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配和刘备谈得很顺利,只有一个要求,让刘备有些为难。
他要刘备主动请战,以示接受袁尚的指挥。
他说的理由很简单,袁尚需要这个功劳,而且必须是首功。为了避免将来有什么分歧,刘备主动请战,他立的功自然也属于袁尚,不会再归袁熙。
刘备很为难,却抵挡不住诱惑,最后决定考虑一下。
审配没有多说什么,表示等你的好消息,就回去了。
他不觉得刘备能拒绝他的提议,所有的犹豫只不过是利益的权衡罢了。
送走审配,刘备回到大营,先找来了简雍、糜竺。
一听刘备说要主动请战,简雍、糜竺吓了一跳,随即表示反对。
全是骑兵,怎么攻城?
再说了,出发之前,袁使君就说得明白,你的任务是接管辽东,不是攻克辽东。协助袁尚作战即可,不必作为主力。
攻城的伤亡有多大,你不知道吗?
辽队三面环水,只有一面适合进攻。城里城外有公孙度亲自率领的大军,你觉得五千人就能拿下来?
别说什么袁尚也会发起进攻,他就是想让你做猎犬,帮他啃这个硬骨头。真打起来,你看他能出多少力。真要强攻,他何至于到现在还没动静。
见简雍、糜竺都表示反对,刘备也犹豫了。
他铺开地图,看了又看,也觉得这一战过于凶险。就算袁尚给了他五千冀州兵,最后能活下来多少,也不容乐观。相比之下,以骑兵进行游击,切断公孙度与襄平城之间的联系,几乎没什么风险。
但是,富贵险中求,没风险,也就意味着没收获。
袁尚束手无策,如果心生退意,选择撤兵,这一战也许就到此为止了。
刘备咬咬牙,又派人叫来了关羽、张飞。
这一次,他没有用商量的口吻,而是直接宣布,自己要向袁尚借兵,参与攻击辽队城的战斗。
“冀州兵虽强,却无大将。”刘备一脸不屑地说道:“给我五千精兵,有你们二人相助,我一定能撕开公孙度的防线,立下大功,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勇士,谁才应该成为辽东的主人。”
关羽、张飞本来还想劝劝,见刘备如此意气风发,也来了精神,表示可行。
简雍、糜竺也意识到,刘备想在辽东站稳脚跟,一点风险不冒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真能打出名声,不仅将来接管辽东有好处,对之后征服乐浪、三韩也有帮助。
越是偏僻之地,越是崇尚勇气,关羽一战斩杀公孙康,威震辽东,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
刘备随即赶到袁尚大营请兵。
袁尚爽快的答应了他,拨了五千步卒给刘备,又通告全军,包括远在襄平的鲜于辅。刘备要攻辽队,牵制襄平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为了能让鲜于辅听令,袁尚不仅确认了刘备之前的承诺,还加了一条。
可以让鲜于辅先进城三天。
鲜于辅接到命令后,没有任何表示,算是默认。
照例,他又给袁熙写了一封军报,通报形势的变化,只是一字不提袁尚的承诺。
——
刘备收到五千冀州兵后,随即进行了安排。
他将关羽、张飞率领的乌桓骑兵调给糜芳,由糜芳负责大军的外围警戒,掩护侧翼。
关羽、张飞各率一千步卒,分左右两翼,轮番进攻公孙度安排在城外的大营。
他自己率本部人马为中军。一旦关羽、张飞取得进展,他就压上去。
战术并不新鲜,就是强攻硬打。
不得不说,这一招的确好用。
关羽、张飞二人太猛了。他们带着亲卫营,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辽东军的阵地。虽然没能一击得手,却给辽东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看着杀人如割草的关羽、张飞冲过来,辽东军就拼命射箭,谁也不愿意与他们近身厮杀。
尤其是关羽,辽东军都知道他临阵斩杀公孙康的事,看到他的战旗就两腿发软。
箭矢的消耗量猛增,杀伤也在不断的增加,士气却肉眼可见的坠落。
天天被人压着打,谁能承受得住?
