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星空下那短暂而清晰的“回响”,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在三角团队心中久久荡漾。成功捕捉到与预测模型高度吻合的异常信号,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狂喜,更是一种信念的夯实——他们的方向是对的,神话与物理之间,确实存在着一道尚未被现代科学正式承认的桥梁。
然而,卡西姆警示的“不明光源”,像一道冰冷的阴影,迅速将这份喜悦拉回严峻的现实。探索之路,绝非坦途。
在巴比伦剩余的两天里,他们没有再捕捉到同样强度的信号,但持续监测到的背景“噪声”中,依然能辨识出与神话频率模板相关的、极其微弱的痕迹,这进一步证实了效应的存在并非偶然。他们谨慎地扩大了测量范围,收集了更多环境数据,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做准备。
离开巴比伦的前夜,在简陋的招待所房间里,三人召开了第一次实地考察总结会。加密的卫星链路将关键数据摘要传回了王大锤工坊的服务器。
“巴比伦的数据是决定性的。”顾渊看着屏幕上定格的异常波形,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信心,“它证明了我们的理论框架具有现实的根基。‘神话频率’并非只存在于理论推演或高度敏感的实验室环境中,它在特定的历史-物理节点,是确实可被探测的。”
南曦补充道:“信号的出现具有明显的环境选择性,与特定的时间(深夜)、地点(祭祀庙、塔基核心)可能还存在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触发条件。这为我们后续的考察提供了重要参考——不能盲目测量,必须精准定位‘共鸣点’。”
王大锤则更关心技术细节和那个“不明光源”:“设备运行基本正常,但沙漠环境的腐蚀性和沙尘对精密仪器是个考验,后续需要加强防护。另外,那帮躲在沙丘后面的家伙……妈的,肯定是‘熵减基金会’的人吧?阴魂不散!”
顾渊沉吟道:“无法完全确定,但可能性极大。他们在巴比伦的出现,印证了我们的判断——他们不仅在关注,而且在近距离监视。这意味着,我们接下来的行动,必须更加注重隐蔽和反侦察。”
带着丰硕的数据和更加沉重的警惕,团队离开了美索不达米亚,踏上了返回的旅程。他们没有直接前往下一站昆仑山,而是决定先返回沿海城市的基地进行休整、设备维护和数据深度分析。连续的奔波和高强度工作,以及精神上的压力,让三人都感到有些疲惫,他们需要时间消化巴比伦的成果,并为更具挑战性的昆仑之行做好万全准备。
回到熟悉的工坊,仿佛回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港湾。尽管知道“熵减基金会”的触角可能早已延伸至此,但这片由钢铁、数据和信念构筑的领地,依然能给他们带来一丝心安。
王大锤立刻投入了对所有设备的彻底检修和维护。巴比伦的沙尘无孔不入,一些传感器的灵敏度出现了轻微下降,连接线缆也有磨损迹象。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仔细地清洁、校准、更换部件,甚至为一些关键设备加装了额外的防尘和减震外壳。他还根据巴比伦的经验,改进了无人机的抗干扰算法和电池续航能力。
南曦则与顾渊一起,对带回的完整数据进行了地毯式的分析。他们不仅确认了最初发现的异常信号,还从中剥离出了一些更细微的、之前被忽略的模式。例如,他们发现,在异常信号出现前约半小时,遗址区域的背景次声波频谱会出现一种极其缓慢的、类似“呼吸”的预调制现象。这或许可以作为一种预测信号出现的早期指标。
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巴比伦数据与南曦捕获的原始宇宙信号进行了更精细的比对。结果令人振奋:不仅核心波形结构相似,他们还在宇宙信号中,找到了与巴比伦实地信号中那段“预调制”模式相对应的、极其隐蔽的编码段落!这强烈暗示,宇宙信号中可能本身就包含了关于其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更容易被“激活”的引导信息!
“这信号……它不仅仅是信息,它似乎还自带‘说明书’……”南曦看着比对结果,感到一阵心悸。这信号的复杂和精巧程度,远超她的想象。
顾渊的眼神也更加深邃:“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发出这信号的存在,其技术水平和意图,就更加深不可测了。它是在广播知识?还是在……播种某种‘触发器’?”
这些发现让接下来的昆仑山之行,目标更加明确,但也背负了更重的期待和更深的疑虑。
在紧张的设备维护和数据分析之余,针对昆仑山的特殊环境,他们开始了更具针对性的准备。
昆仑山,被称为“万山之祖”、“天帝之下都”,其环境之严酷、地形之复杂、传说之神秘,远非巴比伦可比。高海拔、低温、缺氧、复杂的地质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不为人知的自然险境,都是巨大的挑战。
王大锤开始采购和改装适用于高海拔和极寒环境的特种设备:低温下依然能保持性能的电池和电子元件、防冰霜的传感器镜头、适用于冰雪岩混合地形的无人机旋翼和起落架、以及轻便但保暖的应急装备。
南曦则负责与国内相关的高山协作团队和熟悉昆仑山西段情况的藏族向导联系。她需要找到不仅经验丰富,而且口风紧、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这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通过层层关系和严格的背景调查,最终确定了一个由三名资深藏族登山向导和两名高山协作组成的小型支援团队。他们将在青海的格尔木市与考察队会合。
顾渊则再次深入故纸堆,并结合现代地质勘探资料(谨慎参考了基金会资料中关于昆仑山的部分,并进行了多方验证),试图更精确地定位那个传说中的“天帝之下都”可能对应的物理位置。他根据藏族老牧羊人歌谣中隐含的方位描述、特定星宿在古代文献中对昆仑的指向,以及地质图上标示的、可能存在大型地下空腔或特殊矿物构造的区域,最终圈定了几个优先级最高的搜索区域。
与此同时,针对“熵减基金会”可能的持续监视,他们也制定了更周密的应对策略。决定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法。公开的行程信息只显示他们将在青海进行常规的高原地质与生态考察,真正的目标和详细路线仅限核心团队知晓。通讯将采用更高强度的加密和跳频技术,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联络。在进入目标区域后,将实行严格的无线电静默。
出发前夜,工坊内灯火通明。所有设备已经维护完毕,打包装箱。物资清单核对了一遍又一遍。应急预案反复推演。
南曦检查着个人装备,高原反应的药物、氧气瓶、防寒衣物……她抚摸着那冰冷的氧气面罩,心中对即将到来的严酷环境既有敬畏,也有期待。
王大锤最后一遍测试着卫星电话和加密通讯设备,嘴里嚼着抗疲劳的口香糖,眼神专注。
顾渊则静静地站在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落在那个被红色圆圈标注的、雄踞亚洲腹地的昆仑山脉。他的手指轻轻划过那蜿蜒的山脊线,仿佛能感受到那片土地蕴含的、比美索不达米亚更加古老、更加磅礴的力量。
“昆仑……那里隐藏的,会是更接近源头的声音吗?”他低声自语。
巴比伦的成功,给了他们信心,但昆仑的挑战,将是全方位的。自然的威严,传说的迷雾,还有那如影随形的监视……这一切,都将在那片雪域高原上,等待着他们。
准备已然就绪。三角团队将再次启程,带着从巴比伦获取的密钥,向着更加神秘、也更加危险的昆仑深处,进发。去追寻那来自神话时代,可能依旧在群山之间回荡的……天帝之音。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神话物理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