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中心的牌子挂上,废弃小楼焕然一新,拥有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名称和一副勉强看得过去的骨架。但陈北玄深知,一个研发机构真正的灵魂,在于其进行研究和设计的能力。在二十世纪末,这种能力的核心载体,就是计算机。
然而,放眼整个719厂,除了厂部办公室那台主要用于文字处理和财务计算的、运行着doS系统的286电脑,以及技术科那台被陈北玄用于编写火控代码的386电脑外,再也找不出一台像样的计算机。这对于需要进行复杂图纸绘制、初步力学计算和算法仿真的研发中心来说,几乎是寸步难行。
向厂里申请采购?周卫国虽然全力支持,但厂里资金依旧捉襟见肘,外汇更是紧张,想要购买进口的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如Sun或SGI),无异于天方夜谭。国内品牌?性能远远达不到要求。
“我们必须自己想办法。”陈北玄在研发中心的第一次非正式会议上,对仅有的几名核心成员——小张、小李,以及后来加入的、对电子同样感兴趣的年轻技工小赵和小王说道。
他的目光落在角落里那几台从厂里各个角落搜罗来的、已经被淘汰的废旧电脑上。有古老的Ibm pc\/xt,有内存只有512K的兼容机,还有一些连外壳都没有、只剩下主板的“裸机”。
“我们自己组装一台!”陈北玄语出惊人。
“自己组装?”小张瞪大了眼睛,“陈工,我们……能行吗?这些零件都太老了,而且兼容性……”
“硬件性能不够,我们就从架构和软件上优化。”陈北玄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我们的目标不是运行最新的商业软件,而是满足我们现阶段最迫切的需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基础的科学计算。”
他立刻行动起来,将那几台废旧电脑彻底拆解,将所有还能用的零件分类摆放:几块不同型号的硬盘(容量从10m到80m不等)、几种规格的内存条、各种接口的显卡和多功能卡……
“cpU用这颗Intel
dx2-66,这是我们能找到的性能最好的了。”陈北玄拿起一块cpU,小心地吹掉灰尘,“主板用这块海洋牌的,虽然牌子不响,但扩展槽比较多。”
“内存太杂了,有30线的,有72线的……想办法把它们组合起来,看最大能扩展到多少。”
“显卡用这块trident 8900c,支持1024x768分辨率,勉强够用了。”
“硬盘……把这些小容量的都利用起来,做逻辑盘符。”
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在调配着一支由“老兵”组成的特殊部队。小张等人则成了他的工兵,拿着万用表测试电容电阻的好坏,用电烙铁小心翼翼地更换鼓包的电容,清理金手指上的氧化层。
没有现成的机箱,他们就用厂里废弃的铝合金板,自己敲打、钻孔,制作了一个简陋但结实的外壳。电源是从一台报废的设备上拆下来的工业电源,功率足,但噪音巨大。
硬件组装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经常是接上电源后,屏幕不亮,或者频繁死机。陈北玄就带着他们,一遍遍地排查线路,对照着好不容易找到的主板手册,调整跳线设置,测试内存的兼容性。
几天后,当所有部件被安装进那个自制的铝合金机箱,连接好电源和显示器后,陈北玄深吸一口气,按下了电源按钮。
“嗡——”工业电源发出巨大的风扇噪音。
显示器闪烁了几下,屏幕上开始出现bIoS自检的白色字符……
内存检测……通过!
硬盘识别……成功!
系统开始从硬盘引导……
当屏幕上最终出现“c:\\>”的doS提示符时,小小的研发中心里爆发出了一阵压抑的欢呼!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小赵激动地喊道。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是软件环境搭建。陈北玄的目标是运行一个名为“AutocAd R12”的软件,这是当时国内工程师能接触到的、相对主流的cAd软件,但对硬件要求不低。
他利用那台386电脑,通过软盘,艰难地将AutocAd及其运行库,一块一块地拷贝到这台拼装机的硬盘上。没有光驱,所有操作都依赖于那1.44mb的软盘,过程极其繁琐且容易出错。
同时,他还找来了一个名为“turbo c”的编程环境,以及一些基础的数学计算库。他需要编写一些辅助设计的计算程序和简单的仿真脚本。
经过数个不眠之夜的调试和优化,清除了无数个驱动冲突和配置错误后,陈北玄终于在这台拼装的486电脑上,成功地运行起了AutocAd R12!
当那个熟悉的灰色界面和十字光标出现在屏幕上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陈北玄拿起鼠标(他特意找来的串口鼠标),缓慢而精准地在屏幕上画出了一个简单的零件三视图。
线条流畅,指令响应虽然比不上后来的电脑,但已经完全具备了实用价值!
“从今天起,”陈北玄放下鼠标,对围在身边的年轻人们说,“这就是我们研发中心的第一台‘服务器’,也是我们通往数字化设计的大门。”
他看着屏幕上那个简单的图形,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记住今天,记住这台由我们亲手用废旧零件组装起来的机器。它或许简陋,但它代表着我们自力更生的开始。未来,我们会有更先进的计算机,但自主创新的精神,不能丢!”
这台嗡嗡作响、外壳粗糙的拼装电脑,成为了719厂研发中心诞生的第一个“奇迹”。它不仅仅是一台工具,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军工科技人员那种不等不靠、锐意进取的宝贵精神。
陈北玄坐在它的面前,开始绘制他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装备草图。一条用智慧和汗水铺就的、通往未来的数字化研发之路,从这台简陋的计算机开始,悄然延伸。
喜欢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