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寒风初起。彭城与下邳的广袤土地上,战争的创伤尚未完全平复,但一股新的生机已经开始涌动。
在彭城国相孙嵩的主持下,一系列安民措施迅速推行。来自青州书苑的年轻官吏们被分派到各县,他们带着青州成熟的治理经验和饱满的热情,深入乡里,登记户籍,清查田亩。
在彭城县外巨大的临时安置区,景象繁忙而有序。糜竺统筹的粮秣、布帛、药品源源不断运来。孙嵩亲自坐镇,指挥吏员和兵士搭建更多的窝棚,分发过冬的物资。
“老乡,来自沛国何县?家中几口人?”一名年轻的青州书苑学子,操着还有些生硬的当地方言,耐心地询问着面前面带惶恐的移民。
“回…回官人,小的来自沛国相县,家中五口,这是户籍…”一名老者颤抖着递上一片磨损严重的木牍。
吏员仔细核对,然后在崭新的竹简上认真记录:“相县李翁,户五口。已登记。可去领取五日口粮,并冬衣一套。待田地划分完毕,会另行通知。”
“多谢官人!多谢刘使君!”老者感激涕零,带着家人千恩万谢地去了。
太史慈和赵霆则忙于整编军队,修缮城防。彭城郡兵与投降的薛礼旧部、表现良好的被重新打散整编,汰弱留强,注入青州军的骨干,按照青州军制进行操练。城头之上,“刘”字大旗和“太史”将旗迎风招展,士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孙嵩根据刘备的指示,开始有计划地将部分聚集在彭城的沛国移民,分流至相对地广人稀的下邳国。
“王相国,”孙嵩与刚刚抵达下邳不久的王修通信,“彭城涌入人口众多,虽极力安置,然冬日渐临,恐有不足。主公有令,可分流部分移民至下邳,彼处经笮融之乱,人口流失,正需充实。已甄别出三千户勤恳人家,不日将派人护送前往,还需王相国早作准备。”
下邳国,面临的局面则更为复杂。王修到任后,面对的是一座被浮屠教深深影响的城池。街头巷尾仍可见到废弃的寺庙和游荡的僧侣,许多百姓思想僵化,生产荒废。
王修并未急于求成,他采取了稳健的策略。首先,他下令保护守法寺院,但严禁其干涉政务、拥有武装、放贷盘剥。对于借教敛财、蛊惑人心、曾有恶行的僧侣,则坚决打击,明正典刑。
其次,他大量启用青州书苑的学子担任基层官吏。这些年轻人充满活力,不受当地盘根错节的关系影响;设立乡学,教化孩童;宣讲刘备的仁政和朝廷法度,逐步扭转被笮融扭曲的价值观。
从沛国经彭城归来的赵云和夏侯兰则率军肃清了境内残余的匪患和笮融溃兵,同时严格约束部下,秋毫无犯,与王修的文治相得益彰。夏侯兰更时常率骑兵巡视与广陵郡的边界,警惕袁术。
当第一批从彭城分流过来的移民抵达下邳时,王修早已命人准备好了临时的住所和口粮。这些沛国移民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劳动力,更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无形中冲击着下邳原本沉闷的社会结构。
“王国相,你看这下邳城,总算有点活气了。”夏侯兰陪着王修站在城头,看着城外正在划分田地的移民和本地百姓,感慨道。他曾见过这里的死寂,如今的变化让他欣喜。
王修捻须微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欲彻底清除笮融流毒,导民归于正途,尚需时日。然,主公英明,政令通达,更有诸位将军鼎力相助,假以时日,下邳必能如彭城一般,焕发新生。”
他望着远方忙碌的人群和袅袅升起的炊烟,继续道:“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安然度过这个冬天。有了温饱,人心才能安定,才能谈及其他。”
在刘备的统筹和郭嘉、陈登的运筹下,在孙嵩、王修、太史慈、赵云等文武的共同努力下,彭城与下邳这两颗徐州的新棋子,正逐步走上正轨。这个冬天,对于两郡的百姓而言,或许将是多年来第一个不用担心战乱和饥寒的冬天。希望的种子,已然在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上,悄然播下。
喜欢特种兵穿越刘备再造大汉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特种兵穿越刘备再造大汉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