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大会行至第三日,议程已从最初的同仇敌忾、共诉“净世教”暴行,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最为核心、也最为敏感的实质阶段——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抗魔联盟,以及,由谁来执掌这个联盟的号令大旗。陈骏于寂灭沼泽逆斩幽泉教尊的惊天战绩,经过两日的发酵与各方信息的交叉印证,已从不胫而走的震撼传闻,演变为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确定事实,其带来的冲击波,正深刻地影响着会场中的每一股势力、每一个人心。然而,当联合抗敌成为共识,权力的分配与核心领袖的推举便如同冰山浮出水面,隐藏在水下的各方分歧、积怨、理念冲突与利益考量,也随之激烈地碰撞、交锋。
宏大的演武场上,气氛凝重而微妙。昨日那封神秘来信所揭示的关于“净世教”核心机密与“异界法则”的惊人情报,虽暂时压制了纷争,将众人的注意力引向了对敌情的深度认知,但也无形中将“谁有能力理解和应对这种层面威胁”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了台前。当少林方丈证道大师以一如既往的平和却不容置疑的语调,宣布开始商议“推举一位德才足以服众的盟主,以定章程,一统号令,凝聚全力,共抗邪魔”时,整个广场先是陷入一种近乎窒息的寂静,随即,各种声音如同决堤洪水般爆发出来,争论的焦点,迅速而集中地指向了那个虽未亲临、却已成为传奇的名字——陈骏。
“阿弥陀佛。” 证道大师声如古钟,涤荡着喧嚣,“魔劫汹汹,非散沙可御。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需有一位众望所归之士,登高振臂,统筹全局,方能将各方豪杰拧成一股绳,化指为拳,重击邪佞。然盟主之选,关乎存亡,不可不慎。老衲愚见,当选之人,须具三德:一者,武功威望,足以慑服群雄,临阵堪当大任;二者,智谋胆略,能洞察诡谲,运筹帷幄之中;三者,心术品行,堪为表率,公心昭昭,以天下苍生为念。”
这番标准,看似公允,却瞬间点燃了早已暗流涌动的争论之火。无数道目光,或炽热、或复杂、或审视、或疑虑,齐刷刷地投向了龙虎山天师府众人所在的区域,更确切地说,是聚焦于那个空置的、却仿佛有无形身影端坐的主位——那是为陈骏虚设的位置。
“方丈大师此言,字字珠玑!” 江南漕帮仅存的一位姓铁的副帮主,猛地站起身,他面色因激动而潮红,声音洪亮,带着劫后余生的悲愤与对强者的绝对崇拜,“论武功,陈骏少侠临危突破‘融天境’,于万军丛中剑斩教尊,此等战绩,莫说年轻一辈,便是放眼江湖百年,又有几人能及?论智谋胆略,坠星崖舍身断后,寂灭沼泽于死地反杀,其勇其智,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论威望,如今天下,谁人不闻陈少侠之名?抗魔义士,皆视其为砥柱中流!这盟主之位,除了陈少侠,铁某想不出第二人可当此重任!” 他声若雷霆,顿时引来一片轰然附和,尤其那些曾亲身经历“净世教”血腥屠杀、崇尚实力为尊的中小门派、江湖草莽,更是群情激昂。
“铁帮主所言极是!陈少侠乃天降奇才,身负异宝,正是克制那邪教的关键!盟主非他莫属!” 一位来自边陲、性情耿直的独行刀客振臂高呼。
“若非陈少侠力挽狂澜,重挫魔教凶焰,我等今日焉能在此共商大计?此乃天命所归!” 一位与龙虎山渊源颇深的云游道人捻须颔首,语气笃定。
支持陈骏的声浪一时如潮水般汹涌,其声望之盛,可见一斑。然而,就在这股拥戴之势看似要形成不可逆转的洪流时,一个清冷、沉稳,却带着锐利锋芒的声音,不高不低地响起,恰如其分地刺入了喧嚣的中心:
“诸位道友,且慢。” 发言者乃是点苍派掌门“流云剑”清虚真人,他面容清癯,三缕长须,目光如电,缓缓起身,拱手向四周一礼,姿态从容,却自有一股不容小觑的威仪,“陈骏少侠之功,震古烁今,贫道与诸位一样,深感敬佩。其武功修为,确已臻化境,年轻一代无人能出其右。然而……” 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而深邃,“盟主之位,非同小可,关乎天下正道之气运兴衰,亿万生灵之安危福祉。所虑者,非仅武功威望,更重心术品行是否无瑕,立场根基是否纯粹无垢。”
他略作停顿,目光如炬,扫过全场,见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方才一字一顿地继续说道,声音清晰地传遍每个角落:“据闻,陈少侠于寂灭沼泽身陷十死无生之绝境时,曾有……魔道巨擘,倾力相助?而且,关系似乎非同一般?尤其那魔尊绾绾,更是亲身犯险,不惜与‘净世教’正面冲突?此事,关乎正魔大防,关乎联盟根基之纯正,不知……玄诚子道兄,可否在此,当着天下英雄之面,予以澄清,以安众人之心?”
