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有个名叫刘三涕的年轻人,他既不爱读书也不愿习武,整天游手好闲。他有个奇特的本领——说哭就哭,眼泪与鼻涕齐飞,其气势之磅礴,堪称一绝。
刘三涕的父亲刘老爷为此愁白了头。这天,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叹气道:“儿啊,你已年过二十,总该学点本事养家糊口吧?”
刘三涕鼻子一抽,眼眶立刻泛红:“爹,您这是嫌弃儿子了吗?”话音刚落,两行热泪顺颊而下,更惊人的是那鼻涕如双龙出洞,奔涌不止。
刘老爷看得目瞪口呆,忽然灵机一动:“我儿有此天赋,何不去衙门谋个差事?如今审案正需懂得调动情绪的人才!”
经父亲打点,刘三涕果真进了县衙,担任“哭诉记录员”,专门在审案时陪同百姓落泪,以表官府体恤民情。
这天,县城首富赵员外家遭窃,县令升堂审理。赵员外陈述损失时,刘三涕在旁听得感同身受,未等赵员外哭穷,他已先声夺人,泪如雨下,鼻涕横流。那鼻涕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县令刚泡的参茶里。
县令勃然大怒,将刘三涕革职查办。
失业回家的刘三涕更加颓废,整日借酒消愁。这天他醉卧街边,被同乡王二狗看见。王二狗正在为边关战事忧心——外敌犯境,朝廷征兵,他们村需出五名壮丁。
王二狗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三涕兄,我荐你去军中当官可好?”
刘三涕醉眼朦胧:“我、我这般德行,能当什么官?”
王二狗笑道:“将军!就凭你这哭功,定能扰乱敌军军心!”
原来王二狗想的是一箭双雕:既完成征兵任务,又送走这个乡亲们眼中的祸害。
次日,王二狗带着刘三涕去见征兵校尉,极力吹嘘:“此乃我乡奇人,一哭之下,天地同悲,草木含泪!若派他上阵,必使敌军士气全无!”
校尉将信将疑,命刘三涕当场演示。刘三涕想到自己悲惨境遇,悲从中来,顿时涕泪交加。那场面惊天地泣鬼神,连校尉那匹久经沙场的战马都忍不住嘶鸣落泪。
校尉大惊,当即任命刘三涕为“涕泪校尉”,领兵五十,前往边境支援。
刘三涕骑在马上,越想越伤心:我这是去送死啊!于是沿途哭声不止。部下士兵初时窃笑,后来被哭声感染,也纷纷思念家乡亲人,全军笼罩在一片悲戚之中。
说来也巧,敌军探子远远听见这支队伍哭声震天,以为他们正为某位阵亡大将哀悼,急忙回报敌军统帅阿史那秃。
阿史那秃生性多疑,闻报蹙眉:“哀兵必胜!汉人此举必有深意,传令下去,严加防范!”
两军对垒当日,刘三涕双腿发软,被士兵硬推上阵。面对黑压压的敌军,他吓得魂飞魄散,未等开战,已泪如泉涌。
此时一阵大风刮起,刘三涕的鼻涕随风飘扬,不偏不倚,正糊在冲在最前的敌军先锋脸上。那先锋眼前突然一片模糊,慌乱中坠马落地,后续骑兵收势不及,撞作一团。
汉军士兵见状,以为主帅有神功护体,顿时士气大振,高呼“鼻涕将军威武”,冲杀过去。敌军阵脚大乱,溃不成军。
捷报传回京城,龙颜大悦,钦封刘三涕为“涕泪将军”,赏金千两。
刘三涕因祸得福,不但保住性命,还加官进爵,自是喜不自胜。但他深知此战全凭运气,若敌军再来,自己必定原形毕露。
军师李秀才看出他的忧虑,献计道:“将军不必忧愁,我们可善用您的特长。下次交战,您只需在阵前痛哭,我等自有安排。”
半月后,敌军卷土重来。这次阿史那秃亲自督战,誓要雪前耻。
两军对峙,刘三涕依照军师之计,在阵前放声大哭。只见他哭得撕心裂肺,涕泪横飞,敌军见状哄笑不止,以为汉军派了个疯子领兵。
就在敌军放松警惕时,汉军阵中突然推出十架特制巨弩,弩箭上绑着浸满辣椒粉的布袋。军师一声令下,弩箭齐发,辣椒粉随风飘向敌军阵营。
原本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敌军,突然吸入辣椒粉,顿时涕泪横流,咳嗽不止,战斗力全无。汉军乘势掩杀,再获全胜。
自此,“鼻涕将军”威名远扬,边关太平数年。
刘三涕衣锦还乡那天,全县百姓夹道欢迎。王二狗也在人群中,既羡慕又后悔,上前谄媚道:“将军还记得小人吗?当年可是我把您推荐从军的!”
刘三涕看着这位昔日乡邻,想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感慨万千,不由得鼻头一酸,潸然出涕。
围观的孩童们见状,齐声高呼:“鼻涕将军又发功啦!”吓得王二狗连退三步,跌入路边水沟。
刘三涕急忙上前搀扶,边哭边笑道:“二狗兄弟不必惊慌,我这鼻涕啊,只对敌不留情,对友只留情!”
从此,“潸然出涕”这个成语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不过人们使用时总会想起那位靠鼻涕立下奇功的将军,不免面带笑意。而刘三涕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你只会哭鼻子,只要用对地方,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喜欢成语大搞笑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成语大搞笑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