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赵珩按太子的吩咐,在府中静养。每日清晨,他会在庭院中练练剑,午后便坐在书房里翻阅典籍,偶尔也会与府中的幕僚探讨学问,日子过得清闲而悠哉。可每当夜深人静,或是午后放空时,他总会不自觉地复盘江南之行的细节,那些当时未曾在意的片段,如今回想起来,竟处处透着蹊跷。
他想起在西市货栈外观察时,总有 “意外” 帮他避开巡逻的护卫;想起在墨香书斋购买情报时,掌柜递给他的信封上,墨色莲花印记与苏府茶盏上的藤蔓纹,似乎有着微妙的相似;更想起离开江南那日,山坡上那道玄色斗篷的身影,与苏云身上那股若有若无的沉稳气质,竟隐隐重合。这些念头如同藤蔓般缠绕在他心头,让他越发疑惑 —— 苏云真的只是个普通的江南商人吗?墨影阁与苏府之间,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联系?
他坐在案前,烛火摇曳,将泛黄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上。小心翼翼地翻开苏云赠予的江南地方志,扉页上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八个字,字迹圆润中带着几分刚劲,苏云提笔时专注的模样仿佛就在眼前。那时在茶摊,苏云一身素色长衫,手持青瓷茶盏,说话间总是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当谈及 “江南商户经营之道”,苏云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对柳家的兴衰、经营模式,甚至连柳家隐秘的人脉关系都能说出一二,可每当他追问关键细节,苏云便笑着岔开话题,用几句玩笑话带过,那时他并未多想,只当是苏云在江南商界人脉广,消息灵通。
如今再次回想,种种细节串联起来,疑窦丛生。他伸手摸向一旁的木匣,取出那个早已收好的包裹。拆开层层油纸,糕点的香气早已消散,只剩下几本书籍和那张泛黄的纸条。“江南烟雨易留人”,短短七字,字迹潇洒飘逸,可现在读来,每个字都像是谜团。苏云写下这句话时,究竟是在暗示江南复杂的局势,还是柳家背后暗藏的危机?亦或是在提醒他,江南这看似繁华之地,实则暗流涌动,一旦踏入,便难以脱身?他攥紧纸条,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漆黑的夜色,心中的疑惑如同藤蔓般肆意生长。
赵珩摇了摇头,试图将这些杂乱的念头抛开。太子叮嘱过他,不要过多纠结于无关之人,眼下最重要的是等待御史台彻查柳家的结果。可他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深,尤其是想到苏云温和的笑容,与墨影阁情报中 “墨主神秘莫测” 的描述,总觉得两者之间有着某种隐秘的关联,只是他暂时无法找到证据。
这日午后,蝉鸣穿透雕花窗棂,在宣纸上投下细碎的光影。赵珩半倚在檀木书案前,指尖拂过一摞泛黄的案卷,忽然顿住 —— 那张皱巴巴的 “通州商铺分布图” 不知何时滑落出来,边角还沾着些江南的潮渍。他下意识用袖口擦拭,却被红笔圈出的三个商号刺得目光一凝:永盛绸庄、聚源粮行、德昌布庄,这些平日里看似寻常的铺子,此刻竟像三颗暗藏玄机的棋子,将柳家与苏府的利益纠葛悄然串联。
他猛地推开砚台,墨汁在青砖地上晕开深色痕迹。从樟木箱底翻出的京城商户名录带着陈年桐油味,泛黄的纸页在指尖翻飞如蝶。当 “同泰铁器行”“广顺盐栈” 等字样接连跃入眼帘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 那些看似分散的进货路线,在地图上竟勾勒出与柳家矿石运输如出一辙的弧形轨迹。窗外的风突然卷起案头图纸,恍惚间,他仿佛看见运河上穿梭的商船,马队扬起的黄尘,都化作苏云嘴角那抹莫测的笑意。
赵珩攥紧名录,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案头那盏冰裂纹瓷瓶里,新换的荷花正在枯萎,暗紫色的花瓣垂落在 “苏云” 二字上,如同凝固的血痕。这个曾在朝堂上谈笑风生的工部侍郎,表面温润如玉,背地里却在商业版图上布下如此缜密的棋局。烛火明明灭灭间,他忽然想起三日前宫宴上,苏云为太后献的那支西域胡舞,衣袂翻飞间,竟与此刻地图上交错的线条莫名重合。
喜欢天阙归来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天阙归来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