这番话,如同在滚烫的油锅中泼入一瓢冰水,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虽然陈骏得魔道相助之事,在一些高层和消息灵通者中并非绝密,但在如此庄重、决定联盟未来的正式场合,被点苍派掌门这般人物当众、清晰地提出质疑,其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正魔不两立,千年血仇,乃是烙印在绝大多数正道人士灵魂深处的铁律。
清虚真人不等玄诚子回应,便趁热打铁,语气愈发沉痛而恳切:“非是贫道苛责贤能,实乃此事关系太过重大!我等组建正道联盟,旨在涤荡妖氛,匡扶正义,扫清寰宇。若联盟盟主,与魔道巨擘纠缠过深,立场存有瑕疵,将来如何号令天下纯正之士?如何让那些与魔道有血海深仇的同道心服?岂非自毁长城,授人以柄,令联盟甫一成立,便根基动摇,人心离散?此绝非杞人忧天,实乃不得不察之隐患!”
这番言论,精准地戳中了许多恪守正统、视正魔之防为生命线的门派和人士心中最敏感、最不容触碰的底线。立刻有人出声附和,声浪丝毫不弱于之前的支持之声。
“清虚真人言之有理!正魔殊途,乃千古铁律!” 崆峒派一位面色严峻的长老霍然起身,声如金铁,“陈少侠纵有擎天之功,若与魔道牵扯过深,这盟主之位,确需慎之又慎!否则,我崆峒派第一个不服!”
“魔道妖人,诡诈无常,毫无信义可言!焉知此次相助,不是包藏祸心,行那驱虎吞狼、鹬蚌相争之策?若盟主受其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一位来自北地、家风严谨的世家代表也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质疑之声一起,原本看似一边倒的支持局面立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场中迅速分化为几个鲜明的阵营:坚定支持陈骏的(多为深受“净世教”荼毒、更重实际战绩与当前威胁的势力,如漕帮残余、部分中小门派、江湖豪杰);强烈质疑其与魔道关系、强调立场纯粹性的(多为点苍、崆峒等恪守正统教条的传统大派,以及部分家风严谨的世家);以及数量众多、持谨慎观望态度、内心矛盾、等待一个合理解释的中间派。
玄诚子道长面色凝重如水,缓缓起身,先向证道大师及各方拱手一礼,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无量天尊。清虚道兄所虑,贫道深以为然。正魔之辨,确乃根本。然,此事需置于当前危局之下,细加审视。” 他顿了顿,继续道,“当日寂灭沼泽,贫道等人虽未能亲见,但据多方情报推断,魔尊绾绾等人现身,其动机虽难以揣测,然客观之上,确实牵制了‘净世教’部分精锐,为陈师侄创造了一线生机,此乃不争之事实。且据闻,彼辈行事,与‘净世教’并非同路,其间或有我等尚未洞察之曲折。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大敌当前,‘净世教’乃天下公敌,凡有助于抗魔者,无论其出身如何,若能加以引导、利用,或可化阻力为助力。陈师侄心怀苍生,道心坚定,其与魔道接触,或是形势所迫之权宜,或是更深层次的谋略,断不会因此而动摇其匡扶正道、拯救黎民之本心!我等当观其行,察其志,而非仅因其交往之对象而妄下定论!”
玄诚子的解释力求客观、理性,将问题引向“实用”与“大局”,但显然无法完全消弭根深蒂固的正魔偏见。
“玄诚子道兄此言,请恕岳某不敢苟同!” 华山派掌门“君子剑”岳擎天声如剑鸣,豁然起身,他身形挺拔,目光锐利如剑,“魔道就是魔道,其心必异,其行必邪!此乃千古不易之理!纵有暂时合流,终是心腹大患!盟主若与魔道牵扯过深,如何保证其号令能代表我正道纯粹之意志?如何让天下英雄相信联盟不会沦为魔道利用之工具?若将来魔道有所求,盟主该如何自处?是徇私,还是灭亲?此非疑陈少侠个人之品行,实乃关乎联盟之根本信誉与存续大局!岳某以为,盟主之位,当选一位根正苗红、立场毫无瑕疵、为天下所共知、共仰的正道楷模!方能号令群伦,莫敢不从!”
