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高三(七)班。
林见清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她的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落在靠窗第四排——李姗的座位上。
几个女生正围着李姗,叽叽喳喳。
“谁干的啊?太缺德了吧!”一个女生声音尖利。
“用红色颜料写的吗?擦都擦不掉……”另一个附和道。
李姗抱着胳膊,脸色难看地站在一旁。她的桌面上,那个暗红色的“凶”字虽然被努力擦拭过,却依旧顽固地残留着清晰的痕迹,像一道丑陋的伤疤。
“肯定是哪个嫉妒你的贱人!”李姗的跟班,一个叫张薇的女生大声说道,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班上几个平时与李姗有过节的女生。
林见清低下头,假装在默背单词。心脏在胸腔里沉稳地跳动着,一下,又一下。不是颜料。她几乎可以肯定。那种凝固后的色泽和浸润木纹的痕迹,更像是……血。干涸的血。
早自习的铃声刺耳地响起,人群不情愿地散开。李姗愤愤地拉出椅子,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把那本摊开盖住字迹的课本摔得震天响。
林见清深吸一口气,从笔袋里拿出一张便签纸,飞快地写下几个字:
“监控里看到了异常。关于昨晚教室,想和你谈谈。林。”
她将纸条折好,握在手心。周屿的位置在她斜后方,靠窗的最后一个。那是他自己的专属座位,与其他人的桌椅泾渭分明。
她起身,走过去。周屿正戴着一副降噪耳机,面前的平板电脑上显示着复杂的电路图,修长的手指在触控板上快速滑动。他整个人笼罩在晨光里,侧脸线条冷峻,仿佛一座拒绝融化的冰雕。
林见清将纸条放在他摊开的物理书旁。
周屿的动作顿了一下,甚至没有转头。他只是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那张纸条,然后,伸出两根手指,将纸条原封不动地推到了桌子的最边缘——一个明确的,拒绝的姿态。
林见清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
“是关于……”她试图开口,声音有些干涩。
周屿终于转过头,摘下一只耳机。他的眼神很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漠然,像一潭深不见底的冰水。
“林同学,”他的声音和他的眼神一样,没有温度,“如果你指的是昨晚23点58分至00点15分之间,教学楼东侧三楼的监控数据异常以及后续的恶作剧事件,我建议你直接报告给值班老师或者你父亲。”
林见清的心猛地一沉。他知道。他不仅知道监控异常,甚至连时间范围都一清二楚。
“那不是恶作剧。”她迎着他的目光,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那东西每个月都会出现。昨晚是第八次。”
周屿的眉梢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了原状。“周期性出现的监控故障,或者某种光学现象。这属于学校后勤或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的范畴,与我无关,也与你无关。”
“李姗桌上的字呢?”林见清追问,“那也是光学现象?”
“那属于治安事件。”周屿重新戴上了耳机,视线回到了他的电路图上,“我的时间很宝贵,只用于解决有明确输入和输出模型的问题。比如这个,”他指了指平板,“而不是参与基于模糊信息和主观臆测的……课外活动。”
对话被彻底堵死。理性的壁垒竖立得坚固而冰冷。
林见清看着他被耳机框住的侧影,没有再说话。她默默拿起那张被拒绝的纸条,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意料之中的结果。周屿的世界是由逻辑和代码构成的,一切无法被数据量化、无法被公式推导的事物,都会被他归为“噪声”而过滤掉。
但她不能放弃。他是唯一一个可能从技术层面帮她确认某些事情的人。
一整个上午的课程,林见清都有些心不在焉。语文老师讲解着古文,那些之乎者也在她耳边飘过,却落不进心里。她的思绪总是飘向那个空荡的教室,那个低头的女生,还有那个血色的字。
课间操时间,人群像潮水般涌向操场。林见清故意磨蹭到最后,等教室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她快步走到李姗的座位旁,蹲下身,假装系鞋带。
指尖迅速而隐蔽地拂过那个“凶”字的边缘。触感粗糙,带着一点黏腻。她收回手,指尖上沾了一点极其细微的、褐红色的粉末。她不动声色地将指尖在裤子上擦干净。
不是普通的颜料或墨水。这更坚定了她的判断。
下午第一节是化学课。老师正在讲解有机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当讲到某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呈现血红色时,林见清下意识地看向了周屿。
他依旧在全神贯注地看着自己的平板,屏幕上不知何时切换成了频谱分析仪的界面。
突然,他敲击键盘的动作停住了。身体微微前倾,盯着屏幕上的某一点,那双一直没什么情绪的眼睛里,极快地闪过一丝……讶异。
林见清的心跳漏了一拍。
下课铃响,周屿第一次没有立刻离开座位。他快速地在电脑上操作着什么,眉头微蹙。
林见清收拾好书包,走到他桌旁,将一张新的纸条放在他面前。这一次,上面只有一行字:
“遗书,是复印件。”
这是她昨晚在父亲旧档案里发现的,关于十年前那个自杀学姐楚雅案的,最关键的疑点。
周屿的目光终于从屏幕上抬起,落在了那张纸条上。他看着她,眼神里之前的漠然消退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审慎的、评估性的目光。仿佛她从一个制造噪声的麻烦源,突然变成了一个有待解析的未知变量。
他沉默了几秒钟,然后,伸出手,不是推开纸条,而是将它拿了起来,夹进了自己那本厚重的《信息论基础》里。
“放学后。”他收起平板和书,站起身,声音依旧平淡,却不再是完全的拒绝,“图书馆,三楼东侧,社科文献阅览区。那里监控少。”
说完,他径直从她身边走过,没有再多看一眼。
林见清站在原地,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搏动的声音。第一步,终于迈出去了。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离开后,周屿站在教学楼下的公告栏前,看似在查看通知,指尖却在手机的加密通讯软件上快速敲击。
收件人是一个没有备注的乱码Id。
“信号特征已捕获。与理论模型吻合度71.3%。她提供了新的关键参数(楚雅案)。申请启动初步接触程序。”
片刻后,回复传来。
“批准。保持观察,评估她的‘容器’稳定性。”
周屿锁屏,将手机揣回兜里,抬头望向高三(七)班教室的窗户,目光深沉。
喜欢潜意识猎人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潜意识猎人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