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辰离开后,工作室重归寂静,但林晚星的心却无法平静。屏幕上那个由“混沌引擎”自发“生长”出的精妙网状结构,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持续漾开思维的涟漪。它不属于任何她已知的审美体系,带着算法特有的、非人性的严谨与偶然,却又蕴含着一种令人心悸的、近乎神性的秩序感。
这种“秩序”并非她以往追求的和谐与平衡,而是混乱到极致后,在某个临界点自发涌现出的、短暂而脆弱的动态稳定结构。它像一面扭曲的镜子,映照出她内心风暴中那些被忽略的、转瞬即逝的“宁静瞬间”——不是风平浪静,而是在狂暴漩涡中心,那不可思议的、绝对静止的一点。
她不再试图用画笔去“描绘”挣扎,而是开始像一位耐心的观察者和狩猎者,守在与“混沌引擎”的交互界面前,捕捉那些算法在运行中偶然“吐露”出的、超乎想象的视觉碎片。她调整参数,不再追求能量的极致宣泄,而是尝试构建更复杂的规则约束,引导算法在更狭窄的通道内进行更激烈的“内爆”,以期催生出更极端、也更珍贵的秩序瞬间。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预判算法的走向,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微小的干预,如同在雷暴中捕捉闪电的轨迹。失败是常态,屏幕往往只会陷入一片毫无意义的视觉噪音,或者坍缩回过于简单的几何形态。但偶尔,当所有条件恰好达成某种微妙的共振时,奇迹便会发生。
那可能是一组色彩在疯狂对冲后,突然融合成一种她从未想象过的、带着金属质感的幽暗光泽;可能是一片杂乱无章的线条在某个节点自我组织,形成如同微观生命体般的精密脉络;也可能是在一片近乎全黑的色域中,毫无征兆地迸发出一小簇结构极其复杂、仿佛蕴含无限信息的“光之珊瑚”。
她将这些偶然捕获的“奇迹”快速截图、存档,标注下生成时的关键参数。它们成了她新的灵感矿藏,冰冷,陌生,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林晚星在反复调整一组关于“引力”与“斥力”模拟的参数后,屏幕上的算法运行突然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停滞。色彩和形态不再激烈变化,而是凝固成一片深邃的、仿佛能吸收所有光线的暗蓝色背景。就在她以为程序卡死,准备重启时,在那片暗蓝的中央,一点点极其细微的、银白色的光点开始缓慢地、固执地浮现。
它们不是随机散布,而是沿着某种无形的轨迹,如同受到某种召唤,逐渐汇聚、延展,最终勾勒出一个极其简约、却仿佛蕴含着宇宙基本法则的螺旋结构。它缓慢地旋转着,散发着非人间的、冷静而永恒的光芒,与周围那片吞噬一切的暗蓝形成了绝对的对比,充满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张力与美感。
林晚星屏住了呼吸,心脏狂跳。她下意识地伸手,想要触摸屏幕,指尖却在冰凉的屏幕前停住。这个图像……它不属于人类情感的范畴,它属于某种更宏大、更本质的存在。
她立刻将这个画面保存下来,命名为《奇点01》。
这个“奇点”的出现,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思维中一扇全新的门。她开始有意识地在与算法的互动中,去寻找这种超越个人情感、指向更抽象宇宙秩序的视觉表达。她引入物理学概念作为参数,模拟熵增、量子涨落、引力透镜效应……让理性科学的冰冷法则,与算法自身的混沌特性进行碰撞。
创作的重心悄然发生了转移。她依然会在画布上作画,但不再是情感的直白宣泄。她将那些从“混沌引擎”中捕获的抽象结构、色彩关系和动态瞬间,作为新的“母题”和“语法”,用传统的绘画材料进行转译、解构和再创造。
画布上,出现了大片冷静沉郁的、模拟深空背景的色域,上面是用极其精细的笔触描绘出的、源自算法生成的奇异几何形态。她使用多层薄涂罩染的技巧,让色彩拥有了一种穿透性的深度和微妙的光晕,模仿屏幕上那种非真实的光感。画面不再是“热闹”的,而是变得“寂静”而“深邃”,充满了内敛的力量和引人深思的哲学意味。
她给这个新的系列取名为《深空低语》。就在林晚星沉浸于《深空低语》的创作,几乎忘却外界时间流逝时,苏念再次到访。她拎着一大袋零食和水果,一进门就咋咋呼呼地抱怨天气和实习单位的奇葩事,试图用她特有的方式驱散工作室里过于沉静的气氛。
然而,当她看到立在画架上的几幅《深空低语》系列新作时,抱怨声戛然而止。她张着嘴,愣愣地看了好久,才喃喃道:“星星……这些画……感觉不一样了。”
她歪着头,努力寻找措辞,“好像……没那么‘疼’了?但是……更……更吓人了?”她挠了挠头,“就是一种,好像在看什么特别厉害、但又离自己特别远的东西的感觉,心里有点发毛,又有点……肃然起敬?”
