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过衙署的飞檐时,我正对着地图出神。
檄文已经发出,可指尖划过幽州、平卢的地界,仍然觉得还不够。
仅凭一纸文书瓦解民心不够,若不掐断安路山与史思明的臂膀,他们依旧能负隅顽抗。
“李大哥,你都快把地图看穿了!”赵小乙这时候走了进来。
“去把沈括叫来。”我叠起地图,目光落在案角的密信上。
沈括进来后,我说是时候对平卢的粮食、盐铁进行制裁的时候了。
沈括回到:“大人是想从盐铁入手?我查过了,幽州、平卢的盐场都由藩镇掌控,私商往来频繁。”
“光查没用,得断。”我抓起官牌,“备马,随我去见盐铁使刘晏。”
刘晏的府衙在朱雀大街东侧,朱门紧闭,门前的石狮子被雨水冲刷得锃亮。
通传的小厮进去没多久,府门就开了,身着绯色官袍的刘晏快步走出。
进了书房,刘晏直奔主题:“大人今日来,是为藩镇盐铁的事吧?”
他铺开盐铁分布图,指着幽州边境的几个红点,“这几处盐场、铁矿,明着是朝廷管控,实则早被安路山把持,私商把盐铁运过去,能持续为他带来收益。”
“所以我来,是想请刘大人关闭这些盐场铁矿,严禁私商通行。”
我指着黄河渡口的位置,“再派禁军巡查,只要截住盐铁,不出一月,他们的军营就得缺盐,兵器也造不出来。”
刘晏眼中闪过精光:“大人所言极是,断了他们的盐铁,等于断了他们的根本!”
可他随即皱起眉:“只是关闭盐场容易,禁军调动却需陛下旨意。安路山在朝中还有眼线,万一走漏风声,他提前囤积,咱们就前功尽弃了。”
我让他放心:“我稍后就去请陛下批准。”
刘晏猛地一拍案:“有陛下旨意,我便无顾虑了!”
他立刻提笔写文书,“陛下一同意,我就派人去关闭盐场;黄河渡口的禁军,我亲自去调遣。”
“不瞒大人,我早看不惯这些藩镇私吞盐铁,苦了百姓,肥了逆贼!”
从刘晏府出来,我立即转道去皇宫请旨了。
武则天听完我说的计划后,丝毫未犹豫就派人去刘晏府上传旨了。
从皇宫出来后,沈括忧心忡忡的问:“大人,断了盐铁,安路山会不会变本加厉的劫掠百姓?”
我勒住马缰绳,思考片刻后回到:“所以我们要给百姓一条活路,一条比跟着藩镇更稳的活路。”
回到衙署,我立刻让人取来占城稻种。
我拿起一把稻种,阳光从指缝漏下,稻粒泛着金黄的光,“藩镇靠抢粮控制百姓,咱们就教百姓种高产稻子,让他们有饭吃,有安稳日子过。”
沈括点头:“大人高见,民心向背,全在这一碗饭里。”
我让人找一批儒士来,看到名单上韩愈的名字,便想到课文中读到的诗,只是不知是不是同一人。
见到韩愈时,我有些意外。
他才二十出头,身着青布儒衫,眼神却格外坚定,手里攥着一卷《论语》。
韩愈走到我跟前说道:“李大人,我虽无缚鸡之力,却懂农事,也知百姓疾苦。若能让藩镇百姓归心,我愿深入虎穴。”
“入藩镇不比在长安,随时可能有性命之忧。”我盯着他的眼睛,“史思明性情残暴,若发现你在他的地界教百姓种稻,定会下杀手。”
韩愈挺直脊梁:“我若怕死,就不会来见大人。百姓在水火中,我身为儒士,岂能袖手旁观?”
我当即高兴道:“好!我选二十名儒士,由你带队。每人带两百斤稻种,还有这些农事册子到平卢,教百姓种高产的占城稻。”
出发前,我亲自去儒士们的住处送行。
韩愈正在给稻种做防潮处理,见我来,立刻起身:“大人放心,我们都准备好了。”
“我已和兄弟们约定,入藩镇后分散行动,平卢、幽州各去十人,最大化传布稻种与朝廷的恩惠。”
“还有一事。”我告知韩愈他们,可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告诉百姓归朝廷者,免租三年;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你们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韩愈点头道:“大人放心,我定会让每一个藩镇百姓,都听到朝廷的声音。”
第二日清晨,儒士们出发了。
韩愈骑在一匹瘦马上,青布儒衫在风中飘动,他回头朝我拱了拱手:“李大人,静候佳音!”