“岳掌门所言极是!” 立刻有数人高声附和。争论的焦点,已从陈骏的能力与战绩,彻底转向了其政治正确性、联盟的“纯洁性”与长远隐患。
支持陈骏的一方则据理力争,情绪激动:“迂腐之见!‘净世教’当前,乾坤倒悬,岂可再拘泥于门户之见、陈腐教条?‘净世教’才是真正的灭世魔头!但凡能助我抗魔者,皆可为援!陈少侠能得魔道相助,正说明其有非凡手段与气运,能团结一切可团结之力!”
“若非陈少侠,谁能正面抗衡‘净世教’教主级人物?谁能洞察其诡异法则?尔等在此空谈正魔之防,可有人能如陈少侠般,于万军之中取教尊首级?”
场面一度陷入僵持,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证道大师、玄诚子等人虽尽力调和,但正魔之辨乃千年积怨,涉及根本立场,非言语可轻易化解。
就在争论愈演愈烈,几乎要失控之际,久未发言的苏文清缓缓起身。他并未直接参与激烈的争吵,而是整了整衣冠,面向证道大师及各派魁首,从容拱手一礼,声音清越平和,却自带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方丈大师,诸位前辈。文清一介书生,本不该妄议武林大事。然,目睹今日之争,心有所感。文清以为,今日所议,非为一己之名位得失,实为天下苍生之存续绝续。陈兄之能、之功、之志,有目共睹,毋庸赘言。至于其与魔道之关联,文清以为,当此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权衡。‘净世教’之祸,远甚于正魔千年宿怨,乃倾覆世界之劫。若因噎废食,因惧流言而弃擎天之才,岂非令亲者痛而仇者快?若能团结一切可团结之力,哪怕是与魔道中暂可借力者,共抗此燎原邪火,方为拯救苍生之上策。陈兄若为盟主,以其威望能力,或可化解正魔干戈,整合一切抗魔力量,此非但非祸,实乃苍生之福也。再者,盟主之责,在于领导联盟,其下自有规章法度,有各派共同监督制约,岂会因一人之交往而动摇联盟之根本?望诸位跳出窠臼,以天下为念,三思而后行。”
苏文清的话,角度高远,立足于存亡大局,巧妙地试图将问题提升到超越正魔之争的“生存”高度,其冷静与理性,引起了不少中间派和务实派的深思。就连一些原本持质疑态度的人,也面露沉吟,开始重新权衡利弊。
证道大师见时机已到,宣了一声深沉佛号,声震全场,将嘈杂暂时压下:“阿弥陀佛!诸位檀越,暂且息争。苏檀越之言,发人深省。陈骏檀越,确为不世出之奇才,于抗魔大业,有砥柱之功。然,清虚、岳檀越等所虑,亦是为联盟长久计,其心可鉴。老衲有一折中之议:盟主之位,关乎重大,确需慎之又慎,仓促决定,恐生后患。不若,我等先公推数位德高望重、各方信服之士,组成一‘抗魔长老会’,暂时代行盟主统筹之责,协调各方,探查敌情,积蓄力量。同时,倾尽全力,设法尽快与陈骏檀越取得联系,待其归来,观其言行,由其亲自面对诸位疑问,再行最终定夺。在此期间,凡抗魔之事,各派需摒弃前嫌,精诚合作,以陈骏檀越所创之战绩与所揭示之抗魔方向为共同指引,共御外侮。如此,既可避免仓促决定之弊,亦可团结最大之力,不致内耗,诸位意下如何?”
这个提议,既充分肯定了陈骏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与贡献,又暂时搁置了最具争议的“名分”问题,将焦点拉回到当前的务实合作与共同抗敌上,给了各方一个台阶下。经过又一番激烈的讨论、妥协与权衡,最终,绝大多数势力勉强认可了此方案。于是,一个由少林证道大师、龙虎山玄诚子、武当冲虚真人、华山岳擎天(代表传统保守势力)、以及一位德高望重的散修名宿组成的五人临时“抗魔长老会”就此成立,负责联盟初期的协调与决策。
这场盟主之争,虽未直接将陈骏推上盟主宝座,却无疑将他的声望、能力与随之而来的巨大争议,都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喜欢对弈世间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对弈世间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