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67年,大汉帝国热点排行榜第一名——齐地名医淳于意今天又双叒叕上头条了!
不过这次不是什么光彩事,这位医术界的顶流大佬,正戴着沉重枷锁,在长安城的死囚牢房里思考人生。
“我淳于意行医三十年,救死扶伤无数,怎么就落得个‘医闹’致死的罪名呢?”他望着牢房里唯一的小窗,悲从中来。
事情要从三个月前说起。
一、名医失手,顶流翻车
淳于意,西汉临淄人,官拜太仓令,后辞职下海开了个“淳于医馆”。因医术高明,被民间尊为“医圣”,粉丝遍布全国,挂号需提前三个月预约。
那天,当地富商张大户带着老母亲前来就诊。老太太腰痛多年,淳于意一番望闻问切,胸有成竹:“小毛病,扎几针就好。”
谁知这一针下去,老太太“嗷”一嗓子,直接晕了过去。再也没醒来。
张大户当场炸毛:“庸医害命!赔我老娘!”立刻一纸诉状将淳于意告上衙门。
按《大汉律》,医生治死人,情节严重者可判“肉刑”——不是在脸上刺字就是割鼻子,或者砍脚。更要命的是,这张大户的远房表舅的连襟,在朝中当官!
案子一级级上报,最终判决:淳于意押送长安,受肉刑!
消息传出,医疗圈震动,淳于意的同行们纷纷发文声援:“医疗不是神学,请给医生行医空间!”“疑难杂症本就有风险,不能一出事就怪医生!”
但死者家属不买账,在医馆门口拉横幅:“无良名医,草菅人命!”“还我母亲!”
淳于意被押往长安那天,五个女儿哭成一片,抱着父亲的腿不让走。
“哭什么哭!”淳于意仰天长叹,“可惜啊!生的全是赔钱货,连个能帮上忙的儿子都没有!要是有个儿子,现在也能为父奔走喊冤啊!”
这话可伤透了小女儿缇萦的心。
二、少女救父,进京上访
缇萦那年刚满十五,是淳于意的第五个女儿,性格倔强,颇有主见。被父亲这么一激,她的小宇宙爆发了。
“女儿怎么了?女儿也能顶半边天!我这就去长安,非要讨个公道不可!”
家里人全都反对:“你一个姑娘家,去长安?知道长安在哪儿吗?千里迢迢,路上遇到坏人怎么办?”
缇萦不服:“我自幼随父学医,认得草药,懂得针灸,还会点防身术。再说,父亲有难,做女儿的能坐视不管吗?”
当晚,她收拾行囊,带上自己攒的零花钱、几件换洗衣服和一大包自制的急救药品,留下一封信,悄悄溜出了家门。
这一路,缇萦可谓历尽艰辛。
先是遇到黑车司机,说好送到长安,半路加价;后又遇山寨强盗,幸亏她机灵,声称自己是游医,会治疑难杂症,恰好强盗头子正为便秘所苦,缇萦给他配了副泻药,效果“立竿见影”,强盗感激涕零,不但放行,还送了盘缠。
最惊险的是过黄河时,船到江心漏水,缇萦靠着一个大木盆漂到对岸,成了落汤鸡。
历经一个月风餐露宿,缇萦终于抵达长安。一进城,她就傻眼了——长安城太大啦!皇宫在哪?衙门在哪?皇帝在哪?
三、长安奇遇,智取通行证
缇萦在长安街头转了三天,连官府的门朝哪开都没摸清。眼看父亲行刑日期临近,她急得在客栈直跺脚。
这天,她听说京城最大的酒楼“长安第一楼”常有官员光顾,便想去碰碰运气。
刚到酒楼门口,就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倒地老者。老者面色青紫,呼吸困难。
“让开让开!我是医生!”缇萦挤进人群。
一看症状,她判断是食物卡喉,立刻采用父亲教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从背后抱住老者,用力挤压其腹部。
“噗”一声,一块肉丸喷出,老者长舒一口气,得救了。
“小姑娘,谢谢你救了老夫一命。”老者感激地说。
围观群众中有人惊呼:“这不是御史大人吗?”
缇萦眼睛一亮,扑通跪下:“大人,小女子有冤情禀报!”
老者正是当朝御史,主管司法监察。听了缇萦的陈述,他捻须沉吟:“你父的案子,我有所耳闻。但此案已由皇上钦定,翻案难啊。”
“大人,我不求翻案,只求面圣陈情!肉刑残酷,一旦受刑,终身残疾,连改过自新的机会都没有了!请允许我直接向皇上进言!”
