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将郭显的建议告诉郭嘉、辛毗等人,让他们议一议,只是没提郭显的名字。
结果几个谋士意见不一,而且针锋相对。
郭嘉表示赞同。
他认为,乌桓也好,鲜卑也罢,蛮夷都是畏威而不怀德,最好的办法是武力征服,而不是怀柔。当初以雷霆之威,迅速解决了辽东属国的苏仆延,逼走了辽西的蹋顿,就是最好的例子。
唯一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清理右北平的乌延,算是留下了后患。
不过乌延实力有限,威胁也不大,可以留下。白山则不然,九千余落,几乎是其他乌桓的总数,如果不加以控制,迟早会成为麻烦。
难楼死了,上谷、代郡乌桓分裂了,很好,但是还不够。应该趁着他们分歧未消,仇恨还在,继续威逼利诱,让他们出塞,去和鲜卑人争夺牧场。
说完之后,郭嘉意犹未尽,直言袁熙平定草原虽然顺利,杀伤却不够多,略嫌软弱。鲜卑人并不怕他,所以才有轲比能和匈奴人勾结。乌桓人就更不用说了,貌似恭敬,其实一直在讨价还价。
哪一天袁熙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肯定会翻脸。
对郭嘉的意见,辛毗和卢毓都表示反对。
辛毗说,对胡人固然不能一味怀柔,却也不能一味用武,当文武兼用,恩威并施。乌桓人离边塞近,又一向听候调遣,就没必要逼得过紧。否则不仅会逼反乌桓人,还会让鲜卑人觉得依附无用,不如武力对抗,甚至是联合起来对抗。
如此一来,草原上很可能又会形成联盟,幽燕都护府将面临重大威胁。
就凭幽州现有的一万多骑,能够踏平草原吧?
就算兵力够,粮草呢?
如果说辛毗的反对还是讲道理,卢毓的反对则更近乎人身攻击。他态度激烈,近乎讨伐,说郭嘉的想法过于幼稚,完全不顾幽州的现实,只知放火,不顾后果,是典型的关东士大夫思维。
他还拿凉州做例子。凉州之所以乱了百年,不就是因为你们关东人不在乎凉州的得失,只顾自己的利益,到了凉州只想中饱私囊,捞一把就走?
见卢毓这么说,郭嘉还无所谓,谈笑自若,辛毗却有些控制不住情绪,脸色阴沉。
见气氛不对,袁熙立刻叫停。“子家,就事论事。”
卢毓也知道自己嘴滑了,不仅牵连了辛毗,还连袁熙都一并打击了。可是让他认错,他也不肯,只是拱手对袁熙说道:“大王,军师之计,万万不可,还请大王明鉴。乌桓与鲜卑、匈奴不同,他们从一开始就与我汉人亲近,千万不能逼他们太甚。”
袁熙仔细想想,觉得辛毗和卢毓说得都有道理。郭嘉说的也没错,但是失于偏激,与自己的长期目标不符。杀戮可以解决一时问题,却不能长治久安。眼下没有非杀不可的理由,还是缓一缓比较好。
——
过了几日,袁熙到达宁县,与赵云见面。
得知赵央身体不佳,赵云很是担心。袁晚知道后,表示她想回蓟县去,除了拜见王后甄宓之外,顺便也可以陪陪赵央。她有生育经验,或许可以帮帮赵央。
袁熙答应了,他正需要赵云陪他巡视草原,让袁晚母女回蓟县去再合适不过。
袁熙随即提起了苏细君。
他一开口,赵云就笑着说,最近来提亲的部落大人可不少,有些还是远近闻名的少年豪杰。不过赵云和袁晚的态度很一致,苏细君最好的归宿是嫁给汉人,而不是胡人。
她本身就有胡人血统,只有嫁给汉人,才能渐渐融入中原。
当然,这个想法最后能否实施,还要看袁熙的态度。身为幽燕都护府的三大将之一,甚至是最重要的大将,赵云的子女婚姻首先要考虑幽燕都护府的稳定,不能只顾着一己所好。
袁熙听了,哈哈大笑,觉得将袁晚嫁给赵云是对的。
嫁到草原的三个袁氏女中,袁晚是最聪明的,可惜之前她嫁的苏仆延实力太弱,发挥不了她的价值。现在嫁给赵云,虽然是妾,却拥有了更大的能力。
袁熙又将郭显的建议告诉赵云,想听听赵云的意见。
赵云反复考虑后,表达了与辛毗类似的建议,不赞成现在就对乌桓人动武。
对北疆人来说,乌桓人的确与鲜卑人、匈奴人不同。虽然常有叛乱,却没有与中原王朝长期对抗的经历,更多的时候是幽州武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味以蛮夷视之,大加杀戮,只会逼他们造反。
在这方面,公孙瓒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公孙瓒的个人能力的确不俗,即使是在名将辈出的北疆,他也是数得上的将领。他唯一的问题就是对乌桓人太狠了,动不动就杀,而且动辄屠族,一个不留,搞得乌桓人都恨他,不愿和他合作。
当初朝廷调他去凉州平叛,就是因为他催乌桓人催得太狠,处理不当,造成乌桓人出塞叛逃,白白损失了一个立功的好机会。如果他当时处理得稍微稳妥一些,能够带着白马义从和幽州精骑到凉州参战,功劳绝不在孙坚、董卓之下。
听赵云说起公孙瓒,袁熙也觉得可惜。
“郭军师是中原人,对北疆的情况多少有些隔阂。但郭军师身为汝颍人士,不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倾向怀柔,着实是个奇士。”
袁熙笑了。“你也觉得他与众不同?”
“臣在中原数年,像郭军师这样的的确不多。怎么说呢,中原名士,大多彬彬有礼,却难以亲近,唯有郭军师不拘小节,落拓不羁,而且识人极准,多谋善断,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他咄咄逼人。能用他的,视他为珍宝。不能用他的,视他如敝履。”
袁熙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倒是想用他,可惜他却不肯为我所用,一心只有故主。”
赵云眼神微闪。“大王是说曹孟德?”
袁熙点点头。“他之所以留在这里,只是因为曹冲。”
赵云笑道:“他的心情,臣能理解。除了一见钟情般的君臣相知外,他可能还是有些不甘,总觉得曹孟德不该死在乌巢。对曹孟德来说,他那十多年的征战中,比乌巢更凶险的比比皆是,最后都化险为夷了。反而是乌巢成了折戟之地,多少有些意外。也许,这就是命吧。”
喜欢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