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纳穹顶那声石破天惊的刷网声和随之而来的、几乎要把顶棚掀翻的欢呼,总算像退潮一样,慢慢平息了。载着一身荣耀和还没干透的汗水,印第安纳大学山地人队回到了布卢明顿。这座平日里安安静静的大学城,这下可算是彻底疯了,满大街都是穿着红色队服、举着“我们是冠军”牌子的球迷,比过圣诞还热闹。
可处在风暴眼正中心的那个17岁华侨小子,李特,反倒像是没事人一样。媒体的长枪短炮追了他几天,发现这小子除了必要的庆祝活动,生活轨迹压根没变——不是泡在训练馆,就是钻在图书馆或者实验室里,安静得跟他投出那个绝杀球之前的表情一模一样。NcAA锦标赛最杰出球员(mop)的奖杯,最后颁给了整个赛季表现更稳当、数据也更漂亮的贾里德·杰弗里斯。对此,李特非但没半点不爽,反而暗暗松了口气。他本来就是个场均6.7分、4.3个篮板,主要靠抢断和盖帽混饭吃的防守工兵。那记抢断和三分绝杀,在大多数人眼里,纯粹是走了狗屎运,是上帝那天恰好穿着印第安纳的球衣在打球。只有李特自己,还有极少数知道他底细的人心里清楚,那电光火石间的预判、那一下快如闪电的启动、还有在几乎失去平衡时还能稳稳把球扔进篮筐的本事,可绝不是一句“运气好”就能打发的。
时间得往回拨个几年。
布卢明顿西边,一片安安静静的居民区。十三岁的李特,个头已经蹿到了一米八五,但瘦得像根被风一吹就能晃三晃的竹竿。那时候,他刚靠着脑子好使连跳几级,混进了高中,也磕磕绊绊地挤进了校篮球队。可这篮球之路,在家里头,走得并不顺当。
李建国教授的书房里,飘着一股旧书页和浓咖啡混在一块儿的味儿。这位印第安纳大学物理系的顶梁柱,此刻正拧着眉头,盯着桌上几张李特那惨不忍睹的比赛技术统计表。“投篮命中率,百分之三十八。场均得分,5.2分。”李建国的手指头敲着纸张,声音平稳,但透着股不容商量的劲儿,“特特,你的时间,应该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下个月的州数学竞赛,我已经帮你报好名了。另外,普林斯顿夏校的申请材料,你得抓紧准备。”
书桌对面,年轻的李特闷不吭声地站着,手指头悄悄攥成了拳。他懂老爸是为他好。在李建国那套严谨的科学世界观里,理性、逻辑、板上钉钉的公式定理,才是通往成功人生的康庄大道。篮球?那玩意儿充满了不可控的变量和在他看来毫无美感的肌肉碰撞,纯粹是浪费他宝贝儿子天赋的瞎胡闹。
“建国,孩子喜欢就让他打嘛,”母亲苏梅端着盘切好的水果走进来,温柔地打着圆场。她是教音乐的,心思更细腻,也更能体会儿子对篮球那股子热乎劲儿,“你看他训练多拼,打球也能强身健体,多交朋友,挺好的。”她走到李特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背,眼神里全是支持。
“就是就是!我哥打球最帅了!我们班同学都可羡慕我了!”刚满八岁的妹妹李雪,像个跟屁虫似的黏在妈妈身后,眨巴着大眼睛望着哥哥,满脸都是小星星。
李特感激地看了眼老妈和老妹,但对上老爸,他还是选择了沉默。他知道,光靠嘴皮子,根本说不动这个信奉“数据至上”的老学究。他得用别的法子来证明,或者说,给自己找一条既能摸篮球,又能让心里头踏实点的路。
转机出现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李特一个人在家附近的社区公园篮球场练球,心里头装着事,投篮怎么投怎么歪。挫败感上来,他泄愤似的把球狠狠往地上一砸,篮球像个炮弹一样弹起来,径直飞向场边的小路。正好一位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唐装、胡子头发都白了的老爷子慢悠悠走过,眼见球飞来,也不见怎么慌张,随手一伸,那颗带着蛮劲的篮球就跟被施了定身法似的,老老实实停在了他手掌心里,连个旋儿都不带打的。
李特赶紧跑过去道歉:“对不住,老爷子,我没收住劲。”
老爷子没急着还球,反而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带着点口音的中文问道:“娃儿,心浮了,气躁了,力气也就散了。你想让它听你的,而不是让它牵着你跑,对不?”
这话像根小针,轻轻巧巧地扎进了李特的心坎里。他看着老人那双平静得像古井水、却又好像能把你里外看个通透的眼睛,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
打那以后,李特的生活里就多了门秘密功课。老爷子并不住在附近,只是偶尔来访友。他从来没告诉李特自己叫啥,也严禁李特跟外人提起他。他教给李特的,不是什么电视里飞来飞去、花里胡哨的武功招式,而是一些更根本、更往里走的东西。
在老爷子暂住地方后院那棵老橡树底下,李特学会了怎么调呼吸,怎么感受身体里那股若有若无的“气”,怎么在绝对的安静里找到动和静之间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老爷子用最朴实的话讲发力的道理——“力从脚底起,过小腿,撑开膝盖,主宰在腰,最后才送到手指尖”。他让李特反复练习枯燥的站桩,去体会重心一丝一毫的变化;练习怎么在一寸的距离内爆发出最大的劲道,怎么把力量打透进去,又怎么在被人突然抱住时协调全身一下子崩开。
“练这个,不是为了争强斗狠,”老爷子时常板着脸告诫他,“是修自个儿的身,养自个儿的性子。让你能管住自己的身体,碰上事儿能护住自己,心里头不慌。把这个琢磨透了,你玩那皮球,自然就更顺手。”
李特那时候半懂不懂,但他信这个老人,也迷上了这种通过一遍遍练习、一点点内心体会,逐渐增强对自己身体掌控感的过程。这感觉,跟他解开一道复杂的物理题,或者磕下一首高难度的钢琴曲,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似,都需要极致的专注、耐心,还有对内在规律的摸索。
他悄悄把这些体悟揉进了篮球训练里。慢慢地,他发现自己防守时脚下更稳了,横移滑步时,从腰腹那儿发出的力量感更足了。身板还是瘦,但卡位对抗时,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就被撞开。对时机的判断,也好像多了种莫名其妙的“预感”。高中比赛里,他很快凭着玩命的防守、精准的下手抢断和跑不死的劲儿站稳了脚跟。虽然进攻手段还是乏善可陈,得分基本靠捡漏和快攻,但教练和队友都放心把脏活累活交给他。老爸李建国呢,看他确实没因为打球落下学业,而且每次训练回来反而更沉得住气,也就不再硬拦着,只是偶尔会拿出些仪器,测测李特的弹跳高度、冲刺速度,想用数据图表来量化他的“进步”,搞得李特心里头直乐。
夜深人静,李特在自己房间里,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战术图分析得入神,手指头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模拟着运球动作,手腕翻转间,隐隐带着种调动全身的协调劲儿。书桌一边,摞着厚厚的高数、物理课本,另一边,是几本翻旧了的篮球杂志。窗外,是布卢明顿沉静的夜空。谁也不知道,这个平时安静得甚至有点闷的华侨少年身体里,正悄悄憋着一股什么样的劲,就等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在全世界眼前,炸他个惊天动地。
喜欢篮坛的荣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篮坛的荣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