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武英殿。
虽已是初夏时节,但殿内却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阴冷气息。摄政王多尔衮端坐在原本属于皇帝的宝座之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紫檀木扶手,目光阴沉地扫过殿内垂手侍立的满汉王公大臣。他的面前,摊开着一份来自江南的、字字泣血的战报——多铎兵败镇江,粮草被焚,被迫北撤;以及另一份更早送达的、关于西线左良玉全军覆没的紧急文书。
败了?竟然败了!
而且败得如此彻底,如此难看!
多铎,他寄予厚望的亲弟弟,率领着八旗精锐和数十万归附汉军,竟然奈何不了一个仓促建立的南明小朝廷?甚至连老巢扬州大营都被一股流寇端了?
还有左良玉那个废物!数十万大军,一夜之间灰飞烟灭!简直是废物中的废物!
一股邪火在多尔衮胸中翻腾,几乎要冲破他的胸膛。但他毕竟是枭雄,强行将这口怒气压了下去,只是那冰冷的眼神,让殿内所有大臣都感到脊背发凉。
“都说说吧。”多尔衮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重压,“江南……还有西边,怎么回事?我大清铁骑,何时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了?”
殿内一片死寂。范文程、洪承畴等汉臣更是将头埋得更低,生怕成为摄政王怒火的宣泄口。
半晌,老成持重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才缓缓开口:“摄政王,南明虽弱,然据险而守,又有新式火器之利,多铎王爷一时受挫,亦在情理之中。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重整旗鼓。”
“新式火器?”多尔衮冷哼一声,“就是多铎战报里提到的,那种射速快、打得准的炮?还有那种不用火绳的鸟铳?”他看向洪承畴,“亨九(洪承畴字),你在明国多年,可知底细?”
洪承畴连忙出列,躬身道:“回摄政王,臣在明国时,虽知有工匠钻研火器,然绝无如此犀利之物。据臣推测,此必是那伪弘光小儿,不知从何处招揽了能工巧匠,或是得了泰西(指欧洲)最新技艺,方才突飞猛进。此物……确实是我大清劲敌。”
他话说得委婉,但意思很明白:朱慈烺带来的变化,是颠覆性的。
多尔衮眉头紧锁。火器之利,他自然知道。大清能入关,红衣大炮功不可没。但若南明在这方面形成了代差优势,那以后这仗就难打了。
“不仅仅是火器。”多尔衮敲着扶手,目光锐利,“还有那个秦良玉!一个老妪,竟能摧枯拉朽般击溃左良玉数十万之众!还有那个神出鬼没的李定国!多铎的粮草,就是他烧的!这些人,以前怎么没见有如此本事?”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忌惮:“最可怕的,是那个朱慈烺!一个深宫长大的太子,逃到南京才多久?就能整饬内部,推行什么‘新政’,还能让秦良玉、史可法、乃至李定国这样的人物为其所用?你们不觉得,此人……太过反常了吗?”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心中都是一凛。是啊,按照常理,崇祯死后,南京那群官僚内斗不休,弘光政权应该迅速崩溃才对。怎么这个朱慈烺上台后,反而有种焕然一新、甚至越打越强的感觉?
范文程沉吟道:“摄政王明鉴。此子确非常人。观其行事,杀伐决断,不拘一格,重用宋应星等工匠,强推清田,颇有……颇有洪武、永乐之遗风。若任其坐大,必成我心腹大患!”
“心腹大患……”多尔衮喃喃重复了一句,眼中寒光一闪,“绝不能让他坐大!”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南京的位置:“多铎新败,士气受挫,短期内难以再组织大规模南下。但南明经此两战,亦是强弩之末,内部矛盾必然凸显!”
他转过身,扫视群臣:“传令多铎,收缩兵力,稳固江北防线,特别是徐州、淮安一线,绝不能让南明北上!同时,加紧整顿降军,操练水师,仿制南明火器!本王就不信,我大清举国之力,还仿造不出几门快炮!”
“另外,”多尔衮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不能只靠刀兵。给本王加大策反力度!南京朝廷里,那些不得志的、贪恋富贵的、还有被清查田亩触怒的,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对象!还有那个逃到江西的左良玉残部,能招抚的尽量招抚,给官给爵,让他们去给朱慈烺捣乱!”
“至于西边……”他的手指移向陕西、湖广,“李自成残部现在如何?张献忠又在干什么?”
有负责情报的臣子回禀:“禀摄政王,李自成自去年潼关败后,流窜湖广,其部众离心,实力大不如前,目前似乎在荆州、承天一带活动,动向不明。张献忠已率主力入川,似乎有意割据巴蜀,但四川明军仍在抵抗,战事胶着。”
多尔衮冷哼一声:“一群流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过,也不能让他们闲着。派人去接触李自成,告诉他,只要他肯归顺我大清,过去恩怨一笔勾销,封他个王爵也不是不可以!让他去搅乱湖广,牵制何腾蛟、袁继咸,别让他们有机会支援南京!”
“那张献忠……”
“先不必管他!让他和明军在四川互相消耗!”多尔衮摆摆手,做出了战略取舍。他现在的主要精力,必须放在对付那个愈发诡异的南明弘光政权上。
“还有,”他最后补充道,语气森然,“给我仔细查!查那个朱慈烺!他身边都有什么人?那些新式火器到底是谁造的?格物院是什么东西?本王要知道他的一切!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武英殿的议事,在一种凝重而充满杀机的气氛中结束。多尔衮第一次真正将南明视为平等的、甚至更具威胁的对手。他知道,征服江南,不再是一场轻松的追亡逐北,而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甚至可能决定国运的长期战争。那个名叫朱慈烺的年轻人,像一颗突然崛起的灾星,照亮了南方的天空,也让他这位北方的掌控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与挑战。
喜欢日曜南明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日曜南明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