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踏进清欢小筑的门槛,春桃就把太后赏的云锦往桌上一摔,撸起袖子就要去搬木板:“小姐,咱这招徒告示得写得亮堂!就写‘苏清欢亲授厨艺,包教包会,学完能当大掌柜’!”
王伯正蹲在灶膛边煨炭,闻言差点把火钳扔她脸上:“你这丫头片子懂个屁!学厨艺先学做人,得把‘食材不欺心’写在头一条!还有,不许瞎许诺,咱收徒是传手艺,不是卖官帽!”
苏清欢刚把青铜小鼎搁在案上,就见这一老一小快吵起来,忍不住笑着从怀里摸出食谱:“都别急,我拟个稿子。” 笔尖刚落,就听巷口传来 “哐当” 一声,隔壁醉仙楼的孙掌柜带着俩伙计,把挑着的烂菜叶往清欢小筑门口一倒,叉着腰喊:“苏姑娘这是要抢饭碗啊?外城厨子都快被你挤垮了,还开什么学徒班!”
春桃抄起旁边的擀面杖就冲出去:“孙胖子!你自家菜做得像猪食,还好意思赖别人?上回你家客人吃了拉肚子,还是我家小姐给的解酒汤救的急!”
“你个小丫鬟敢骂我?” 孙掌柜脸涨成猪肝色,“我告诉你,这外城的厨子都归我管,你这学徒班敢开,我就让人砸了你的灶!”
王伯提着烧火棍出来,烟袋锅子往石磨上一磕:“姓孙的,你算哪根葱?当年你爹在我馄饨摊旁边摆烧饼炉,还是我给的酵母方子!如今翅膀硬了?我看你这嘴比酸菜缸还酸!”
正吵得热闹,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县丞带着俩衙役慢悠悠晃过来,手里还摇着扇子:“吵什么吵?清欢小筑不是刚得了太后赏吗?怎么还跟市井泼皮似的争嘴?”
孙掌柜立马换了副谄媚脸,凑上去递银子:“李县丞,您可来了!这苏清欢开学徒班抢生意不说,我还听说她用的食材都是烂的,前日就有人吃坏肚子了!”
李县丞眼疾手快把银子揣进袖袋,皱着眉冲苏清欢道:“苏姑娘,这话当真?太后刚赏了你,你可别给本官惹麻烦。”
苏清欢没说话,转身进了后厨,片刻后端出一碟刚切好的荠菜,又把青铜小鼎往桌上一放。指尖刚碰到荠菜,鼎身就泛起淡绿微光,她抬眼道:“县丞大人要是不信,可尝尝这荠菜鲜不鲜。再不然,让小鼎验验孙掌柜的‘证据’?”
李县丞正想推辞,春桃已经塞了根蘸了酱的荠菜到他嘴里。那股清甜味顺着喉咙往下滑,他忍不住 “唔” 了一声:“这、这比御膳房的菜还鲜!”
“那是自然。” 王伯哼了一声,“咱的食材都是凌晨现采的,孙掌柜眼馋,就编排瞎话!”
孙掌柜急了:“他胡说!我这就带你去看证人!” 说着就要拽李县丞,却被沈砚之拦住。沈砚之刚从御史台回来,手里还拿着卷宗,淡淡道:“孙掌柜口中的‘证人’,昨日刚在醉仙楼赊了三坛酒没给钱吧?还有你后厨的账本,上月进的发霉莲子,是不是都熬进汤里卖给客人了?”
这话一出,孙掌柜脸瞬间白了。李县丞也慌了,赶紧把袖袋里的银子掏出来:“沈大人,这是误会,都是误会!”
沈砚之没接银子,瞥了眼门口的烂菜叶:“《大靖律》载‘污人门户者,笞二十’,李县丞,这案子你看着办。”
李县丞立马踹了孙掌柜一脚:“还不快给苏姑娘赔罪!再把烂菜叶清了!” 孙掌柜哭丧着脸,只好让伙计赶紧收拾,自己则对着清欢小筑的门作揖:“苏姑娘,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等衙役把孙掌柜带走,春桃笑得直不起腰:“这孙胖子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王伯也乐了:“还是沈大人厉害,三句话就把他吓破胆!”
沈砚之却走到苏清欢身边,递过一张纸:“我让人查了,柳玉茹的远房表哥已经招了,当年苏三夫人的食材,就是他和钱厨头联手换的。还有,这是城西废弃的粮仓,改改就能当学徒房,我已经让人去收拾了。”
苏清欢接过纸,指尖刚碰到墨迹,怀里的青铜小鼎突然轻颤了一下,鼎身 “暖” 字的光芒更亮了。她抬头笑:“多谢你,不过学徒房不用太讲究,能支起灶台就行。”
正说着,门口传来怯生生的声音:“请问…… 这里招学徒吗?” 众人回头一看,是个穿补丁衣裳的半大孩子,手里攥着个破布包,脸上还沾着面灰。
春桃刚要问,那孩子就 “扑通” 跪下了:“我叫小石头,我娘是城南包子铺的,上月染病死了,我会揉面、会择菜,求你们收了我吧!我不要工钱,管饭就行!”