林晚星正在清洗画笔,闻言笑了笑。苏念的直觉总是很准。这些画确实不再聚焦于个人情感的阵痛,而是试图触及更本质的、关于存在与虚无的诘问。
“算是……找到新的方向了吧。”她轻描淡写地说。
苏念凑近一幅描绘着类似晶体生长结构的画作,仔细看着那些极其精细的笔触和微妙的色彩变化,忽然压低声音说:“星星,外面……好像消停一点了。”
林晚星动作一顿:“怎么了?”
“就……那些特别难听的八卦帖子,好像被删了不少。虽然还是有些人阴阳怪气,但感觉没那么猖狂了。”苏念眨眨眼,“是不是……江大神出手了?”
林晚星垂下眼睫,继续冲洗着画笔上的钴蓝色。她想起江辰那句“外部的事情,不需要分心”。是他吗?他用他的方式,在看不见的地方,为她清理着战场?
她没有问,江辰也从未提起。这种沉默的守护,让她心头泛起一丝复杂的暖意,同时也伴随着更深的、不知如何回报的无措。
这天晚上,林晚星在整理《深空低语》的创作笔记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个陌生的号码发来的信息,内容只有一行字:
「‘未名’独立艺术空间,有兴趣聊聊吗?」
后面附了一个链接。
林晚星蹙眉点开链接。那是一个极其简洁的网站,风格与她之前接触过的任何画廊或机构都不同,黑白灰的色调,没有任何炫目的设计,只有几行关于空间的介绍,强调“非商业”、“实验性”、“支持纯粹艺术探索”。创始人署名只有一个简单的字母:w。
这个邀约来得突兀而神秘。在顾言之几乎封杀了她所有主流渠道的当下,这个“未名”空间如同黑暗中突然亮起的一盏孤灯。
她犹豫着,没有立刻回复。经历了顾言之的事情后,她对于任何突如其来的“赏识”都抱有本能的警惕。
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工作室升级后的安防系统无声地运行着,带来一种被科技庇护的安全感,但也像一层无形的薄膜,将她与真实的世界隔开。她不能永远躲在这里。
《深空低语》系列需要被看到,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也不是为了对抗谁,而是这些作品本身,渴望与外界进行对话。它们源于她内心的风暴,却最终指向了风暴之外的、更广阔的宇宙。
她需要一个新的出口。一个不同于顾言之打造的名利场,也不同于江辰提供的技术堡垒的,真正属于艺术的、干净的出口。
这个“未名”空间,会是吗?
她回到工作台前,看着手机上那条简短的信息和那个简洁的网站,陷入了沉思。
混沌之中,新的秩序正在她笔下诞生。而现实世界,似乎也因这内在秩序的改变,向她投来了一缕微光。只是这缕光,是引路的灯塔,还是另一个漩涡的开端?
她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方悬停片刻,最终,谨慎地回复了三个字:
「请详谈。」
喜欢予你星光万丈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予你星光万丈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