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在省城熙攘的站台停稳,混杂着煤烟、汗水和远方气息的热浪扑面而来。吴迪跟在父母身后,拖着那个陪伴了他小学、初中、高中、复读,如今边角磨损严重、人造革多处开裂并用透明胶带勉强粘合的深蓝色行李箱,汇入汹涌的人流。行李箱轮子在水泥地上发出滞涩而刺耳的摩擦声,仿佛在诉说着它饱经风霜的旅程。父母背着简单的行囊,父亲肩上的分量明显更沉一些。他们脸上的疲惫还未褪去,眼中却闪烁着一种混合着期待与茫然的微光。
xx大学,这所吴迪在志愿表上填写的、作为保底被录取的普通一本,坐落在省城的边缘。辗转了几趟公交车,当气派的大学校门终于出现在眼前时,父母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高大的校门,宽阔的林荫道,熙熙攘攘、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年轻面孔,还有那些穿着统一文化衫、热情洋溢的迎新志愿者……这一切对他们而言,既新鲜又充满无形的压力。
校门口挂着巨大的红色迎新横幅,各学院的迎新点沿着主干道一字排开,彩旗招展,喇叭里播放着欢快的音乐,人声鼎沸。吴迪的父母站在人流边缘,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妈妈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装着妹妹照片的布包,眼神在嘈杂的人群中游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爸爸则习惯性地挺了挺腰板,想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局促,但紧抿的嘴唇和微微皱起的眉头泄露了他的不安。他们看着那些自信地和学长学姐交谈的新生家长,再看看自己脚上沾着旅途尘土的旧皮鞋,一时不知该往哪里走,该做什么。
吴迪看在眼里,心头微微一紧。他深吸一口气,对父母说:“爸,妈,你们在这儿等我下,我去问问。” 他松开行李箱拉杆,把它小心地靠在父母脚边,然后朝着挂着“机械工程学院”牌子的迎新点走去。
“学长你好,请问新生报到是在这里吗?”吴迪的声音不大,但努力保持着清晰和镇定。他拿出录取通知书,递给一个戴着志愿者帽子、笑容爽朗的男生。
“对,机械的新生是吧?吴迪?欢迎欢迎!”学长快速扫了一眼通知书,热情地回应,“来,先在这边登记一下信息,领一下校园卡和新生手册。宿舍钥匙……我看看,你分在梅园3栋406。”学长麻利地在一张表格上找到吴迪的名字,递给他一把贴着标签的钥匙和一叠材料。
“谢谢学长。”吴迪接过东西,道了谢。整个过程流畅而高效,父母远远看着,脸上的紧张稍稍缓和了一些,妈妈甚至露出了一个放心的笑容。
在学长的指引下,三人拖着行李,穿过绿树成荫的校园,找到了梅园3栋。这是一栋有些年头的宿舍楼,外墙爬满了藤蔓,但内部还算干净整洁。爬上四楼,推开406的门,一股新刷油漆和木头混合的味道飘了出来。
宿舍是标准的四人间,上床下桌,空间不算大但布局紧凑。已经有两个室友先到了,正和他们的父母一起整理东西。靠门的下铺空着,显然是吴迪的。靠窗的两个铺位,一个戴着眼镜、身材微胖的男生(后来知道叫刘洋)正笨拙地往上铺挂蚊帐,他的父母在一旁指挥着;另一个铺位(上铺)已经收拾妥当,一个穿着篮球背心、个子高瘦的男生(叫陈立)正坐在下桌玩手机,他的父亲则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抽烟,看到有人进来,立刻把烟掐了。
“叔叔阿姨好”吴迪主动打了个招呼,声音带着点初来乍到的拘谨。
“你好你好!是新室友吧?欢迎欢迎!”刘洋的父母立刻热情地回应。刘洋也停下动作,推了推眼镜,腼腆地笑了笑:“你好,我叫刘洋。”
陈立放下手机,站起身,露出一个爽朗的笑容:“陈立。这位是我爸。”陈立的父亲也站起来,脸上带着社会人惯有的客套笑容,主动朝吴迪的父亲伸出手:“你好你好!以后孩子们就是室友了,互相照应啊!”
