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砚辞站在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边缘。录音界面早已关闭,可那句“查一下近三年国内关于‘极端生物钟’或‘夜间认知峰值’的医学研究论文”还在他脑子里回响。他没动,目光却一直钉在东苑小院二楼那扇黑着的窗上。
宾客走得差不多了,主厅只剩几个佣人在收餐具。水晶灯还亮着,映得桌布上的水渍泛光。他忽然想起昨夜监控里她开灯的时间——三点零七分,笔尖落纸的声音隔着画面都像能听见。那种安静到近乎冷酷的专注,让他心头一震。
这节奏太熟了。
不是谁教出来的,也不是靠毅力硬撑出来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像呼吸一样自然。他闭了闭眼,一段模糊的画面浮上来:大学门口,雨下得急,一个穿旧风衣的女孩站在屋檐下等车,书包带子断了一根,她用左手拎着,右手护着怀里一叠资料。雨水顺着她的发尾往下滴,背影单薄,却站得很直。
那时他撑伞路过,想递过去,又停住了。还没开口,她已经走进雨里,头也不回。
那个背影,和现在这个女人重合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过去的。苏雨宁正把讲义塞进帆布包,动作利落,拉链拉上的声音清脆。他站在她身后半米远的地方,说:“我送你回去。”
她手一顿,没抬头,只问:“去哪儿?”
“你住的地方。”他说,“这么晚,打车也不方便。”
她这才抬眼看他,眼神很静,没有意外,也没有感激。“不用了。”她说,“公交末班车还有二十分钟。”
他皱眉:“你现在还在坐公交?”
“习惯比车次重要。”她背上包,绕开他朝门口走,“而且,我不喜欢麻烦别人。”
他跟了两步,在厅口停下。“你不觉得,我们是夫妻?”
她脚步没停。“协议写得很清楚,三年期满,各走各路。现在谈这些,没必要。”
话音落下,她已穿过庭院。石板路两侧的灯一盏接一盏亮着,照出她笔直的身影。他没追,只是站在廊下看着。
她走到铁门前,从包里掏出一辆共享单车的码,扫了一下,跨上去。夜风吹起她的发丝,衣角微微扬起。她骑得不快,但很稳,像是这条路走了千百遍。
他转身回书房,门关上的声音很轻。电脑还开着,监控画面停留在凌晨三点四十二分,她伏案写字的侧脸清晰可见。他放大窗口,盯着她手下的笔记本——字迹工整,条目分明,连标点都没有错位。
他打开搜索框,输入“江城师范大学 心理学 奖学金”,删掉年份,又加上“行为科学方向”。光标闪了几秒,他按下回车。
电话响得突兀。助理接得很快。
“查一下江城师范大学近三年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专业奖学金获得者名单。”他声音低,“尤其是拿过全额奖学金、有学术发表记录的女生。重点看大四那年有没有参与过时间管理或认知效率类课题研究。”
对方记下,问要不要调档案原件。
“先电子版。”他说,“明天上午十点前给我。”
挂了电话,他没关屏幕。名单还没出来,可他已经确定——那个雨夜的女孩,就是她。
她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幸运儿,也不是靠替嫁爬上来的攀附者。她是早就把自己活成一把刀的人,只是没人看见她在暗处磨了多少年。
他盯着画面里她合上本子、关灯起身的动作,忽然问:“你到底……用了多少时间,才把自己藏得这么深?”
没人回答。
他起身倒了杯水,喝了一口又放下。桌上摆着她刚才用过的茶杯,底沿有一点唇印,淡淡的,像被刻意擦过。他盯着看了两秒,伸手拿起来,放进消毒柜。
窗外,月光照在空荡荡的庭院里。单车道上还留着一道浅浅的轮胎印,从大门一路延伸到拐角,然后消失。
---
苏雨宁骑到楼下时,车锁自动落锁。她推着车进院子,链条发出轻微的咔哒声。三楼那户人家还在吵架,女人的声音断断续续飘下来,说着“钱呢”“你又赌”之类的话。她没抬头,径直把车停进角落的铁架,锁好。
钥匙插进房门时有点涩,她轻轻晃了两下才拧开。屋里灯一亮,熟悉的陈设扑面而来:小书桌靠墙,台灯歪着头,上面贴着一张便签,写着“ppt修改-明早九点交”。床边堆着几本专业书,最上面那本翻到中间,夹着一支蓝色荧光笔。
她脱鞋进门,先把包挂在门后钩子上,再把讲义抽出来摊在桌上。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图书馆值班组长发来的消息:“今天表现很好,顾家那边没找麻烦吧?”
她回了个“没事”,又补充一句“明天照常来”。
洗完澡出来,她坐在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的瞬间,邮箱提示有新信件。发件人是公司人事部,标题写着《入职培训安排通知》。
她点开附件,逐条浏览。培训从下周一开始,地点在总部大楼三层会议室。第一天是团队破冰,第二天是系统操作演练,第三天要提交一份岗位分析报告。
她翻到日程表最后一栏,备注写着:所有新人需准备三分钟自我介绍,内容包括教育背景、实习经历及职业目标。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合上电脑。起身去泡了杯咖啡,没加糖。端回桌前时,顺手拉开抽屉,取出一个牛皮纸文件袋。里面是一沓打印好的资料,最上面一页写着《江城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名录(2019届)》,下面压着几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复印件,作者栏清一楚写着她的名字。
她没多看,把袋子推进抽屉深处,重新打开电脑。
文档新建一页,标题打了两个字:“自我……”
她停住,删掉,换行,重新输入:
“各位同事好,我是苏雨宁,毕业于江城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曾参与‘高效学习行为模型构建’课题研究,以下是我的岗位理解——”
敲完第一段,她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十一点四十七分。
她起身走到床边,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块老式怀表。金属壳冰凉,表面有一道细小的划痕。她拇指轻轻擦过,翻开盖子,指针静静停在十一点四十七分。
再过十三分钟,三点。
她躺下,闭眼,没关灯。
---
顾砚辞拨通第二通电话时,语气比刚才沉了些。
“名单里如果有叫苏雨宁的,单独标注出来。”他说,“查她在校期间的所有公开活动记录,尤其是学术论坛、校外讲座这类非课程性质的出席情况。”
助理应了声是。
他又补了一句:“顺便查一下,她有没有在校刊发表过文章,题目是什么。”
电话挂断,他靠进椅背,目光落在书房角落的相框上。那是几年前拍的家族合影,他站在后排,表情淡漠。照片里的人都笑着,唯独他像局外人。
他忽然想到宴会上她面对继母时的样子——没有怒意,没有慌乱,甚至连语气都没变。可每一句话都像钉子,精准地打进对方的破绽里。
那样的冷静,不可能是临时练出来的。
他起身走到书柜前,抽出一本厚册子,《顾氏集团近五年战略投资年报》。翻开最后一页附录,有一张手写备注清单,是他亲自列的并购标的评估标准。其中一条写着:“决策响应速度优于行业均值30%以上者,优先考虑。”
他盯着那行字,忽然笑了下。
原来他欣赏的特质,早就被人用另一种方式活成了日常。
他把书放回去,顺手碰倒一支笔。笔滚到地上,停在监控画面投影的边缘,正好压住她关灯那一刻的影像。
他没捡。
喜欢寒门学霸替嫁竟然入了豪门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寒门学霸替嫁竟然入了豪门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