我挥了挥手,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心中既有担忧,更有期待。
这二十人,带着的是百姓的希望。
与此同时,刘晏传来消息:“盐场、铁矿已全部关闭,黄河渡口的禁军也已到位,昨夜截获三批私商,都是运往平卢的盐铁,人赃并获!”
我接过截获物资的清单,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盐五千斤,铁三千斤。
“把私商带上来。”
我坐在衙署的正堂,赵小乙手持短刀站在一旁,威风凛凛。
私商跪在地上,浑身发抖:“李大人饶命!我们也是被逼的,史思明的人用家人要挟,我们不敢不从啊!”
“我问你们,史思明的军营现在缺盐吗?”我敲了敲惊堂木。
最后被抓的一批私商中有人回道:“应该是缺的!平卢那边一直在催我们尽快多运些盐过去。”
听到这话,我思索着,史思明那边应该是开始出现缺盐的情况了,不然不会一直催他们运大批的盐过去。
那这断盐铁的计策,算是真的起作用了!
我当即下令:“将私商杖责二十,家人既往不咎,让他们去军营做向导,戴罪立功。截获的盐铁,一部分送往前线禁军,一部分分给长安周边的贫苦百姓。”
接下来的几日,捷报频传,黄河渡口又截获几批运盐的私商。
田承嗣的密信传来:“史思明军中缺盐,士兵多有怨言。”
我将密信递给沈括,“再给田承嗣回封信,让他暗中关注下入蕃的儒士。”
沈括点头应下,忽然笑道:“大人,赵小乙现在天天守在黄河渡口,比禁军还认真,说要抓尽所有私商。”
我想起赵小乙那股子较真劲儿,忍不住笑了。
正说着,赵小乙兴冲冲地跑进来:“李大哥!韩愈有消息了!从平卢传来的,说他们已经教十几个村子的百姓种占城稻了!”
他手里举着一封短信,信纸皱巴巴的,显然是一路加急送来的。
我连忙接过信,韩愈的字迹刚劲有力:“入平卢后,先至乡间,百姓初惧,后见稻种与告示,渐信之。已教陈六等农户育种,承诺秋收后必归朝廷。”
我拿着信,走到院子里。
四月底的阳光正好,衙署里的石榴树开了花,火红一片。
沈括走来:“大人,刘大人说,史思明已派人去契丹买盐,咱们要不要在边境设卡拦截?”我摇摇头:“契丹路途遥远,盐运过来至少要一个月,咱们有的是时间。”
“现在最关键的,是让百姓看到朝廷的诚意。”沈括接过信,赞叹道:“大人这招‘攻心为上’,比千军万马还管用。”
此时,平卢的消息又传来。
韩愈在信中说:“现在平卢乡间,都在传朝廷来救他们了。”
我将这些消息整理好,送往宫中。
武则天看后,龙颜大悦:“李白,你这断盐铁、传稻种的计策,比朕的十万大军还管用!”
狄仁杰也笑道:“民心已归,藩镇内乱,此时出兵,定能一举平定。”
我却觉得还需等待:“陛下,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等占城稻种在藩镇扎下根,百姓看到秋收的希望,那时出兵,才是一呼百应,不费吹灰之力。”
武则天点点头:“就依你。朕给你全权,何时出兵,你说了算。”
回到衙署后,夜色渐深,我站在书房门口,望着天边的明月。
盐铁已断,稻种已传,民心已聚,安路山和史思明的末日,不远了。
我转身走进书房,提笔写下:“平卢民心可用,内乱渐生,待更好的时机,便可出兵。”
书房里,烛火摇曳。
我望着案上的占城稻种,这些小小的颗粒,承载着无数百姓的希望,也承载着天下太平的未来。
我知道,用不了多久,这些稻种就会在藩镇的土地上结出沉甸甸的稻穗,而那些欺压百姓的逆贼,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窗外的石榴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我仿佛看到了平卢的田野里,金黄的稻穗随风起伏,百姓们捧着稻谷,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