注错误原因(概念不清?审题失误?计算粗心?),蓝笔写出正确解法,绿笔延伸出相关的知识点和易错点提示,旁边甚至还有星级标注重要程度。
那简直不是一个本子,而是一个结构清晰的错题数据库。
这一切,终于在一次数学公开课上,迎来了爆发性的展示。
那天,教室后面坐满了来自县里其他学校的数学老师以及本校的领导。
讲课的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周老师,他特意准备了一道综合性强、难度较高的压轴题,旨在展示本校的教学水平。
题目一出,台下学生们大多眉头紧锁,窃窃私语。
后面观摩的老师们也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这题确实有水平。
周老师环视教室,目光期待地落在了陈默身上:“陈默同学,你来试试看?”
陈默平静地站起身,走到黑板前。
他拿起粉笔,没有立刻计算,而是先在黑板中央写下了题目的核心条件。
然后,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发生了。
他没有直接解题,而是以核心条件为圆心,画出了一个分支!
接着,迅速地在不同分支上写下可能用到的定理、公式、以及不同的切入角度。
粉笔在黑板上飞快地移动,发出清脆的“哒哒”声。一个清晰无比、结构分明的思维导图逐渐呈现。
代数法、几何法、甚至还有一种老师们都略感陌生的极限思想(微积分的初步应用)……
三种截然不同的解题路径,以及它们所涉及的知识点,如同地图上的脉络一般,一目了然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只有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和后面老师偶尔压抑不住的吸气声。
画完导图,陈默才选择了一条最简洁的路径,流畅地写出了解题过程,答案水到渠成。
他转过身,放下粉笔,轻声说:“老师,我讲完了,其实这道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这个隐含条件,然后可以从这三个方向突破,其中第二种方法计算量最小。”
沉默。
足足过了好几秒,周老师才猛地反应过来,激动得差点把教案掉地上,他指着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声音都有些发颤:“陈…陈默同学,你这…你这画的是什么?这种方法……”
后面观摩的县教研组组长猛地站起身,扶了扶眼镜,几乎要凑到黑板前:“这…这是什么东西?知识结构图?不对!这比结构图更清晰!这思路…太清楚了!同学,你这叫什么学习方法?”
陈默被这阵仗弄得有点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呃,就叫它…知识导图吧,就是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方便思考和记忆。”
“知识导图…知识导图…”教研组长反复咀嚼着这个词,眼中闪烁着发现宝藏的光芒,“好!太好了!这种方法太科学了!周老师,你们学校出了个人才啊!”
周老师脸上笑开了花,与有荣焉。
陈默内心oS:‘基本操作,勿6,都坐下,真要让我把后世那些记忆宫殿、费曼学习法啥的弄出来,你们不得当场心脏骤停?低调,低调。’
这场公开课,陈默和他的“思维导图”一战成名。
课后,效应迅速显现。
李伟第一个扑上来:“默哥!默哥!那个图!教教我!太神了!”
连林薇也忍不住转过身,眼神复杂地看着陈默那些“鬼画符”笔记本,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陈默,你那个…导图,是怎么画的?有什么规律吗?”
陈默也没藏私,拿出纸笔简单给她和李伟讲了讲中心发散、关键词提取、逻辑分支等基本概念。
“就这么简单?”林薇有些怀疑。
“原理简单,但要精准提炼关键词,构建有效逻辑关联,需要很强的归纳总结能力。”陈默解释道,“你可以先从简单的章节开始试试。”
很快,班上掀起了一股模仿“陈默学习法”的小热潮,不少同学开始尝试画那种带着分支的图。然而,效果却天差地别。
有的人画出来的导图杂乱无章,比笔记还乱。
有的人只能机械地抄写标题,根本无法建立内在联系。
李伟对着物理课本鼓捣了半天,画出了一张堪比抽象派艺术品的“导图”,哭丧着脸问陈默:“默哥,为啥我画出来还是记不住?”
陈默瞅了一眼,沉默了一下,拍拍他的肩膀:“……没事,重在参与,可能……你比较适合题海战术。”
林薇倒是掌握得很快,她本身基础好,逻辑能力强,很快就画出了有模有样的导图,学习效率似乎有所提升。
但她发现,即便如此,她和陈默之间似乎依然存在着看不见的差距,那种对知识信手拈来、融会贯通的境界,她始终差了一筹。
陈默内心oS:‘方法论是屠龙技,但内力修为才是根本啊同学们,哥这看似轻松的背后,是三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带来的理解深度,是信息爆炸时代锻炼出的极致专注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是社畜被deadline虐出来的高效执行力,这些,你们暂时还真学不来。慢慢练吧少年们。’
他看着周围或狂热、或苦恼、或羡慕的同学们,笑了笑,继续低头完善他自己的“知识地图”。
他的征途,可不仅仅是高考这个小副本,这些科学修炼法,只是他强大自身的基石罢了。
而坐在后排的高启明,看着成为焦点的陈默,尤其是看到林薇竟然主动去请教陈默,手中的进口自动铅笔差点被捏断。
这种靠学习出风头的方式,让他感到一种无力又愤怒的憋闷。
喜欢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