御史被这小姑娘的胆识打动,想了想说:“明日皇上将赴南郊祭天,我可安排你混入人群,但能否接近皇上,就看你的造化了。”
四、祭天现场,机智陈情
第二天,南郊祭坛人山人海,文武百官簇拥着汉文帝,场面庄严肃穆。
缇萦穿着御史给的小太监服装,混在侍从队伍里,手心全是汗。
祭典进行到一半,按照礼仪,皇帝要独上祭坛,向上天祷告。
机会来了!
当汉文帝缓步登坛时,缇萦瞅准时机,一个箭步冲上前,“扑通”跪在皇帝面前,高举奏书:
“民女淳于缇萦,冒死上书!”
侍卫们大惊,一拥而上要抓缇萦。
“慢!”汉文帝摆手制止,好奇地打量着这个胆大包天的小姑娘,“你有何冤情,非要在此地禀报?”
缇萦口齿伶俐,将父亲行医失手、自己千里赴京、肉刑之弊等一股脑道来,最后说:
“皇上明鉴!我父亲为官清廉,行医济世,此次失手实属意外!死者已矣,生者还要继续生活。肉刑一旦施行,断肢不可复生,纵想改过自新也无门了!”
“恳请皇上开恩,允我父戴罪立功!我愿入宫为奴,替父赎罪!”
说着,她呈上连夜写好的奏书。文中字字泣血,句句在理:
“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繇也。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汉文帝接过奏书,越看越动容。眼前这个小姑娘,不畏艰险,智勇双全,更难得的是见识不凡,句句说在点子上。
其实文帝早就对肉刑有看法,认为这种刑罚太过残忍,不利于教化百姓。缇萦的上书,正好给了他改革的契机。
“小姑娘,你可知惊驾之罪,当处极刑?”文帝故意板起脸。
缇萦昂首答道:“若能以我一命,换父亲一命,换天下受刑者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民女死而无憾!”
文帝闻言,哈哈大笑:“好个忠孝双全的奇女子!来人,传朕旨意:淳于意一案,重新审理!另召集群臣,商议废除肉刑!”
五、真相大白,父女团圆
案件重审后,真相水落石出——原来那张大户早就觊觎母亲的财产,故意在母亲就诊前让她服下毒药,然后嫁祸给淳于意!
案情大白,张大户被依法惩办,淳于意无罪释放。
出狱那天,缇萦早早等在监狱门口。见到父亲出来,她飞奔过去,父女俩抱头痛哭。
“乖女儿,为父错了!女儿一点也不比儿子差!你是我们淳于家的骄傲!”淳于意老泪纵横。
更让淳于意惊喜的是,因为缇萦的上书,汉文帝正式下诏废除肉刑,将肉刑改为劳役和杖刑。这一改革,拯救了无数未来的罪犯,让他们有机会重新做人。
消息传出,万民欢呼,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十五岁少女改变国家刑法》《缇萦救父,孝感天地》《从“医闹”到司法改革,一个女孩的逆袭》...
长安城里,淳于意父女成了名人。太医署特意聘请淳于意为教授,专门培养医学人才。而缇萦,也被破格允许进入太医署学习,成为大汉朝少数女医官之一。
六、后记
多年后,已经成为知名女医的缇萦,在一次医学讲座上被问及当年救父的壮举。
她笑着说:“其实我当时怕得要死,但想到父亲那句话‘生女不如生男’,我就来气!凭什么看不起女孩子?我偏要证明给他看!”
台下一片笑声。
“不过,”缇萦正色道,“真正改变历史的,不是我个人勇气,而是皇上圣明,以及这个时代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我很庆幸,生在一个能够倾听民声的时代。”
讲座结束,缇萦走出讲堂,一群小女孩围上来要签名。
其中一个小女孩仰着头问:“缇萦姐姐,我长大了也能像你一样当医生吗?”
缇萦蹲下身,摸摸她的头:“当然可以!记住,女孩子不比任何人差。只要我们勇敢、智慧、坚持,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这个世界!”
夕阳西下,缇萦的身影被拉得很长。这个曾经的小女孩,不仅救了父亲,更推动了一个时代的进步。
而“缇萦救父”的故事,也作为孝道与勇气的象征,流传千古。不过民间版本越传越神,有的说她武艺高强,一人打败十个大内高手;有的说她美若天仙,皇帝想纳她为妃被她拒绝...
每当听到这些夸张的版本,缇萦都哭笑不得:“我要真有那么厉害,当初还用得着那么狼狈地来长安吗?”
不过,她从不纠正这些传言。因为她知道,故事的真实性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激励着每一个看似弱小的人,在面对不公时,都能勇敢地站出来说:
“我不服!”
喜欢成语大搞笑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成语大搞笑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