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却兴致极高,酒宴结束,意犹未尽,单独留下袁熙说话,又让甄宓到后院去见刘夫人。
没有了外人,袁熙也不想再装了,脸上没了笑容。
袁绍挥退侍者,也收起了笑容,上下打量着袁熙。“不舒服?”
“岂敢。”袁熙拱拱手,怏怏地说道:“在幽州放肆惯了,现在天天闷在驿舍里,不适应。”
“这就是礼啊。”袁绍感慨地说道:“礼就是束缚人的,要不然怎么说克己复礼呢。你也不能太放肆了,要学会这些礼节才行。你在幽州化胡为夏,别自己反倒成了胡人。”
袁熙眉头微皱,不卑不亢地说道:“如果只是克己,也就罢了。就怕律己不严,只会苛责别人,甚至以礼杀人,那就太可怕了。”
袁绍眼神微凛,沉默片刻。“你还是咽不下这口气,要为昭姬鸣不平吗?”
“不仅是昭姬,还有千千万的中原女子。她们被凉州人掳走,被匈奴人掳走,艰难求生,最后还要被人苛责气节,实在有些莫名其妙。身为男子,不能保一方平安,坐视妇孺被敌人掳走,不思己过,反而苛责女子不能守节,才是真正的耻辱。”
袁绍眼皮轻抬,忍不住撇了撇嘴。“你果然是被胡人影响太深,蛮横得很。”他一声叹息,又道:“不过,我喜欢你的蛮横,这才是大丈夫应有的样子。有你守边,我才能睡得安稳。”
袁绍态度温和,袁熙心情也舒畅了些,不好再板着脸。他拱手道:“阿翁,边疆要想长治久安,也得中原稳定才行。胡人也是人,都想过好日子,不到万不得已,谁想拼命呢。但边疆土地贫瘠,能养活的人有限,要中原支援才行。幽州能定,功在冀州。”
袁绍眼睛一亮,上下打量了袁熙两眼。“显雍,你这是帮显甫说情吗?”
袁熙摇摇头。“我不是为谁说情,我只是在阿翁面前直言不讳而已。冀州不能乱,冀州乱了,幽州也一定会乱,我的一点功劳很快就会变成罪责。”
袁绍哑然失笑。“算你有自知之明。不过不用等到幽州乱,现在已经有人说你养寇自重了。”
袁熙愕然,随即又一声苦笑。
袁绍又道:“不想知道是谁吗?”
袁熙摇摇头。“我大致猜得出。”
“哦,说来听听。”
“冀州人不会说这样的话。虽然冀州为幽州提供了不少粮食,但幽州也为冀州提供了大量的牲畜,连肉价都跌了不少,更有不少人经商发了大财。且幽州安定,胡人不入塞劫掠,对冀州也有利。能说这种话的只能是远离幽州,不用担心胡人侵扰,又没能从中获利,眼红冀州人的中原人。”
袁绍忍俊不禁,一拍大腿。“显雍,你真是……”他摇摇头。“居然有人说你傻,依我看,他们才是真的傻。你虽然经学造诣有限,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悟性,一语道破真相。”
他顿了顿,又道:“莫非这就是统领骑兵的天赋?”
袁熙并不因为得到了袁绍的夸奖而高兴,反倒更加愤怒。“他们的记性真好。凉州人、匈奴人劫掠汝颍好像还不到十年,他们就全忘了。”
“人嘛,难免利令智昏。他们这么说,无非是因为不能从中得利,反要付出代价。从去年开始,冀州接连两次大战,消耗太大,已经无力支撑,接下来不得不从中原调运钱粮。涉及到利益,他们哪里还顾得上脸面,背后中伤都只是开始,还有更无耻的手段在后面,你且等着吧。”
袁熙无语,甚至有些惶恐。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袁绍为什么要单独留他说话。
袁绍面临的问题,也是他即将要面临的问题。
在冀州无法提供钱粮的情况下,如果中原不肯补上这个缺口,随时会乱的不仅仅是冀州,还有幽州。
而且幽州乱起来的后果会比冀州更严重。
“你现在知道我为什么不愿让汝颍人独大了吧?”袁绍意味深长的看着袁熙,伸出手,轻轻拍了拍袁熙的肩膀。“一旦他们独揽大权,他们要抛弃的不仅是凉州,还有并州、幽州,甚至包括交址。凡是要投入钱粮,却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的,全都不要。”
袁熙吓了一跳。“这怎么能行?”
“所有人都知道不行,但他们就是觉得可以,而且非此不可。”袁绍摆摆手,示意袁熙稍安勿躁。“他们眼里没有天下,只有他们自己的利益。这是光武皇帝当年种下的因,结出的果,现在轮到你我父子面对了。显雍,我这两天在考虑一个问题,想听听你的意见。”
“阿翁请说。”
“代汉之后,我不想以洛阳为都。”
“那阿翁想立都何处?”
“邺城,或者长安。这两个各有利弊,我暂时也无法定夺,所以也没和其他人提及。今天说到这儿了,就先听听你的意见。”
袁熙半晌没说话。
如果之前没听袁绍说起中原世家的自私自利,一下子听到袁绍这个想法,他只会觉得袁绍还是想扶持袁尚。邺城也好,长安也罢,现在都控制在冀州人手中。
可是听了袁绍对中原世家的评价后,他非常理解袁绍的担忧。
如果继续以洛阳为都城,汉室面临的问题就无解,中原世家会进一步坐大,最后威胁到袁氏王朝。
袁氏自己就是这么起家的,太清楚这里面的问题了。只不过攻守之势异也,之前是进取,要利用这个优势,现在却要守成,必须遏制这个优势。身份变了,考虑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
当然,他不觉得这是袁绍临时起意,肯定是早就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不能说。万一让中原世家知道了,袁绍能不能顺利代汉都是个问题。
从这一点来说,袁绍对自己还真是另眼相看,充分信任,不担心自己会说出去。
考虑了半晌后,袁熙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论地理,还是长安好。邺城无险可守,还不如洛阳呢。”
袁绍满意地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但关中虽然号称八百里秦川,能养活的人还是太少了。用不了几年,只要户口稍有恢复,就不得不耗费人力物力,从关东运粮。邺城就没这样的问题,冀州户口多,地域广,运输也方便,足以供养京师。”
袁熙觉得也对,长安、邺城各有利弊,谁也没有绝对的优势。
他挠挠头。“立都是百年大计,非我能力所及,阿翁还是和文武好好商量。不管阿翁最后立都何处,我都支持。”
袁绍大笑,用力拍拍袁熙的肩膀。“有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喜欢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