第二天傍晚,关羽率先突破了辽东军最外围的阵地,撕开了缺口。一直在等待机会的刘备迅速跟上,突入阵中,与关羽并肩战斗。
紧接着,蹋顿又集结乌桓骑兵,准备冲杀。
看到这架势,辽东军怕了,迅速崩溃。
关羽紧追不舍,一直追到辽队城下,用战刀指着城头的公孙度大喝,要他出城一战。
公孙度气得脸色铁青,却不敢出城。
他不觉得自己的武艺比儿子公孙康更好,能与关羽一战。
刘备迅速清扫了城外的残敌,俘虏数千,战利品堆成了小山。
袁尚收到消息,大喜过望,随即请刘备到营中一叙,设宴庆功,随即又安排了攻城的任务。
为了增强刘备的信心,他再次给刘备增兵。
得到了兵力补充的刘备士气更盛,进攻更猛。
辽队城虽然经过修缮,毕竟只是一个县城,辽东军也从来没有面对过冀州军如此强悍的对手,更没有碰到过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士气低落,崩溃在即。
——
深夜,公孙度站在城头,看着两百步外的军营,怒气在胸中盘旋,喷薄欲出,最后却化作一声叹息。
刘备欺人太甚,竟然将军营扎在城外,几乎与城墙面对面。如果有十石弩,他甚至可以将箭射入刘备的营中。
但辽队没有十石弩,就算有,城上的士卒也不敢发射,以免激怒刘备,连夜攻击。
他们已经被刘备、关羽、张飞打怕了。
包括公孙度自己。
一直以来,他都看不起刘备,觉得自己经营辽东十余年,东征西讨,所向无敌。刘备在中原混了几年,最后还是一无所有,只能灰溜溜的回到幽州,双方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公孙康的阵亡,既有不幸,也有意外。
关羽固勇,但公孙康也太大意了,居然只带着亲卫营迎战来侦察形势的关羽,又不够警惕,被关羽钻了空子,一击得手。
现在,经过与刘备的两天激战,他才意识到一个问题。
不仅关羽的勇猛超出了他的想象,刘备也并非他以为的那么无能。哪怕是刚刚到手的冀州兵,刘备一样能指挥得有声有色,打得辽东军节节败退。
他们的确不在一个层次上,却是他不行,而不是刘备不行。
他之所以能在辽东横行十余年,未遇败绩,是因为他遇到的对手太弱了。
如果他去了中原,结局可能比刘备还惨,甚至不如袁术、吕布。
一个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子弟,一个是名扬天下的人中吕布,哪个不比他强?
公孙度越想越灰心,越想越绝望。
他抬起头,看着满天的乌云,仿佛看到了儿子公孙康的脸。
要不……还是投降吧?
送袁尚一个功劳,换取家族的安全。
回到大帐,公孙度命人请来了阳仪,说了自己的想法。
打是打不赢的,不如降了吧。
阳仪思索片刻后,提出了一个修正的方案。可以降,但不能现在降,应该先撤到襄平,依城据守,等袁尚久攻不下,再讨论投降的事宜,以备争取更好的条件。
他们现在最大的劣势不是兵力不足,而是城墙低矮,不足以据守。
辽队是县城,不如襄平城墙高大坚固,军械完备。如果能退守襄平,关羽、张飞再猛,还能飞上城头?
