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部的通讯室里,电台的“滴滴答答”声在清晨的安静里格外清晰。周明轩戴着耳机,手指在电键上快速敲击,额角沁出细汗——这是今早收到的第三份电报,前两份都是友军传来的日军动向,没什么要紧,可这份从贵州方向来的信号,频率格外熟悉,是周世昌那边常用的波段。
“成了!”周明轩猛地摘下耳机,抓起刚译好的电报纸,快步往陈砚的办公室跑。走廊里遇到正去训练场的石刚,他只来得及喊一句“周世昌先生来电,有物资消息”,就没了踪影,石刚眼睛一亮,也赶紧跟了过去——自从合肥粮荒缓解后,弟兄们最盼的就是武器补充,现在终于有了动静。
陈砚正在看121师的装备统计表,桌上摊着的纸上密密麻麻记着数字:全师三千二百人,能正常使用的步枪一千三百支,重机枪只剩四挺,子弹人均不到二十发。他皱着眉叹气,听见门外的脚步声,抬头就见周明轩举着电报纸冲进来,石刚跟在后面,眼里满是期待。
“副师长,周先生的电报!”周明轩把电报纸递过去,声音都带着颤,“贵州那边募集到物资了,一千支汉阳造,还有五千斤糙米!”
陈砚赶紧接过电报,逐字逐句看,指尖划过“一千支步枪、五千斤粮,已交由商会车队运送,预计三日后抵六安,沿途恐有日军小股部队活动”这几行字,心里又喜又沉。喜的是这些物资正好解燃眉——一千支步枪能让每个新兵都配上枪,五千斤粮够全师吃半个月;沉的是六安一带日军活动频繁,之前王锐去商会借粮时就遇过巡逻队,车队这么大动静,怕是会出事。
“吴师长呢?”陈砚收起电报,起身就往外走,“这事得跟他商量,物资太重要,必须确保安全。”
吴剑平正在院子里查看新兵训练,听见陈砚的声音,拄着拐杖迎过来。听完电报内容,他眼睛也亮了:“太好了!有了这些枪和粮,咱们121师就能正经扩编了!六安那边的日军我知道,前几天收到情报,有股两百多人的鬼子在那一带游荡,专抢运输队。”
两人往师部走,正好遇上林晚从医疗站过来,她手里拎着药箱,见两人神色凝重,随口问了句。陈砚简单说了物资的事,林晚也点头:“要是能把药也多运些就好了,医疗站的消炎粉快用完了。”陈砚心里记下来,想着等后续跟周世昌再提一句——现在先顾着武器和粮食,这是部队的命根子。
很快,王锐也被叫到了师部。他刚从炊事班对账回来,手里还攥着粮本,听说有五千斤粮和一千支枪,当场拍了桌子:“副师长,让俺去接!俺熟六安的路,上次借粮就绕开过鬼子巡逻队,保证把物资全带回来!”
陈砚点点头,早料到他会主动请缨——王锐管后勤这么久,最清楚部队缺啥。他铺开六安一带的地图,手指点在六安西南的山道上:“你看,车队从贵州过来,必经六安的毛坦厂镇,那里是山区,鬼子常在镇上设卡。你带两百人,提前去毛坦厂附近接应,别走大路,绕后山的小道,遇上鬼子别硬拼,用佯攻把他们引开就行。”
“俺明白!”王锐凑到地图前,手指顺着山道划了一圈,“俺带二营的弟兄,都是熟山地的,再让石刚哥派几个苗族弟兄跟着,他们鼻子灵,能提前察觉鬼子动静。”
石刚在一旁立刻应下:“没问题!俺让阿木他们五个去,都是跟着铁柱哥打过仗的,追踪、设伏都在行。”
陈砚又看向周明轩:“你跟车队保持电台联系,让他们每天报一次位置,一旦发现鬼子,立刻改道。另外,跟六安的地下党联系一下,让他们帮忙盯着鬼子动向,有情况及时传信。”
周明轩赶紧记在本子上:“放心,昨天刚跟六安地下党通了话,他们愿意帮忙,说可以在镇上设个眼线,盯着鬼子的卡哨。”
事情敲定下来,消息很快在营地里传开了。训练场上的士兵们听说贵州要送枪送粮来,训练劲头都足了不少。罗二柱扛着旧汉阳造,刺杀动作都比平时有力:“有了新枪,俺也能跟鬼子好好拼一场了!”马小虎在一旁接话:“听说还有五千斤粮,以后再也不用喝稀粥了!”
陈砚站在土坡上看着这一幕,心里踏实了些。他知道,这些物资不仅是装备和粮食,更是给121师的底气——有了这些,就能补充新兵,把部队扩编得更像样,以后再遇上鬼子,也能多几分胜算。
傍晚的时候,周明轩又收到周世昌的补充电报,说车队里还夹带了二十斤草药,是贵州老郎中特意晒的止血草和消炎草,让林晚先用着。陈砚把这事告诉林晚时,她正给一个百姓包扎伤口,闻言笑着说:“周先生想得真周到,这些草药正好能配成药膏,治外伤管用得很。”
师部的灯亮到半夜。陈砚和吴剑平对着地图,又把王锐的护航路线捋了一遍,把可能遇到鬼子的几个点都标出来,叮嘱王锐多带手榴弹和烟雾弹,实在不行就用烟雾弹掩护车队撤退。王锐一一记下,临走时拍着胸脯保证:“副师长,俺就算拼了命,也得把物资带回来!”
陈砚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用拼命,保住弟兄们,保住物资,都重要。记住,绕路走,别跟鬼子硬刚。”
王锐点头应下,转身去准备——挑选士兵、检查武器、整理干粮,忙到后半夜才歇。营地里静下来,只有通讯室的电台还偶尔传出几声“滴滴”声,像是在为即将启程的车队,提前传递着远方的乡音与牵挂。
陈砚站在师部门口,望着贵州方向的夜空,心里默默念叨:周世昌,还有贵州的乡亲们,多谢你们的支援。这一趟,一定要平安把物资接回来,不辜负你们的心意,也不辜负121师的弟兄们。
夜风吹过,带着几分凉意,却吹不散营地里隐隐的期待——再过三天,那支载着枪和粮的车队,就要踏上布满危险的路途,而121师的弟兄们,已经做好了迎接支援、也迎接挑战的准备。
喜欢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