王伯赶紧把他扶起来:“快起来,咱这儿可不兴下跪。” 他往孩子手里塞了个芝麻烧饼,“先吃点东西,慢慢说。”
小石头啃着烧饼,眼泪就掉下来了:“我娘说,苏三夫人当年教过她做包子的法子,说做吃食得用心,不能偷工减料。我娘走前还说,要是能跟着苏姑娘学手艺,肯定能活出个人样来。”
苏清欢心里一软,摸了摸他的头:“那你愿不愿意学?学手艺得吃苦,早上天不亮就得起来备料。”
小石头立马点头,把烧饼咽下去:“我不怕苦!我能背动五十斤的面袋,还能熬夜看灶!”
春桃笑着拍他肩膀:“行,以后你就是清欢小筑的头个学徒!我教你切菜,王伯教你和面,小姐教你调味,保准你三个月就能独当一面!”
正热闹着,李御厨带着个小徒弟来了,手里还提着个食盒:“清欢丫头,太后听说你开学徒班,特意让御膳房送些面粉和油来。还有,这是当年你娘用过的擀面杖,我找了好些年才找着。”
苏清欢接过擀面杖,木头已经磨得发亮,上面还刻着个小小的 “欢” 字。她刚握住,青铜小鼎突然发出 “嗡” 的一声,鼎身浮现出一行淡淡的铭文:“薪火相传,味暖人间。”
“这鼎真是神物!” 李御厨惊叹道,“当年你娘说这鼎能认主,果然没说错。”
王伯已经把面粉倒进缸里:“既然东西都齐了,咱今儿个就开个试学课!小石头,过来揉面!” 小石头赶紧跑过去,挽起袖子就往面缸里伸手,动作竟有模有样。
沈砚之靠在门框上看着,嘴角噙着笑。春桃凑过去:“沈大人,你要不要也学两手?以后小姐忙不过来,你还能搭把手。”
沈砚之挑眉:“哦?那春桃姑娘先教我做什么?”
“就教你做酸梅汤!” 春桃拉着他往灶边走,“小姐说,夏天喝酸梅汤解腻,得用乌梅、山楂、甘草熬,还要加冰糖收味。对了,青铜小鼎泡过的乌梅更出味,你试试!”
沈砚之拿起几颗乌梅放进小鼎,刚倒进水,鼎身就泛起微凉的光。春桃啧啧称奇:“你看,这鼎就是个活宝贝!上次我腌泡椒,用鼎水泡了下,味道比平时鲜十倍!”
苏清欢看着这一幕,突然想起现代的直播间,那时她也是这样教粉丝做菜,只是现在身边多了这么多人,多了烟火气。她低头看着母亲的食谱,上面新添的字迹还带着墨香,又看了看鼎身温暖的光,突然觉得穿越过来的那场意外,或许不是不幸,而是命中注定。
“小姐!酸梅汤熬好了!” 春桃端着陶罐跑过来,揭开盖子,一股酸甜的香气飘满院子。小石头放下手里的面杖,吸了吸鼻子:“好香啊!比我娘做的还好闻!”
王伯舀了一碗递给李御厨:“你尝尝,这鼎泡的乌梅就是不一样,酸甜得正好。” 李御厨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妙!比御膳房的冰镇酸梅汤还爽口!清欢丫头,寿宴上就上这道,保准太后喜欢。”
正说着,巷口又传来脚步声,这次是几个穿粗布衣裳的厨子,为首的是张记包子铺的张老板:“苏姑娘,我们听说你开学徒班,特意来报名的!我们不要学那些花架子,就想学你做野菜汤的法子,实惠又好吃!”
春桃赶紧拿出纸笔:“都排队登记!咱这学徒班不限身份,不管是厨子还是乞丐,只要用心学,咱都收!”
苏清欢看着院子里热闹的人群,手里的擀面杖握得更紧了。青铜小鼎在阳光下泛着暖光,鼎身的 “清欢” 二字像是活了过来。沈砚之走过来,递给她一碗酸梅汤:“你看,这人间烟火,比御膳房的八珍更暖。”
苏清欢喝了一口,酸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眼眶微微发热。她抬头看着众人,笑着道:“明天卯时开课,谁迟到了,罚揉十斤面!”
“好嘞!” 众人齐声应着,笑声顺着敞开的院门飘出去,和巷口的烧饼香、菜摊的吆喝声混在一起,成了最鲜活的市井乐章。王伯已经开始教小石头揉面,春桃在旁边指点沈砚之切山楂,李御厨拿着食谱和苏清欢讨论寿宴的菜式,青铜小鼎静静地躺在案上,散发着淡淡的光,像是在守护着这满院的烟火与欢喜。
暮色渐沉时,清欢小筑的烟囱又冒出了青烟,这次飘出的,除了烧饼香,还有酸梅汤的甜香,和一丝丝属于传承的温暖味道。
喜欢清欢渡:味染人间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清欢渡:味染人间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