就算他们能飞,襄平城头的强弓硬弩也能将他们射下来。
公孙度心动了,觉得阳仪这个方案更合理。
他们随即又商量了撤退的方案。
冀州兵以步卒为主,青州水师又不配合,追击的速度不会太快。
要担心的是刘备和鲜于辅指挥的骑兵。
鲜于辅相对也好对付。他虽然兵临襄平,却无心作战,只是在城外游弋。只要派人和他联络,给他一些好处,他应该会让路。
最麻烦的是刘备。
刘备立功心切,不太可能接受投降,更不会让他们逃回襄平,必然苦战。
阳仪提出,公孙度率领亲卫骑,连夜突围,他留下来指挥城中守军,阻击刘备,掩护公孙度。
辽队留襄平不过百里,最多一天,公孙度就能赶到。
换言之,阳仪只要能坚守一天就行。
城外的大营都坚守了两天,现在有城墙,至少也能争取两天。
公孙度非常感激,挽着阳仪的手,落了泪。
不愧是心腹,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还能为他着想。
他随即做出安排,召集将领议事,表示自己要和袁尚谈判,营里的事暂时由阳仪负责。以两日为约,如果两日之内,他们能守住辽队,谈判就能争取到更多的条件。如果守不住两日,他们就只能任人宰割,全无讨价还价的机会了。
将领们本来有些心慌,现在听说只要坚守两天,就能换取一个活命的机会,顿时来了精神,表示无论如何,一定会坚守两天。
他们正说着,外面忽然起了风,呼呼作响。
公孙度出门一看,见乌云翻滚,仅有的月光也被乌云遮住,天地间一片黑暗,狂风大作,满耳只有风声,眼看着一场暴雨将至,不禁暗自欢喜。
这种天气,不会有人主动出营,只会躲在大营里,迎接即将到来的暴雨。
真是天助我也,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公孙度随即召集亲卫骑,乘坐几艘小船,悄悄地离开了辽队城。
眨眼间,大雨倾盆。
——
雨一连下了三天,辽水暴涨。
辽队处于大小辽水合流之地,水势更猛,不仅城外一片汪洋,就连城内都积了一尺深的水,所有人都只能在泥水中行走。
遇到这种情况,刘备、袁尚都没有办法,只能暂时撤退,将大营迁到高地,等水势退去再说。
又等了两天,水退了,地面也很快被晒干。
刘备再次发起了对辽队的攻击。
这一次,他打得极其顺利,仅仅半天,辽东军就放弃了抵抗,举起了降旗。
阳仪出城,向刘备投降。
他对刘备说,公孙度不在城中,他已经回到了襄平,你们俘虏了我们也没用。
不过,公孙度自知不敌,也不想打了,只想谈判。
你们派人去襄平,和他谈判吧。
刘备大惊失色,一边带着阳仪,赶到袁尚大营,一边派人联络鲜于辅,确认情况。
如果公孙度真的回了襄平,这一仗还有得打。
襄平城可比辽队坚固多了。
袁尚也这么想,但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办法可想,只能接收俘虏,向襄平进发。
半路上,他们收到了鲜于辅的回复。
他没有任何与公孙度有关的消息,但那几天雨下得太大,斥候无法出营侦察,被公孙度钻了空子,逃回襄平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袁尚无奈,只得派人赶往襄平,与公孙度谈判。
他也不想再和公孙度对峙了。大夏天的作战太辛苦,他从小到大,都没这么辛苦过。
可是更惊人的消息来了。
公孙度不在襄平,他根本没有返回襄平。得知辽队失守,而公孙度又不在辽队,守护襄平城的柳毅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这一下,所有人都懵了。
审配当机立断,再次派人进城与柳毅谈判,以保留阳仪、柳毅等人的性命和财产为筹码,换取他们献城投降。
城中的辽东军群龙无首,只想保命,很快就达成了统一意见,接受了审配的条件,出城投降。
袁尚大喜,进入襄平城,接管了府库,大赏有功将士。
刘备是首功,得到了最丰厚的回报。
袁尚不仅给了他大量的财物,还表他为辽东太守,立刻接管辽东,出榜安民。
蹋顿等人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得到了大量的财物。
只有鲜于辅最郁闷,袁尚象征性的分给他一些东西,却不肯兑现之前的承诺,理由是鲜于辅没能完成既定的任务,导致公孙度逃脱,这场大胜的意义也因此大减。
公孙度是戕害辽东的罪魁祸首,多少人等着报仇呢。没抓到他,这一战就算胜了,也远远谈不上完美。
鲜于辅勃然大怒,也不和袁尚打招呼,带兵撤回望平、辽阳,并通报袁熙。
刘备再次反复,背叛了使君,投靠了袁尚。
喜欢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