吴迪的父亲愣了一下,显然不太习惯这种正式的握手礼。他有些生硬地伸出手,用带着浓重乡音的蹩脚普通话回应:“啊……你好你好!照应……互相照应!” 他的手粗糙有力,与对方保养得宜的手握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妈妈则显得有些局促,只是站在吴迪身后,脸上挂着略显僵硬的笑容。
“爸,妈,这是我的铺位。”吴迪指了指靠门的下铺,打破了短暂的尴尬。
“哎,好,好!”妈妈像是找到了目标,立刻行动起来。她麻利地把被褥卷打开,利索地爬上铁架梯子(动作比吴迪想象的要灵活),开始铺床单、套被套。她铺得一丝不苟,边角都捋得平平整整,仿佛要把所有的关心和熨帖都缝进这方寸之地。爸爸则帮忙把行李箱里的衣服拿出来,一件件叠好,放进床下桌附带的柜子里。吴迪则把书本和一些杂物拿出来,放到书桌上。
趁着父母忙碌,吴迪主动和两个新室友聊了几句,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和家乡。气氛渐渐融洽起来。
安顿得差不多了,父母提出要去给吴迪买些生活用品。三人走出宿舍楼,来到校园里的小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让父母有些眼花缭乱。妈妈仔细地比较着毛巾、牙刷、牙膏的价格和牌子,最终选了一套经济实惠的。爸爸则直接拿了个塑料盆和一大袋洗衣粉。结账时,爸爸又特意折回去,买了一大兜红富士苹果和一袋混合包装的饼干、糖果。
“这个拿回宿舍,和同学分着吃。”爸爸把东西塞给吴迪,语气不容置疑,“跟室友搞好关系,别小气。”
走出超市,天色已近黄昏。夕阳的余晖给校园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爸爸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吴迪,忽然问道:“迪娃,你那手机……用了好几年了吧?滑盖的都过时了。要不要……爸给你换个新的?触屏的?” 他指了指路边一个手机店的招牌。
吴迪下意识摸了摸裤兜里那部冰凉的、陪伴了他整个高中的银灰色诺基亚滑盖手机。屏幕边缘的漆已经磨掉了不少,滑盖的“咔哒”声也不如当初清脆。但他摇了摇头:“不用了,爸。这手机挺好的,还能用。换新的……浪费钱。” 他想起父母在城中村那间逼仄的出租屋,想起他们疲惫的脸庞。一部新手机,可能是他们省吃俭用很久才能攒下的。
爸爸看着他,没再坚持,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行,你觉得够用就行。”
该去火车站了。吴迪执意要送父母到车站。公交车在晚高峰的车流中缓慢移动。车厢里拥挤不堪,吴迪护着父母,感受着城市的喧嚣和庞大。火车站巨大的穹顶下,人潮涌动,广播声此起彼伏。
“行了迪娃,就送到这儿吧。你自己回学校,路上小心点。”妈妈整理了一下吴迪的衣领,眼圈有些发红,反复叮嘱,“到了宿舍给家里发个短信……记得按时吃饭,别饿着……跟同学好好处……”
“嗯,知道,妈。”吴迪点头。
爸爸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车票,递给检票员。吴迪的目光不经意扫过车票——那上面赫然印着两个刺眼的字:无座。
十多个小时……站票?!
一股酸涩猛地冲上吴迪的鼻腔,眼眶瞬间发热。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喉咙却像被堵住了一样。他看着父母拿着简单的行李,汇入汹涌的、奔向检票口的人流。父亲的背影依旧努力挺直着,却难掩长途跋涉后的疲惫;母亲不时回头张望,眼神里充满了不舍和担忧。他们的身影在巨大而陌生的火车站里,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单薄,很快就被更汹涌的人潮吞没,只剩下两个模糊的、正在远去的点。
吴迪站在原地,手里紧紧攥着那袋沉甸甸的水果和零食,塑料提手勒得掌心发疼。火车站喧嚣的广播声、人群的嘈杂声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行李箱轮子那滞涩刺耳的摩擦声,和他胸腔里那颗被酸楚和某种沉甸甸的东西填满的心脏,在寂静中咚咚作响。新的航程就在脚下铺开,而旧日的锚,正以最疲惫也最坚韧的方式,缓缓驶离他的港湾,隐没在城市的暮色与人海之中。他深吸一口气,将那汹涌的情绪用力压回心底,转身,独自踏上了返回校园的路。路灯次第亮起,将他孤单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喜欢平凡的大多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平凡的大多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